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都以自我需要为第一,择偶条件就是为自己的骄傲与私欲套上美丽外衣,基督徒中也不算少,还加上要属灵,比世界的人更贪心。有上帝荣耀的人被身高、年龄、收入等一堆数据替代,把上帝创造的人物品化,而本来由上帝配合的婚姻,失丧为一场生存条件的匹配比拼。
《境界》独立出品【医治爱的河流】
文|王东莉
“四海八荒,总是会有一个人,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他会把你的名字叫得婉转温柔,荡气回肠。”近期,赵又廷和杨幂主演的玄幻爱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热,我周围从60后到90后都有人在追剧,一位80后已婚女友还在朋友圈秀出花店送去的粉色紫罗兰,配的文字是:“最近在狂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天花店送来的竟是粉色紫罗兰,开心,假装一下十里桃林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描述了两个“仙二代”的曲折爱情故事,一个是青丘帝姬白浅,一个是九重天太子夜华,两情相悦却因家世、责任、宫斗等历经磨难,一个醉卧十里桃林忘尽前尘,一个情深不渝枯等成灰,历经三生三世终得圆满。剧中,被誉为“四海八荒情话Boy第一”的赵又廷把男主角的专情深情演得十足到位,虽然剧情bug不断,三观凌乱,却也让焦渴于爱的女人们,可以以这样虚幻的剧情来疗愈现实婚姻的疲惫琐碎,慰藉爱的疏离落寞。
回到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一部分大龄单身女性在微信群里吐槽春节前后家里的各式奇葩催婚,以及相亲如市场一般的论价而沽,这一切让人又狼狈又挫败。而民谣歌手赵雷在歌手节目里还唱了首《30岁的女人》,歌词里第一句就是,“她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波纹。”一边是婚姻里爱无奈的窘境,一边是相亲时价值交换的囧途,女性该如何在各式婚恋观念的众声喧哗中,寻到真正的盼望与自由?
罪让人生不再如初见
在《创世记》里,上帝创造的最高峰,是把一个男人和女人带到一起,让他们在婚姻里连为一体,既是灵魂伴侣又是生活伴侣,初见夏娃时,亚当说:“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宇宙之间,四海八荒,她是他最亲密的,是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人类犯罪以后,亚当说:“这是你赐给我的,与我同居的女人。”罪让人生不再如初见。
不能明白人性在伊甸园里的堕落,不明白罪在彼此相爱上的肆虐,就不明白“愿你始终相信爱情,一直被温柔相待”、 “三月春盛,烟烟霞霞,灼灼桃花虽有十里,但一朵放在心上,足矣”是多么美丽的迷幻剂,相信这些女性一定会被现实的残酷刺穿心肠。
关于婚姻的真相,没有比提摩太·凯勒牧师阐述得更深刻的了,作为一位牧养二十多年的牧师,辅导过无数婚姻的他提到自己所知道的婚姻,只要超过几个星期,没有一个可以说是童话成真,因为人性的败坏如此之深,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不可能轻易彼此相爱,和平共处。“神经质的、自私的、不成熟的人怎么可能一谈恋爱就变成天使?”作家鲁热蒙一语道破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真正屏障。
今天的中国,物质至上和实用主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疲惫与计较,再加上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前所未有的多重价值观,让人们的心灵饥渴呈现出严重的状况。心理专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提到,每个人所需要的不过就是看着我,抱抱我。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深度的肯定与接纳,而这样的接纳只能从上帝那里得到。鲁益师在《返璞归真》中描述得很精辟: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如果他们曾经省察过自己内心的话,他们所希望得到、所极切盼望得到的东西,是这个世界所没有的。的确,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就能同意即使在最好的婚姻、假期或事业中,人也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对女性而言,婚姻最容易成为解决深度接纳与肯定的选项,我们不断地幻想着一个完美的男人,或一段幸福的婚姻来拯救我们,背负我们面对世界的重担,满足我们爱的渴望。但生活的真相却是,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承担起只有上帝才能承担的拯救者的角色,不仅如此,频频的出轨事件让现在的婚姻比父母辈的婚姻更加艰难。而女性自己,也没有足够去爱的能力,一样自我中心,挑剔、没耐心、虚荣、缺乏恩慈、怀怨。除了耶稣的爱,没有人或能或愿背负我们的罪,我们的重担。除了基督的爱,不存在别的爱,能胜任拯救的工作。
挑剔着,轮换着,你再三选择?
歌手赵雷的作品《30岁的女人》以年龄、身段等生理条件来衡量女性的价值,完全忽视上帝创造一个女性魂与灵的丰富美好,简单粗暴、情绪刻薄,引来无数骂声。不过,他歌词里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挑剔着,轮换着,你再三选择”,很多女性对婚姻的选择也有亟需反思之处。
《凤凰读书》有一篇《必要的冗余—“剩女”访谈录》,读来很有意思。作者访谈对象都是34岁以上、有结婚意愿、生活在都市的单身女性。被访者都在大专学历或以上,且都有稳定工作,职业涉及公务员、银行职员、教师、医生、自有公司者。虽然她们也有注重对方品格、共同价值观的部分,但无意之间职业、背景、颜值、物质条件等依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常常与口中说的“爱情很重要”“我不挑”“合适”背道而驰。
批评他人总很容易。人都是自我中心的,也常常口是心非,都是以自我需要为第一,择偶的条件里很多不过是为自己的骄傲与私欲套上美丽的外衣,现在甚至在基督徒中,这样的情况也不算少,而且还要加上对方要属灵等宗教条件,比世界的人更贪心。一个有上帝荣耀的人被身高、年龄、收入等一堆数据替代,直接把上帝创造的人给物品化了,而本来由上帝配合的婚姻,失丧为一场生存条件的匹配比拼。
在《婚姻的意义》一书中,提摩太·凯勒分析到,“当代文化中一些人向婚姻伴侣索取太多,他们不把婚姻视为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创造一个稳定、友爱、互相安慰的空间,一个‘残酷世界’中的避难所,而是彼此都在寻找一个理想化的人:愿意接纳自己的本相,并且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不是基于舍己,而是基于自我满足的婚姻,需要一个容易维修保养或免于维修保养的配偶,对方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却对你几乎一无所求。”
如果我们活在自己的骄傲与自私里,或许可以瞥见我们的孤单,有时未必不是自己在罪中的错过。要在转角处与真正的爱情相遇,我们需要突破自己内在的种种屏障,绕过罪的重重暗礁,握住上帝的美意。
城市大龄剩女与农村刚毕业大学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安惠成长于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有着古典的文化情怀,但家风严肃沉闷。父母如一般中国知识分子家庭一样,在意孩子的成绩优异,这给学业一直平平的安惠带来无穷压力,既感受不到鼓励又感受不到被爱。第一次恋爱在20岁,暖男型未婚夫充分满足了她被爱的需要,但这段感情以未婚夫意外去世告终。之后十年,安惠都没从这场意外中恢复,渴望爱的她也经历过一些相亲或模糊的感情,未果,直到遇到现在的先生恩平。
按照安惠自己以前的择偶条件,恩平一条也不符合。“我想要的是年龄比我大,人成熟又有童真的一面,文人学者型的,能罩得住我。我可以和他躲进小楼成一统,每天都诗词歌赋,我们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一种很清高的生活。”
认识恩平时安惠已经三十二岁,彼时她是大学老师,恩平是二十一岁的大三学生。“我们是在我先生读大学时认识的,我当时在本职工作之外自己开了个小店,招愿意勤工俭学的学生来看店时他来应聘,就这样认识了。他家境贫寒,人也不算聪明,但很单纯,少见的诚实,每次纪录的账目清清楚楚,让我非常感动。”
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长相、性情、家庭环境与人生经历,没有更好,只有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祂荣耀的形象。安惠慢慢从这个外面看起来愣头愣脑,也没有很多思想与能力的农村男孩身上,发现很宝贵的品性。
在安惠习惯的城市生活里,大家在单位里待人接物是一套处理系统,面对朋友是一套,家里又是一套,跟不同的朋友又是不同的态度。而安惠在开始接触恩平后,发现他虽然不聪明,有时候甚至是笨,但他不伪装自己不油滑,让人可以和他交朋友,和他在一起会有安全感。他知道自己学识不够,社会经验不够,他很愿意听。慢慢地,安惠就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忧愁,向他说一些,虽然恩平很多时候不能提供解决的方案,但倾听就是很大的安慰。
面对人际关系,恩平也有自己的方式。“看上去我比他去的场合要多一些,社会阅历要多一些,其实我不是社交型的,但一到外面就是要表达,要学会迎合,我会紧张哪些话题要能回答上,要有拿得出来的谈资。但先生没有这些,他不在意自己的表现,他和人在一起比较自然,没有社交的恐惧。他的很多反应方式在我的个人生活经历里没有这样的,我周围人都是特别聪明,特别能处事的。”安惠发现恩平很多处理人事的方式,有很单纯的智慧,让容易纠结的安惠学会了放松。
先生最吸引安惠的一点,是他信主以后表现出很多的谦卑,他很愿意被上帝塑造,他知道自己不够、亏欠和无知,特别愿意按照上帝的道来改变自己。安惠知道自己要改很难,自己的心计、论断、骄傲等毛病很难改,而且自己有很多理由不想改,“他愿意改,他愿意让上帝在他的身上去做工,我觉得这个太不容易了。”
他们从店主与店员、姐弟最后到慢慢生情成为恋人经过了五年的时间,两人信主后在上帝的带领下确立恋爱关系。“当我们公开关系后,城市剩女和农村刚毕业的男生的恋情经历了不少质疑,也让好多认识我们的人跌破眼镜。”恩平说,爱上安惠是因为她善良、有同理心、常常鼓励自己,在工作中发现比自己年长的她其实很脆弱,不知不觉就想保护她。恩平轻松跨越年龄的障碍,甚至从来没觉得是问题,他觉得相爱最重要;安惠克服这个年龄的差异花了更多时间。
蒙上帝的恩典,教会帮助差异较大的他们认识梳理彼此的关系,给了两人很多的指导和安慰,最后经过不算曲折的双方父母的最终首肯,两人于8年前结婚,现在先生恩平在教会全职侍奉。
差异是上帝创造的美意
关于相亲的条件,一位专栏女作者写到:“经济基础诚然重要,但品味的能否互相欣赏,也是重中之重。比如你喜欢冰滴咖啡的脆爽、手冲咖啡的纯粹、拿铁奶泡的细腻;对方偏偏只喜欢掰一片陈年普洱。这样一方只会觉得另一方太装,另一方只会觉得一方太土。这些虽然是表象但也是日后生活能否和谐的深层基础。”这些对品味的在意超越了物质的交换,更接近彼此吸引的情谊,但真的能成为生活和谐的深层基础吗?
我问安惠对现在一些相亲的匹配条件和专家指导的看法,她认为文化背景、性情、为人处事的差异不是不需要考虑,但根本是看我们如何来看待。如果以自己的标准或习惯去看待,我们就会挑剔,就会受不了,而两个不同的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如果你从上帝的眼光来看,上帝喜悦差异,因为差异是上帝创造的美意,可能上帝正借此让我们体会生活的丰富性。“我们每个人都很狭隘,有很多无知、自以为是的地方。这是很糟糕的,如果要是抱着这些心态的话,和人相处,再好的感情也会被磨掉。”
和先生在一起后,上帝拓展了安惠的交往,她接触到恩平农村的家人,和与自己年龄有差距的恩平的朋友成为朋友,这和她以前幻想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文人式清高生活是相背的。在恩平带来的新的社交群里,她发现以前的自己非常自爱,自卑又自傲,苦毒,好论断,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差异让安惠学习用更整全的眼光去看人、看事情,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宽广。
恩平完全不是文人型的,他学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不符合安惠家庭的文化趣味方面,但他对这个家庭却带来特别的祝福。安惠的家庭气氛冷漠压抑,父母对孩子要求高,她与父母常年沟通不畅,对与父母沟通有惧怕。“先生就是一股清风刮到我们家里,他不觉得自己达不到他们要求有什么不妥,他不怕我父母,我们冷场了,他还很热情。他服侍他们挺殷勤的,车接车送,还老和他们开玩笑。他老是告诉我:‘爱里没有惧怕。’他鼓励我多和父母正向沟通,要表达,就算他们不理解你,你也要表达,他常给我打气。”在恩平的调和下,家庭气氛好了很多。
有次恩平上神学课回来,和安惠分享和老师聊天时说的:你们知道上帝为什么呼召你们出来服侍吗?因为你们比普通信徒更败坏、更软弱,上帝特别怜悯你们,所以拣选了你们。“这些教导都在改变恩平,也改变我们对婚姻的态度,知道我们信靠的是谁,也知道彼此在福音里悔改。差异如果是出于上帝的配合,祂一定会帮助人跨越,祂有足够的恩典,而靠人,再般配都可能过不好。我们不太愿意对外说我们怎么相处得好,我们也会有矛盾,都是上帝的恩典帮助我们,不是我们行得好,是上帝把爱放在我们里面的,都是领受的,没有什么可夸的。”
而其实婚姻也不该成为一个女人的终极归宿和盼望所在,与上帝的爱隔绝才是我们心灵最深的焦虑。女人的幸福或价值认同不取决于男人,当然,也不取决于自己、孩子以及任何别的东西。
我前面提到的追剧的80后已婚女友,发了段文字:四海八荒,总会有一个人,把你的名字叫得婉转温柔,荡气回肠,那个人就是主耶稣。我们一切的重压,在生活的间隙突然袭来的爱的焦渴,都可以仰望耶稣基督,祂为我们在十字架上所成的救恩,何等奇妙,那牺牲的爱,可以疗愈一切伤痛。信靠的人,路上有欢欣快乐,有生命的奇妙自由。宇宙之间,四海八荒,永生永世,耶稣基督才是我们灵魂真正的伴侣——因为祂是爱,道路、真理与生命,唯独祂最宝贵。
(文中人物为化名,本文特别参考了提摩太·凯勒所著《婚姻的意义》,推荐读者做深度阅读。)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