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堂恐袭,下一起袭击会在哪?

法国教堂恐袭,下一起袭击会在哪?

导读:两名支持ISIS的圣战分子持刀闯入一间位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教堂,当时正值晨间弥撒时间,歹徒劫持了五名人质,包括一位80多岁的老神父雅克·哈默尔(Father Jacques Hamel),还有两名修女和两名信徒。警方赶赴现场后釆取解救人质的行动,击毙了两名劫匪。但80多岁的神父惨遭割喉杀害,另有一名人质受伤后生命垂危。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时评】

作者|王敏俐

播音|虹雨

“世界正处于战争之中”

还未从上一起恐袭伤亡事件中恢复过来的欧洲民众,又不断陷入对下一起恐袭会在哪儿发生的恐慌中。

而最近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更是第一次将袭击目标定为教堂。7月26日上午,两名支持ISIS的圣战分子持刀闯入一间位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教堂,当时正值晨间弥撒时间,歹徒劫持了五名人质,包括一位80多岁的老神父雅克·哈默尔(Father Jacques Hamel),还有两名修女和两名信徒。警方赶赴现场后釆取解救人质的行动,击毙了两名劫匪。但80多岁的神父惨遭割喉杀害,另有一名人质受伤后生命垂危。

其中一名逃跑出去报警的修女对媒体说:“神父在祭台上,攻击者迫使他跪下,喊着‘不许动’。然后我看见他们亮出右手拿着的刀,他们还在祭台上用阿拉伯语宣誓,我想要出事了”。这位修女当即逃出去报警。

此次法国教堂事件也引起了法国政界与宗教界的强烈谴责和反弹。

法国总理瓦尔斯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在电视一台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目的在于制造一场宗教战争。瓦尔斯称,歹徒攻击的是一名上了年纪的人、一位神父、更是一个象征,他们是想攻击法国的部分身份认同。

罗马天主教领袖教宗方济各谴责此次袭击及哈默尔遇害,称其为“荒谬的暴力”。上诺曼底地区穆斯林理事会对该事件表示震惊,对作为朋友的遇害神父表示哀悼。法国天主教神职人员委员会发言人奥利维尔呼吁保持团结,抵制暴力和仇恨,并坚信和平必胜。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各地持续不断的恐怖暴力事件,正在将人们卷入越来越深的不安与恐惧之中。

从2014年开始,暴力恐怖袭击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西欧和美国成为了继中东、非洲和南亚之后的重灾区。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比利时等,经历了一连串重大恐怖袭击的打击,对西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对于生性浪漫的法国人而言,过去一年半的回忆中,充满了泪水,鲜血和心痛。据《卫报》整理,在过去一年半内,法国遭遇了至少11起较大的恐袭事件。

2015年伊始,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总部遭遇恐怖分子枪手的血洗,随后两天内又接连发生两起袭击事件,三天内总共四个案发地共有包括三名枪手在内的20人死亡。

8月,一列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往法国巴黎的国际列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人重伤、1人轻伤。11月,巴黎地区多个地点遭遇多起恐怖主义袭击,包括位于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11区的巴塔克兰剧院等等。此次袭击导致128人遇难,250余人受伤。

在上月刚过去的法国国庆日当晚,一辆卡车冲入聚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盎格鲁街上观看国庆日烟火的人群,导致84人死亡,50多人受伤。

与法国比邻的比利时和德国,恐袭的阴影如今也已经笼罩全国。今年3月,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和欧盟总部外的地铁站接连遭到恐怖分子炸弹袭击,34人死亡,250多人受伤。而德国更是在过去短短一周内,连续发生四起恶性暴力事件,地点横跨德国东南西北,至少三起可以指向伊斯兰国(ISIS)为背景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活动。

教宗方济各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最近欧洲和全球的暴力和纠纷浪潮时说道:“我们不应该害怕说出真相,世界正处于战争之中,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和平”,不过教宗强调,“我所说的战争,不是宗教战争,是为争夺利益、金钱、资源、领土的战争。”

ISIS的残暴逻辑和诡计

最近发布的一项名为《伊斯兰国:恐怖大军内幕》(ISIS: Inside the Army of Terror)的研究,作者哈桑·哈桑(Hassan Hassan)是位于阿布扎比德尔玛(Delma)机构的专家,他在书中解释了在这类暴行背后的残暴逻辑。

哈桑说:“伊斯兰国的想法是,暴力事件一定要平稳上升,持续不断地去震慑、去恐吓。在这个意义下,随机的暴力行为已经远远不够。要不断变本加厉,变得更加残暴,要有创造力、令人瞠目结舌地残暴……重要的是要强调伊斯兰国在关键时候增加了其残暴程度,而且并不是因为特殊原因下这么做的。”

这就是为什么暴行必须要曝露给世界看的重要原因。在论及具体的暴行时,哈桑发现伊斯兰国一个有相当可操作性或者说显而易见的神学手法,他称为“能动的”伊斯兰教法。伊斯兰国并没有将自己的暴力建立在他们的神学篇章之上,反而倾向于使用描述早期有权威性穆斯林人物叙事、故事和传记作为榜样,以此来指导如何执行圣战。

哈桑写到:“伊斯兰国利用这些故事与主流概念、观念相结合,作为其正在形成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架构的组成部分。穆斯林教士在理论领域里高谈阔论,而伊斯兰国则诉诸故事和行动。”

伊斯兰国的“天才”在于,这么做不会触发他们行为与圣战“理论”之间的对比,而是将自己的行为与伊斯兰创教时期的榜样们相提并论。从政治人类学的角度说,政治行为总伴随剧场效应。具体到伊斯兰国的神学而言,似乎全世界还将继续观看那些难以言表的暴行。

欧洲的基督徒应当意识到一个“暴力恐怖主义时代”已经来到。基督徒人权组织“保护基督徒”发布的声明表示,“牧师和修女成为特别的袭击目标并不是意外,这已经成为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的一种典型做法。ISIS暴力极端分子的目的是挑起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斗争。我们不要中了他们的诡计,而要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善良的人们与那些暴力极端分子、邪恶与仇恨的始作俑者之间的斗争。”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一次次恐袭发生,原本许多同情愿意接纳穆斯林难民和移民的国家,民意正在发生改变。在一些国家,反对穆斯林的声音正在崛起,极右民粹主义不断高涨,今年正逢总统大选的美国,以及明年即将举行大选的德国和法国已经出现这种征兆,每一次的袭击都在为这种情绪添砖加瓦;令人忧虑的是,欧美的社会和民意有可能进一步走向分裂,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来。

美籍华裔基督徒作家临风表示,从基督徒角度来看,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帮助社会找到交集、互谅、关怀穆斯林社区的融合,不要急着传福音给穆斯林,而是帮助他们认识西方传统价值,让他们能够欣赏基督教的悠久文明贡献,让他们感觉是社会的一员。

“暴恐的影响会造成族群分裂,造成疑惧、仇恨,造成国家主义高涨。不过,这些都是短期现象。长期来说,如何找到融合的契机,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因为现实是,穆斯林与西欧必须共存。”临风说。

极端伊斯兰主义和西方世俗化的冲突

一个不愿被各国正视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正刺痛欧洲人的神经。为何这些冷酷残暴的“圣战斗士”和“恐怖分子”大多是在欧洲“土生土长”的穆斯林青年?

穆斯林移民在欧洲大规模出现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刚从二战阴影中走出来的欧洲百废待兴,对低技术劳工有着大量的需求,西欧各国政府接连与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签署了劳工协议,数以万计的劳工从这些国家涌入西欧。

如今,仅在“欧洲心脏”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生活着超过30万的穆斯林,占这座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就在欧盟总部大楼不到一公里处,坐落着比利时最大的清真寺和欧洲伊斯兰文化中心,就好像在暗喻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历史上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穆斯林移民已经成为欧洲数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移民群体。目前有将近6000万的穆斯林居住在欧洲大陆,约占欧洲总人口的8%,主要分布在西欧国家,其中人数最多的包括法国(470万)、德国(470万)、英国(290万);穆斯林占所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些国家有:法国(7.5%)、荷兰(6%)、比利时(5.9%)、德国(5.8%)和英国(4.8%)。

然而随着越来越频繁的恐怖袭击,以及这些袭击者背后被查证的极端穆斯林身份,欧洲多国已爆发了多起针对穆斯林的游行和抗议。很多欧洲民众非但没有将穆斯林视为“自己人”,反而对他们抱有十足的成见和敌意。有专家认为,欧洲穆斯林与西方社会的关系,已走到一个备受考验的十字路口。

德国欧洲宗教与社会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雅思名·埃姆纳尔对《境界》记者表示,欧洲社会应该意识到这不仅是由于外部因素诸如ISIS的兴起,中东地区连续多年的战乱带来的难民潮引发的问题,更是欧洲社会内部的问题。穆斯林移民长期来难以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在社会底层被歧视,少数人经过极端思想洗脑后将绝望化为对“西方文明”和异教徒的仇恨,最后演变成同归于尽的“圣战”自杀式恐怖袭击行为。整个欧洲社会都需要为此负责,而不应将所有责任都推给穆斯林群体。

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执行总裁,前欧盟高官皮埃尔·德福安认为,欧洲许多国家对穆斯林群体的心态纠结而复杂:欧洲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穆斯林是欧洲的一部分,因为欧洲需要移民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然而许多欧洲民众却拒绝承认这些在欧洲出生长大的穆斯林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人”,内心对他们并不尊重,更不想给予他们和自己同等的待遇。

穆斯林与西欧的交集和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732年发生在法国的图尔战役。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法军打败了穆斯林军队,有史学家认为这一关键战役避免了西欧被穆斯林统治的命运。

而三个世纪后,当时的欧洲基督徒打着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从穆斯林手中夺回的旗号开始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对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德福安认为,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伤痕至今仍没有完全愈合。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是将中东地区带入了持久的动荡和混乱,民不聊生。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趁机兴起,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西方的仇恨,一方面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伊斯兰国”图景,这对绝望中的欧洲穆斯林青年有着极大吸引力,最终一部分年轻人逃离欧洲,奔向叙利亚,成为“圣战斗士”。

根据欧洲警方的数据,迄今已有3000多名欧洲人前往“伊斯兰国”参加“圣战”,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潜返回欧洲,正是这些欧洲社会的“定时炸弹”,不断地制造着一起起恐怖袭击事件,令欧洲各国日夜不安。

2015开始至今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在欧洲社会与穆斯林群体之间再添一道道刺目的伤口,如何化解伤痛,重新建立双方的信任、实现和解,这是摆在欧洲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片尾曲:陈佳明《他名是耶和华》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