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奇愈记》看“濒死体验”

从《天堂奇愈记》看“濒死体验”

真事改编的《天堂奇愈记》,仅女孩在树洞昏死的情形无法确认,其他均可核实,包括医生诊断、消防队救援、女孩无药而愈。1300万美国人有过濒死体验,2011年前有九百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医学杂志,最大启示就是此世并非终结。你我无须有类似体验才能选择永恒的盼望。

《境界》独立出品【灵光掠影】

文| 袁晓明

过去这几年,有许多关于人死后去天堂的畅销书,比如,《天堂是真实的》、《90分钟在天堂》等等,其中一些还被改编成电影。比如,《天堂是真实的》讲述的是,一个小孩的临死经历,他说他死后去了天堂,见到了耶稣和他的一些亲人,小孩的父亲将孩子所述记录整理成书,连续59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好莱坞拍成电影,仅在美国就获得了9,100万美元的票房。

这些书基本上都是基于一些人的濒死体验而写。说实在的,对于这些故事的可信度,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持怀疑的态度。

除了树洞经历,其他都可核实

电影《天堂奇愈记》也是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的,该书描述了五岁女孩安娜贝儿奇妙的生命经历,作者就是她的母亲克里斯蒂。安娜贝儿一家住在得克萨斯福和市郊区,离我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在百公里之内。她自小患有一种罕见的肠胃疾病,那是一种不能治愈、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假性梗阻运动功能紊乱”和“胃窦动力不足症”,容易有肠阻塞,并且无法有效吸收营养。她多次进出医院,做了许多检查,四处见专家,她每天要吃多种药物,但这些治疗和药物仅能起一些控制的作用,并不能根本上治愈。

波士顿有一位治疗这样疾病的儿科专家,安娜贝儿的父母带她几次去波士顿治病。有一次,安娜贝儿病发被送进了医院,十分严重,她觉得自己不能再与疾病斗争,就告诉妈妈:“我只想去天堂与耶稣在一起,在天堂,不再有痛。”面对记者的采访,母亲克里斯蒂说,那是她们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也就是在那一刻,作为基督徒的她,把女儿完全交在神的手里。

几个星期后,在回到得克萨斯州家里的一天,安娜贝儿与姐姐在她们家的大院子里玩,她们爬到一棵大树上。那棵树极大,在树干中心有一个大洞,姐姐让她爬进洞去,她头冲下爬进洞去,她们不知道,树干中间完全空了,结果安娜贝儿一下子掉下去,头朝下跌下三十多英尺,昏死过去。几个小时后,爸爸与消防队把大树干锯断,将她救出来。

安娜贝儿醒来后说,在树洞里的时候她去到了天堂,见到耶稣,坐在耶稣的腿上,耶稣告诉她,现在还不是她去天堂的时候,需要回到世界,他还有计划要她在世界去完成。她还说,她从树洞被救出来以前,有保护天使一直在保守她。奇妙的是,树洞底层的地下本来有许多蚂蚁等爬虫,但在那几个小时里,安娜贝儿没有被任何虫子叮咬。更奇妙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后,折磨她多年、且被医生宣布无法治愈的病,逐渐好起来,直到彻底消失,安娜贝儿成了完全正常的孩子。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了,为什么妈妈克里斯蒂把这本真实故事的书定名《天堂奇愈记》。在这个世界,没有医生可以治好女儿的病,她每天都活在疾病所带来的身心痛苦之中,她要去到天堂见到耶稣,要去再没有痛苦的天堂,上帝以一种特殊方式,让她实现了见到耶稣、去到天堂的愿望,并治好了她的疾病,并要她把这个经历带回人间,实现他给安娜贝儿的计划。

安娜贝儿在树洞里的濒死体验都是编造的,或者都是人的幻觉?其实书和电影的情节,除了树洞里的经历,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核实的,比如,医生可以证明她的疾病、多年到处求医、掉进树洞的事故、消防队的救助工作,还有,被救出后她的疾病无药而愈。饰演女主角的电影演员珍妮弗公开表示,因为拍摄该片她已重拾基督信仰,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教会。

饰演女主角的金球奖影后珍妮弗因该片重新回到教会

《天堂奇愈记》的巨大成功,一方面是书和电影中描述的真情实事,让人感动无比;另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求。英国文学大师路易斯曾说过:“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个愿望,这个世界不能满足,最好的解释就是,我们是为另一个世界所造。”这段话正如以色列的国王所罗门所说:“神在造人的时候,把永生放在了其心中”,难怪,人都在追求永恒性。

医生们:从怀疑到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濒死体验”并非是这两年才被观察到的现象。现代医学和医药技术的发展,将更多的医学定义下死去的人救活,从而有更多濒死体验的报道。1982年,据美国著名的Gallup 调查机构的调查,有八百万人报告有过濒死体验。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当今美国有一千三百万人有过濒死体验。

包括《天堂奇愈记》在内的同题材畅销书和电影,只是“濒死体验”中的几个例子。而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并非局限在宗教范畴,医学界包括许多美国著名医学院都对此有深入广泛的研究。

穆迪(Raymond Moody)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医生,他被《纽约时报》称为研究濒死体验的鼻祖。上世纪七十年代,穆迪根据自己的研究出版了一本《纽约时报》畅销书《在生命之后的生命》,在该书中他率先提出“濒死体验”。许多医生和学者最初持怀疑态度,但在穆迪医生的研究出版后,许多医生开始投入研究之中。

萨邦(Michael Sabom)医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心脏专科医生,曾将许多病人从死里抢救回来,那些病人向他讲述了濒死体验。在他出版的《光与死》一书中,萨邦医生记录了五十位病人的濒死体验。为什么这些经历可以说服萨邦等怀疑者?那些病人都说,他们离开了自己的身体,看见医护人员在抢救他们。有一位病人所述很有代表性,他告诉萨邦医生,他看见萨邦和护士们在对他进行抢救,并对手术台以及抢救的细节做出描述,其描述的细节完全真实。

夏普(Kimberly Clark Sharp)医生是另一位研究者,她报告了一个案例。一位名叫玛利亚的病人因为心脏病突发送进医院抢救,在被抢救过来后,她讲述了自己被抢救的时候离开了身体,看见医生人员对她进行抢救,她还出病房去到医院之外,她看见一只网球鞋在三楼的一个窗台上,她提供了那只鞋子的细节,左脚鞋、深蓝色等。夏普医生去到三楼逐个窗台寻找,她真的找到了那只网球鞋,与病人描述的一模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发现都发表在医学杂志、专著上,而不是刊登在宗教出版物上,许多医生并没有宗教信仰。2011年前,已经有九百多篇关于濒死体验的学术文章,发表在各种权威的医学杂志上。

现实中的安娜一家

她无神的人生观被彻底摧毁

就我个人而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几次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对濒死体验有重新的认识。

我曾经与三个濒死者做过基督信仰方面的交流。这三个人都已经离开人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与这三位亲朋分享基督信仰的时候,他们的神志都非常清醒,我的分享是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所做的。这些年,我与许多亲朋分享过福音,接受的只占很少一部分。有意思的是,上述这三位亲友却立即做出了回应,表示愿意接受基督信仰。

其中一位阿姨亲口向我和太太讲述了她的一些濒死体验。这位阿姨是我太太的中学老师,我也与她认识了十几年。在这些年里,我们时常与阿姨谈到基督信仰,阿姨对我们特别好,但对信仰没有兴趣。每次我们提到信仰,她都转移话题,她对自己无神的人生观非常坚定。

后来阿姨病了,进出美国医院许多次。三年多前的一天,她刚刚出院回到家里,我与太太去看她。她病情很重,身体很瘦很衰弱,但神志清醒,说话的声音很轻,但我们听得很清楚。我们一坐下来,她就告诉我们,上一周她在医院,她已经死过两次。见我们奇怪,她解释说,她看见医生和护士们在医院的走廊跑向她的病房抢救她,几分钟后她做了一次深呼吸就又活过来了,看到医生护士们都围着她。我们这才明白她的意思。

当时,我们对阿姨说,神没有让您离开这个世界,想必有祂的美意,我们分享了基督的福音,我们都是罪人,需要耶稣的拯救。阿姨似乎一直就在等待这样的信息,她再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她说要信、要接受耶稣。不久后,阿姨的女儿请来一位牧师,在阿姨的病床前为她施洗。三个多月后,阿姨去世了,安息主怀。我们为阿姨组织了一个基督徒的葬礼,庆祝她的生命虽有离别哀痛,但有再见的盼望。

严格地讲,这只是广泛意义上的濒死体验,而不是由医生宣布死亡与人又活过来之间的经历。但却足以彻底摧毁她无神的人生观,因为她非常确信自己已经死去,并有魂灵脱离身体的经历。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会接受基督信仰,但类似经历应该可以让无神论者重思自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现实中的安娜(左)和电影中的安娜(右)

生命并非在这个世界终结

在2015年,贝尔克(John Burke)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想象天堂:濒死体验》。贝尔克说,许多人对濒死体验有不多的解读。该书根据对一百多例濒死体验的研究,并按照《圣经》的描述,探讨了天堂和地狱的景象。书中的内容让我对濒死体验有更多和更新的了解。

前文提到的畅销书和电影中,几乎所有的濒死体验都是积极的,看见光、去到天堂、遇到耶稣等等。但并非所有的类似经历都是正面的,也有非常坏的经历。

罗林斯(Maurice Rawlings)医生为一个病人做心脏检查,当时,罗林斯并不相信上帝以及死后的生命,在检查过程中,病人突然猝死,罗林斯医生与三位护士立即抢救,病人恢复呼吸后惊恐地大喊“我在地狱”,又死过去,又恢复呼吸,反复数次。每次病人活过来都大喊“我在地狱”,还对罗林斯说“你为我祷告”。罗林斯医生并不是基督徒,但临死病人的要求他尽力满足,他不会祷告,勉强回忆起小时候在教堂的主日学学到的祷告词,就这样为病人祷告:“主耶稣,我请你让我离开地狱,原谅我的罪,我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你,如果我死了,我要去天堂,如果我活下去,我就跟随你。”接着,病人的状态稳定了。

北肯塔基大学的艺术教授斯托姆(Howard Storm)曾经是一为无神论者,他带学生去巴黎旅游时得了急病,在医院抢救的时候不治而死。他发现自己离开了身体,去到医院的走廊,他还与别人说话,但没有人理他,因为那些人听不见他,也看不见他。他听见了有人用英语叫他的名字,他就过去了,有一帮人在那里,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我们一直在等你”。起初,斯托姆教授以为是医院的人要带他去治疗,但那些人不是医生,他们带着他往前走,他不要去,结果那帮人就上来撕他,把他撕成一片片的,骂他,大笑。

斯托姆教授感到疼痛,不是身体的痛,而是超过身体的痛,他的一只眼睛没了,耳朵也没了。斯托姆听到一个声音,不是他自己的声音,那个声音说:“向上帝祷告。” 斯托姆想起他小时候去过教堂,他做了他所能想起的祷告词。那些攻击他的人对他喊:“没有上帝,没有人听见你,我们现在要真的伤害你了!”可是,他们却开始退去了。斯托姆越祷告,那些人就退得越远。

斯托姆教授感到有一只手把他抱了起来,把他的伤治好了,他感到耶稣真的爱他。接着,在耶稣和一些天使面前,他的一生都展开了。最终斯托姆奇妙地活过来了。几年后,他辞去了大学的职位,从一位无神论的艺术教授成为一位牧师。

这些仅是几个例子。的确有人有编造濒死体验的嫌疑,还有人承认自己在编造,但专家们根据大量案例研究几十年,归纳起来濒死体验有几个共同特点:这些人都脱离了自己的身体,真实看见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他们大多会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有人来迎接,有好的迎接,也有坏的迎接。因此有的人有光明愉快的感受和眼见,有人有黑暗恐惧的感受和眼见;许多人经历他们在世上一生被审查。

濒死体验给出的最大启示,就是生命并非在这个世界终结。你我并非一定要在濒死体验中预先经历天堂与地狱的预演,才能选择对永恒生命抱有盼望。

在电影《天堂奇愈记》的结尾,克里斯蒂表露出她的心声:人们不必一心等待神迹来临,因为神迹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求神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就可以在周围的大小事情上体会到上帝的信实和奇妙。

(本文参考了John Burke 所著的《Imagine Heaven》)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