卡森医生:勇敢的心

卡森医生:勇敢的心

神经科医生卡森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在共和党候选人中处领先地位。当今美国流行的“政治正确”是在公开场所忌讳提神。不少基督徒怕得罪其他宗教人士不敢公开信仰。卡森眼看潮流向危险方向疾驰十分担心,呼吁民众重新将国家的方向扳正,回归使美国伟大的价值观。

《境界》推荐阅读【人世间】

文| 刘良淑

2015年8月31日孟莫斯大学公布的调查显示,在最早投票的美国爱荷华州,以前没有从政经验的神经科医生卡森(BenjaminCarson ),在共和党候选人中竟然异军突起,和川普一起处于领先地位。

自2015年5月4日,黑人脑外科医师本·卡森正式宣布将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后,其声望正稳步提升。

卡森是一个反对同性恋婚姻和堕胎合法化、质疑进化论、倡导单一税制的保守派候选人,早在2013年2月7日,美国国家早餐祷告会,受邀的来宾中,卡森医生27分钟的发言博得满堂掌声,他当着奥巴马的面,批评美国的道德衰退和财政赤字,间接指责自由派(左派)的政策,会后就有人提出“卡森竞选总统”的呼声。

卡森现年61岁,在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学院担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他曾率领团队完成分割脑部连体婴的艰难手术;2008年获布什总统颁赠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他的传奇故事曾于2009年被拍成电影《灵敏的手》(Gifted Hands)。

这位出身卑微的黑人医生反观自己的一生,承认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与美国宝贵的立国精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历史上诸多强国在开始衰落之时都出现雷同的光景:重视运动和娱乐、追求有钱有势的生活、政治贪腐、道德失去准则。眼看时下潮流向着危险的方向疾驰, 卡森十分担心,因此著书提出自身的实例与各项佐证,呼吁美国民众重新将国家的方向扳正,回归使美国之所以伟大的价值观。

贫民区里的黑孩子

卡森从小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生长在底特律市中心的贫民区,父母离异后一度搬到波士顿投靠亲戚,后来又迁回底特律。上小学时他的成绩在全班垫底,他以为自己生来就资质愚鲁。

然而对生活坚毅不拔的母亲却对他充满信心,虽然打着三份工养家,每天筋疲力竭,没有时间照顾两个调皮的男孩,而且几乎不识字,可是她却不断向神祷告,求神赐下智能和恩典。

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关掉家中的电视,带着孩子到图书馆,坚持要他们每周借两本书,读后写心得交给她。卡森起初不服,但不久就被书中的世界所吸引,成绩也蒸蒸日上,小学毕业时竟然名列前茅。

在卡森的成长阶段,民权运动逐渐改变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状况,但是黑人仍然常遭鄙夷。在贫民区长大的黑人容易学坏,他的表兄弟有好几位年轻时就入狱,甚至被警察击毙。

小时候他的脾气不好,很容易被激怒。一天,一个同学跟在身后嘲笑他,他气得拿出小刀向对方刺下去,同学倒在地上,刀子竟然断了,原来刺到皮带扣环。他被自己的举动吓到,拔腿跑回家中,躲进浴室锁上门,一直发抖。刚好浴室有本《圣经》,他拿起来翻到《箴言》的话,向神祷告认罪,并承诺要倚靠他,不再犯罪。

初中时他是班上唯一的黑人,有位老师因为不能接受成绩最优秀的人竟然是他,气得处罚所有的白人学生。卡森也遇到过不看外貌、只看表现的师长,并得到他们的鼓励。到了高中,他才明白肤色无关紧要,内心和思想才重要。后来,他给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打开头盖骨一看,人人都一样。

作医生一直是卡森的志愿。他高中毕业,拿奖学金进了耶鲁大学,委实有些得意。第一年,他以为只要轻松应付便可过关,但是期中考却考得非常糟。学校辅导告诉他,除非期末考满分,否则不能进医学院。

他再度向神祷告悔改,考前彻夜苦读,累到趴在桌上睡着了。他作了一个梦,清楚地看到有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目,没想到,考试时卷纸上正有那一题。那次考试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在职业前途上,他曾借着祷告作出选择,放弃到德州开诊所的机会,留在当时薪资较低的医学院。因着在这所教学医院任职,以后他有机会与全世界顶尖的医师交流,成为国际瞩目的杰出人士。

纵观自己的一生,卡森认为,他的成就并不是单凭自己的努力而来,大环境的因素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先民的圣经信仰、立国时追求的自由平等、重视教育的传统,都是帮助他迈上成功之路的因素,也是美国之美的所在。然而现今美国的文化主流却有扬弃这些要素的趋势,令他扼腕,并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呼吁民众力挽狂澜。

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信仰?

卡森在总统早餐会上的演讲,主要内容其实已经发表在他的《美国之美》一书中。该书有一章名为《我们是犹太-基督教国家吗?》。奥巴马总统就任后曾刻意声明,美国不是基督教国家,卡森显然有意让人重新思考这说法。

他沉痛地提到一次切身的经验。1999年,由于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高中曾发生枪击悲剧,他的一位朋友在该校设立奖项,鼓励有美德与善行的学生,他受邀在典礼中演讲。上台之前,一位学校职员提醒他,请不要提到神或耶稣基督,令他相当错愕。

但他在结论中仍然讲到神与美国建国的敬虔原则。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知道他不隐瞒自己的信仰、举出社会蒙福与信仰的关系是正确的。

当今美国流行的“政治正确”的作法,就是在公开场所忌讳提到神,更不要提耶稣是救主。不少基督徒为了怕得罪其他宗教人士,不敢公开自己的信仰。卡森十分不以为然。虽然美国的国民来自各种背景和文化,但是移民来的人都想追求自由,宗教自由则是最根本的信条。

开国元老完全没有将宗教摒弃于公众事务的想法。美国历史上每逢遇到危机,总统都会设国家祈祷日,请所有百姓一起向神寻求恩典。美国宪法主张政教分离,乃是要杜绝欧洲以教领政的弊端,绝不是要禁止在公众场合高举神的名。

事实上,美国的格言、歌曲、国家文件、纪念碑、建筑物,都显示这个国家敬畏神的传统。这是使美国与世界各国有别的特色。美国有讲究道德伦理的民风,因为建国原则所依据的圣经,是那位既公义又正直的神所启示的。金钱是财富与权力的代表,而美国先民把“我们信靠神”印在钞票和硬币上,向全世界宣称,他们信靠的不是钱,而是神。

卡森呼吁,当“政治正确”的势力要把神推出美国人的生活,属神的人必须勇敢站出来抵抗。不是报复,或像对方一样采取不容忍的态度,乃是不容许他们将不敬虔的信念强加在自己身上。

卡森认为,自由思想与言论是美国主要的信条之一,如果被推崇“政治正确”的人士推翻,美国的建国元老在坟墓里都会不安。在美国社会,应当强调的是合乎逻辑,而不是合乎政治。对于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社会都应当尊重、善待;而政府的路线并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心意。

THINK BIG

卡森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教育资源,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效。

他发现,美国先民极强调教育,甚至二年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已经很强;中学毕业考的题目程度也相当深。然而到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的教育显然出现问题。六十年代公立学校的祷告被禁之后,学生的成绩和品德也随之下降。甚至在国际上,美国学校的成绩也出现吊车尾的现象。

卡森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THINK BIG,意思是: T-Talent,H-Honesty,I-Insight,N-Nice,K-Knowledge,B-Books,I-In-depth learning,G-God有的学校将THINK BIG悬挂出来鼓励学生。

但几年前有一位律师来找他们夫妇,说这标语不能挂在公立学校,因为其中的G代表神God,违反政教分离。恰巧他隔周要到最高法院领取“杰斐逊奖”,趁机就此咨询一位大法官,大法官答复他说,悬挂THINK BIG绝不违宪。

忧心的卡森不仅提出改进教育的建议,还尽一己之力成立卡森学者基金。他发现,在中学里被推崇、拥有光环的往往是体育选手,喜欢读书的学生反而被讥为书呆子。

所以他设立奖学金,颁给四至十一年级成绩优秀、有关怀情操的学生,每年为他们办盛大的表扬宴会,颁发奖状、奖牌,等他们上大学时便可领取奖学金。目前,“卡森学者”已有五千多位。

挺身而出,提醒政府

美国经济下滑的事实,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利弊的激烈辩论。左派人士想在美国进行彻底的改变,由政府来掌控国家的经济。

但访问古巴的经验却让卡森发现,在这个严格执行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虽然基本民生有所保障,但大多数人却不快乐,他们更向往拥有自由和机会。许多人宁可在自由的环境中奋斗,展现一己之长,得到相应的报酬,由此而获得生活的保障,也不愿靠着政府的配额过日子。

2010年,希腊和爱尔兰政府濒临破产,无法继续支付社会福利。这类例子让人担心,倘若经济由政府一把抓,公家的计划一直膨胀,最终可能毁了自己。卡森呼吁读者,要坚定抗拒政府的超支和对税金的胃口;人民要提醒政府,美国宪法对政府在百姓生活中的角色有清楚的定义和限制。这样,美国政府就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

卡森在成长过程中,常听到周围的人埋怨生活贫穷,但当他访问印度、埃及、非洲等地后,让他对贫穷有了新的看法。世界上有数亿人每天生活费在美金两元以下,美国许多穷人在其他国家里会被视为相当富裕。

美国没有既定的社会阶级,因此一个人可以脱离贫困。这种自由何其可贵。今天,美国已是多元化社会,美国的种族可能是全世界最多元的,这是一项优势,因为每一个种族都可以贡献自己的优点。

卡森再三强调,由于在美国享受到丰富的自由,他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潜能。任何人在美国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美国最伟大的地方。如果看见周围出现侵犯自由的现象,却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为自己所看重的价值说话,结局将很可悲。当年大部分德国人不同意希特勒的想法,但所有人都沉默不言,以致出现了历史惨剧。

卡森鼓励人们不要气馁,终极而言,美国的权力仍在人民手上,人民可以让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下台,也可以用种种方式来影响媒体。敬畏神的人固然要有包容性,但若要我们改变生活来迁就所有的人,不单不实际,也对现有的文化不公平。当基督徒的生活模式遭到威胁时,我们不要保持缄默。

卡森警告说,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价值,以确保得到公平的待遇。否则,“政治正确”的力量会逐渐模糊包容与接纳的界线,最后我们会对自己是什么人、代表什么都弄不清了。

(本文转载自《恩福》杂志,转载时有修改,标题均为《境界》编者所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