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稳定和力量的源泉?

金钱是稳定和力量的源泉?

“有钱人常以为他们刀枪不入!他们以为自己一生安稳,可能死后也如此。他们想,因他们开奔驰,就不会出车祸。有最好的医生,就不会生病。如果投资分散在很多方面,就不会损失金钱。金钱看起来像一座坚固高塔,但就像耶利哥城墙,比你想象得更容易就倒塌了。”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时评】

文| 文道

对基督徒来说,春节是一道坎,许多试探接踵而来,其中,金钱所抛来的诱惑是最大的。关于金钱的话题,也是人们走亲访友时关涉最多的。在教会中,与一些基督徒交谈时,他们也会愿意敞开自己,说出自己在金钱上遇到的试探:看到儿时的玩伴都有了房、车、存款,而自己却是空空如也,心里难免会有一种失落感。

金钱并非魔鬼,但我们对金钱若没有正确的认识,新的征程也只不过是重走“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之路。基督徒必须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金钱。

“ 有钱人常常以为他们刀枪不入”

在《软弱之道》一书中,巴刻就对 “金钱” 有过精彩的定义。“金钱是什么?一种交换的媒介,一种资源,可以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有时则是帮你除掉你不想要的,它也是一种在你身处的圈子里获得权力和影响力的手段。”

金钱对人有一种致命的魔力。“许多人认为金钱让人着魔:拥有越多,越想拥有更多,越想靠它来开路,也越舍不得失去它。发财的白日梦让这些人仿佛患上心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人认为贫穷和资源的有限是软弱的表现,他们把财富当成稳定和力量的源泉。”

在教会中,有些基督徒常陷入服事主和工作赚钱的两难之中。基督徒要工作是很正常的,因为工作也能荣耀神,但若把工作只当成养家糊口、升官发财的工具,那就失去了工作的意义。基督徒为了生计,而做起了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而来教会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的基督徒也不少。当工作妨碍了我们的服事和敬拜,那就说明我们把工作放错了位置。

巴刻认为,把金钱放在首位的人就是拜偶像。当我们遇到各种让人软弱的情况下,“我们骄傲的心就会缩紧,并会赶紧去抓住那些看上去强大的东西,包括财富。结果就是拜偶像:我们开始膜拜我们的资产、产业和银行的存款。而上帝——超越的、三位一体的主,一直为我们的救恩活泼做工的上帝——在我们给予忠诚和爱时,只能退居次要地位。”

主耶稣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他提醒我们要做好防备:“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太6:24)“玛门”的原文不仅指金钱,更指金钱所能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物质、财产、利益、成就等等。过度关注财富的假象,会让人看不见自己的生命光景。我们以为有足够的银行存款、信用卡就能高枕无忧。

在主耶稣所讲的财主的故事中,财主自言自语说:“你积存这么多财产,一生享用不尽,现在大可高枕无忧,尽情地吃喝玩乐吧!”当财主以为金钱能带来一切好处时,上帝却给他当头一棒:“无知的人啊,今晚就要取走你的命!你所预备的一切留给谁享用呢?”(参12:19-20 当代译本)

说起金钱的试探,迈克尔·菲利普斯 Michael·Phillips 说:“有钱人常常以为他们刀枪不入!他们以为自己一生安稳……可能死后也是如此。他们想,因为他们开奔驰,他们就不会出车祸。或者如果他们有最好的医生,他们就不会生病。或者如果他们投资分散在很多方面,他们就不会损失他们的金钱。金钱看起来就像一座坚固的高塔,但是,它就好像耶利哥的城墙,比你想象得更容易就倒塌了。信靠金钱,以它为你幸福的保障,这就是金钱带来的一种试探了。”

保罗也提醒我们小心金钱的陷阱:“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9-10)

“似乎一无所有,却样样都有”

圣经中保罗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每个基督徒的榜样。保罗说:“似乎郁郁寡欢,却常常喜乐;似乎一贫如洗,却使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样样都有”(哥林多后书 6:10 )保罗说这话,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他真的找到了宝藏。

虽然他经历患难时有软弱,但他仰望基督时,他的眼光就得以坚定;虽然他为主的福音四处奔走,有过饥饿,但神没有让他饿死街头。他相信主的恩典每一天都够用,在外人看,他是贫苦度日,但保罗却靠着圣灵的大能,欢欢喜喜过日子。就如他自己所说,虽是贫穷,却能叫许多人得到灵里的富足。

保罗全备的福音帮助过那些失足堕落的、走投无路的、自杀轻生的,神的信息令他们痛改前非,成为新造的人。保罗没有用钱挽回他们的心,而是单单依靠曾经光照过他的耶稣基督。当他把万事看得毫无价值,耶稣却是最宝贵时,他就真的赢得了基督。

主耶稣自己也劝那些轻率的群众在跟随祂以前要仔细计算代价(路14:28-31)。保罗算过代价,以至于他可以视世界的财宝为粪土,以得着耶稣基督为满足。旧约中的摩西也算过代价了。对法老宫廷内的埃及人而言,他似乎抛开富贵自取侮辱。但对摩西而言,他知道自己其实是以埃及换得天上的赏赐。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庞大的产业,因他明白天国无价的宝贵。

这就是愿意真正委身基督的人,为我们做的美好见证。他们既算过代价,就愿意为主献上一切。

当耶稣说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祂要我们仔细计算跟随祂代价的原因。祂呼召我们以我们所是的一切,来交换祂所是的一切。祂要求毫无保留的顺服,毫无条件地降服祂的主权。魏司坚(Geerhardus Vos)很清楚地说明这个原则:“耶稣要求祂的门徒放弃地上所有的羁绊和缠累的东西,因为这些与神在他们生命中至高无上的主权相抗衡……也就是说,大体上,心灵里面视为最美好而且依附着的一切都必须毁掉,神才可取代迄今为止被这一切占有的位置。”

而那些把钱财视为至宝的人,外面看起来很风光,里面却缺乏。基督徒虽然不追求外在的财富,却有神所赐的平安喜乐,这是那些只追求财富之人所没有的。当今教会,服事主没有计算过代价的人大有人在,笔者虽然牧会经验不多,但也听闻过一些神学生去教会服事,首先考虑的是工价,这样的服事心态难免让人跌倒。

笔者认为,服事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图谋”,一种是“催逼”。这两种心态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是为了工价而服事,他们视金钱为主人,服事主先讲待遇,工作时计较钟点,他们有本事把人带到自己面前,却无法带人悔改背十字架。笔者遇到过一个教会,这间教会的牧师从来没有请其他教会的传道人来他负责的教会讲道,生怕因着别人的讲道扰乱自己教会的秩序。似乎这位牧师负责的教会就是他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牧者把福音真理当作得利的工具,甚至为了钱财,伤害基督徒最纯洁的情感,这是主极其厌恶的。

第二种心态是甘愿背起十字架,立志走一条窄路的人生。有这样心态的人当中,不乏那些放下高职厚薪而选择做“穷传道”的人。他们因奉献给神而变得富足,他们献身服事不是不要工价,而是把工人的身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人先于工价”。金钱本身不是罪恶,但若把金钱当做事奉的动机就大错特错了。

上帝的钱,我该给自己留多少?

马丁路德认为,涉及到与金钱有关的罪,是罪人的悔改中最困难的事之一。他说:“拜玛门的罪在于我们太关心这些事,视为心灵的依靠和寄托。”事实告诉我们,在人们渐渐付出时间、恩赐和财宝给主时,让主掌管自己的财务总是发生得更晚、更慢。这是因为我们里面的老我还不甘心向真正的主人“缴械投降”,为此巴刻建议,“基督徒要过一生奉献的生活,从十一奉献做起,每年奉献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总是个好的开端。”

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就会决定我们的奉献观。有人会问,一个人奉献给神多少才算正确?有人把十一奉献当成交房租给上帝,只要十分之一给上帝,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了。其实错了,我们所有的都是上帝的。

著名灵修作家惠特尼说:“你所居住的房屋、公寓,是上帝的房屋或公寓。你院子里的树,是上帝的树。你草坪上的草,是上帝的草。你种植的花园,是上帝的花园。你驾驶的汽车,是上帝的汽车。你所穿着的,还有衣橱里挂着的衣服,是属于上帝的。你冰箱里的食物是属于上帝的。书架上的书也是上帝的书。你的家具和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属于上帝。事实上,我们一无所有,上帝才是拥有这一切的主人,我们只是为祂管理而已。”上帝在哈该书里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该2:8)所以问题不是:我的钱,该奉献给上帝多少?而是,上帝的钱,我该给自己留多少?

如果我们把自己得到的一切视为上帝爱的礼物,我们自然而然会甘心乐意地奉献。保罗赞赏马其顿人“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的奉献,伟大的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在教导他的同工时,强调要“奉献你的全部”,因着不断的奉献,卫斯理临终前几乎一无所有。C.S路易斯被问到要奉献多少时,他回答道:“要奉献到让你感到心疼的程度。”

归根结底,我们越是相信上帝会供应我们的需要,我们就越愿意奉献给祂。我们信靠上帝越少,奉献就越少。有人说,奉献有三种:怀着埋怨的奉献、出于职责的奉献、感恩的奉献。忿忿不平的人说:“我必须奉献。”受职责催逼的人说:“我应该奉献。”心怀感恩的人说:“我想要奉献。”上帝希望我们的奉献是甘心乐意的奉献,这种奉献带着感恩,并且是一种享受。

“如果这样东西你在乎,最好把它给出去”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追求物质的丰裕。然而,在淘宝等网购盛行的年代里,我们与其把许多钱花在地上的“天猫”上,不如把更多的财宝积攒在天国中。作为基督徒,为了不让自己落入金钱的试探,我们应该过简朴的生活。

在日常消费生活中,简朴的生活意味着节俭,我们只买需要的,而不是非要满足想要的。正如魏乐德所指出的那样:“实践节俭,让我们紧守界线,能用适当合理的判断力,辨别真正的需要,去过上帝所引导的生活。”

傅士德是一位教导简朴生活的专家,他不仅写出《简朴生活真谛》等书,自己也践行简朴的生活。他建议我们花时间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心思。

如果这样东西你在乎,最好把它给出去。“万一想不起来,那就把家里一些东西整理出来,比如衣服、书籍、玩具、厨房用品,挑战自己拿去送人。关注别人的需要会帮助你定睛于上帝和祂的国度。”

简朴的生活其实就是避免我们重蹈“传道者”一样的覆辙。在圣经《传道书》里,传道者指望从享乐中找到人生最大的满足。他纵情享乐,追求感官刺激,并试图从事业成就和累积产业获得快乐,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享乐并不能使人满足。金钱、性爱、权力、地位都是“虚空的虚空”。

亚西西的圣方济24岁之前都在浪掷生命,娇生惯养、放纵自己,在家人的保护下,不必面对日常生活的残酷现实。他父亲是有钱的布商,家境的富裕,使方济并未面对自己生命的光景。但当他经历了短暂牢狱生活和长时间的病痛以后,他体会到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他放弃财富,立志踏上一条新路,相信唯有将生命全然奉献给神,才能找到意义。那时他的父亲大怒,带他到主教面前,威胁剥夺他的继承权,方济毅然地脱光衣服离开,决心遵行主的命令,过使徒的简朴生活。他后来的生活,使我们看到,他全然委身于神,活出了彻底的简朴生活。方济和他的弟兄们认识靠主而得的喜乐和富足。他们领导了一场愉悦快乐的反叛,对抗物质主义和心侍二主的风潮。

最近,在《境界》的一篇“乡归何处?为你的家乡祈祷”的一文里写道:“在农村里,钱已经坐上龙头老大的位置,纯朴的民风难寻矣。谁家最有钱,谁家就是最风光、最有本事,而不用问这钱得来的渠道是否正当。”笔者也深有同感,表面上是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这种攀比,并且贪图享受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假生活。

相反,那个走进圣殿,拿出两个小钱出来奉献的寡妇,才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她是忠心和慷慨的代表,尽管她贫困,却有着极大的信心,她明白她的全部福祉是在于上帝,而不是她所拥有的资源。当上帝在她心中居首位时,她就能自由地给出去,而住在我们心中那位慷慨的圣灵,喜悦我们成为一个给出去的人。

(欢迎你留言发表对金钱与信仰的看法,或者分享你在价值观方面转变的简短见证。)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