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套路”的人生 ——从高三考生用祈祷词作文谈起

不被“套路”的人生 ——从高三考生用祈祷词作文谈起

一篇高三学生不讲套路、直面人性丑陋的作文,成为对成人的提醒:我们被功利主义浸泡太久了。如果你只按照学校设计的样子成长,走出学校就终止受教的经历,你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写出一篇高考范文,而是如何敞开生命、写作自己的人生故事。

《境界》独立出品【教育前线

文 | 阿浅

播音 | 文君

2018年高考刚过,一些考生的作文已经被网友贴到网上。但笔者印象最深的,当属2015年深圳红岭中学肖思琪的一篇作文(文末附作文原文)。

在一次模拟高考中,要求学生以《圣经》彼得三次不认主的记载为材料作文。肖思琪以祈祷词的形式写了一篇《主,请赦免我的罪》,获得57.5的高分(满分60),一时引发热议。阅卷老师点评:文章写给“主”,对象感强,题目已显祷告文的味道。

我也曾做过高三补习老师,教学生们写应试作文。我发现,肖思琪的这篇作文和常见的应试作文很不一样。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许多作文堆砌空洞的光辉形象,套路明显;这篇文章却写出了人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挣扎。

人性黑暗如锁链,贯穿一生

还记得我去应聘补习老师时,试讲了一段阅读理解,关于结构和语言之美。教学组长微笑着听完,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分”字,又画一个圆把它圈起来。她说:“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数。不讲实用的技巧,学生就不能提分,哪个家长肯付钱?”

在以分数为中心的大趋势下,应试作文呈现流水线产品的样貌:背几段华彩的开头与结尾,记几种夹叙夹议的布局结构。最重要的是素材储备:司马迁、李白太俗套,写一写科比、郎朗更时髦。无论出什么题,都往这几个人身上扯。这样虽不能拿满分,混个中上总没问题。

这种粗暴的应试套路,对学生的语言和审美水平没有益处,甚至是一种摧残。有一位同做补习老师的同事说:“做老师半年,不会写文章了。”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 

应试作文的一大特点,是对人性过度简化的理解。总结起来,无非是坚持、创新、爱国、与时俱进等几个正能量主题。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嬉笑怒骂、无话不谈,写起文章却千人一面,空洞干瘪。这样的文章,他们自己都不爱看,却有那么多老师和家长围着忙活。

肖思琪的文章却是反套路的。这不仅体现于祈祷词这种特殊形式,更体现于她笔下的主要人物:彼得。彼得可谓圣经里最复杂的人物之一。他对主耶稣一片忠心,当耶稣预言自己钉十字架、为百姓赎罪时,他勇敢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耶稣却说:“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果然,耶稣被捕当晚,彼得因为恐惧,三次否认自己认识主。鸡叫的时候,他想起耶稣的话,就出去痛哭。

肖思琪以彼得的口吻,在作文里写到:“当我矢口否认,并起誓说明我不认得你时,我心里也彻底明白了,我仅是个人,我仅是个自私、懦弱、虚伪的小人。哪怕你无数次地洗净、赦免我灵魂的罪,我也永远无法逃脱地狱的牢笼,永远无法挣脱那出生起便桎梏着我的大枷锁——丑恶的人性。”

在应试作文里看见这样的文字,令我很意外。作者或许从小接触基督信仰,但这段话并不仅仅是教义的陈述,而是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人性不只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如同沉重的锁链贯穿一生,没有人能靠自己摆脱;人性的考试,没人能及格,更不用说得满分了。

即便是一个高中生,对人性的真相窥到几分,心中的“小鹿乱撞”变成了“老鹿蹒跚”,就已经隐约之间开始寻找一种化解罪疚感的方法,帮助他们清除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心理垃圾。在作文结尾,肖思琪写到:“主,请赦免我的罪,我会承担所有罚,尽管我不知道哪一天还会再犯。但我知道,那一天,你依旧会赦免我的罪。因为你是那样爱人。”

不是简单地从依靠父母变成依靠神,而是在相信神永不改变的爱的同时,承认自己的罪,并愿意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所有罚”。在借口与推诿充斥的成人世界里,这样的心态难能可贵,或许这就是耶稣要我们回到的小孩子的单纯与诚实。

说“人话”,抵挡教育的功利化

其实网友们的口味并没有那么刁钻,近年来只要一篇说“人话”的作文就能迅速成为爆款。因为一个幽灵,“功利化”的幽灵,在神州大地游荡。什么是功利化呢?在我看来,就是以赚钱多少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想象一下,在这种标准的气氛笼罩之下,学生们写出什么样的作文呢?

2018年1月,《无问西东》上映;4天后,《一个人的课堂》上映。两部电影,一部讲西南联大,一部讲西甲村小学。一间是世界名校,一间是即将废弃的乡村学堂,却都可以称作“教育史上的奇迹”,呈现出教育本应有的样子。

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功利化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人们经常念叨的“教学质量”。人们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组织老教师考试,找大学生来任教,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明说。但从成年人的选择就能看出来:越来越多人前往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少人愿意留在家乡,照管这大好河山。

原来,所谓“教学质量”,就是让孩子考高分、上好学校,将来比自己赚更多钱,挤进更高的社会阶层,享受更舒适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若以此为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的核心元素,就会造成对人性的极大扭曲。因为这种思路本质上不过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上面,敷了一层温柔的面纱。

在这个大环境下,孙海英饰演的乡村教师宋文化是一个异类。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现代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宋文化相反,他可谓一个“粗犷的利他主义者”。

他最大的外在特点,就是粗犷。上课铃敲得响,念课文嗓门大,举手投足都是一个乡野糙汉子。他的人生选择也够“粗犷”,乡村教师一做36年,不生二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用高智商精打细算,研究怎样对自己最有利。他却不问投入产出比,专心坚守阵地,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要教到底。

他不是没有人性的软弱。妻子的埋怨,也让他心烦;教育体系的不公待遇,也让他不忿。但在登上前往广东的火车前,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头,陪最后一个孩子读完小学。

对这个叫唐明明的男孩来说,这一举动堪称救赎。他的妈妈不知去了哪里、爸爸在工地意外身亡、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坠河身亡。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恍然间天底下竟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宋文化作为老师所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爱,不抛弃、不放弃的爱。

《无问西东》里有一句台词: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样的精神,在考生们不惜写出应试“八股文”努力想要挤进的大学里并不多见,却在一个高中学历的乡村代课老师身上被活出来。

功利,是不顾一切谋夺自己想要的;恩典,是白白得到那不配得的。而爱的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言传身教将功利的心灵转化为恩典的心灵,将贫乏的心灵转化为丰盛的心灵。宋文化被国家清退,到广东另谋出路,这合情合理;但他留下来,亦师亦父,这是给孩子的一个恩典。没有恩典,何来感恩?没有感恩,何来内心的喜乐与丰足呢?教育的根本动力,应当是以爱回应爱,而非以贪婪回应贪婪。

我自己不正是需要照顾的“亚当”吗?

许多成年朋友早已离开父母的家,也离开了校园,讨论教育话题似乎没什么意义。其实不是这样。教育是一生的事,成年人也需要持续的成长,甚至我们更需要在离开学校的教育环境之后,通过自己补课,来矫正我们被扭曲的观念和心态。坦率讲,如果你只按照目前学校设计的样子成长,走出学校就终止了你受教的经历,你的一生很可能是一个悲剧。

荷兰作家卢云的经历时常感动我。1983年,他作为哈佛大学教授,刚结束6周之久的美国巡回演讲,呼吁教会团体尽其所能阻止中美洲内战。巡回时,他觉得自己是为公义、和平奋战的勇士。可结束后,他精疲力竭,累得半死,觉得自己像个柔弱的孩子,“焦躁、孤单、烦乱、心灵贫乏”。

偶然间,他在法国特鲁斯里村的一间资料室,看见了伦勃朗《浪子回头》的复制画,被深深吸引住。后来,他到圣彼得堡隐士园艺术馆,仔仔细细地把原作看了两天。

在一定程度上,这幅画帮他下定决心,从哈佛辞职,前往多伦多“黎明之家”担任牧职。那里是专门服侍智力残障人士的地方。他曾在世界顶级学府与全球最聪明的大脑共事;如今与智力残障人士一同生活,落差巨大,他却不后悔。他说:“我在黎明之家的日子,踏进了前所未至的内心世界。那是神停留之处,是我被普爱众生的父亲拥抱之处。”

在黎明之家,卢云照顾一个叫“亚当”的癫痫男孩,为他擦洗身体、换衣服,喂他吃饭。亚当嘴里的粥,会流得到处都是。但只要咽下一口,卢云脸上就会露出自豪的微笑。“他救助了我。”卢云说。

香港“突破”青少年事工创办人蔡元云医生,曾在黎明之家住过一个月,见过卢云和亚当。他这样写到:“表面上虽然是他(卢云)去服事照料亚当的生活,但实际上是上帝藉着亚当所散发出来的安息与自在,来引导卢云不安的心进入安息。”

卢云照顾亚当,给我的感动很深、启发也很大。中学时,我就在课堂上偷偷写小说,后来还写过歌词、剧本、杂文等等。虽然进入了北大中文系就读,后来还做过高三补习老师,教学生们写作文,但我心里一直对写作有恐惧。我总觉得,“文章千古事”,我写的算什么?百年之后,人间不再有我,这些文字更是无处寻,如今我又何必写?不知不觉,写作本身的意义迷失,读者的赞扬和批评,对我就成了重负。一篇文章发出,难免提心吊胆,不知反响如何。

但看着照片上卢云和亚当的笑容,我忽然有所领悟:其实,写作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照顾亚当”——重点不是把事情做得多漂亮、完美,而是以真诚的心去付出爱。卢云说:“我们离世时,会失去今生拥有的一切,惟有爱除外。”写作带来的毁誉得失,都是过眼云烟。我在写作时,对所写对象和读者的爱,才是真正存到永远的。

进一步说,我自己不正是需要照顾的“亚当”吗?当我写作时,神借着这些文字爱我、照顾我,在我灵魂里做美好的工作。这是我写作的意义:透过写作,向灵感的源头、向神的恩典敞开,更深地住在神的爱里。如此,哪怕一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我也高兴得要命。

卢云在关于《浪子回头》的书里写到:“我的确是小儿子,也是大儿子,同时我正在成为父亲。”这是一趟属灵的旅程。终点那位年迈的父亲,似乎失去一切,却全然富足;似乎两眼失明,却心眼通透;似乎年老体衰,却风华正茂。

这是因为耶稣接他回家了。同一双钉痕手,曾经接三次背叛主的彼得回家,也接每一个流浪的孩子回家,无论是你是我,还是肖思琪、唐明明;父神透过圣灵的运行,将自己美善的性情注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与当年的彼得一样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这么看来,耶稣不愧被尊称为夫子,祂就是那位最伟大的老师——不是教我们写一篇范文,而是教我们如何敞开生命与祂同工、一起写作自己人生的故事。

附:作文原文

主,请赦免我的罪

深圳红岭中学 肖思琪

主啊,我亲爱的主耶稣,今夜我彻夜难眠。我跪在你赐予我的土地,呼吸着你赐予我的空气,我要彻夜祷告,为我那深似大海的罪状向你告饶:

“主,请赦免我的罪,让我做一个全新的人。请把我的自母胎裡带出来的污秽洗清,好让我以净洁的灵魂与你交谈。

主啊,你告诉我:今夜会因你的缘故跌倒。而我说:我绝不会。

主啊,你告诉我:今夜两次鸡鸣以前,我会三次不认你。而我说:我绝不会。

可你是谁,你是造物主耶和华之子,你心中无所不知,你的预言,从来都是事实。

尽管我是你最疼爱的门徒,尽管你行的每一次善事,你显的每一次神迹我牢记于心,但在人性面前,我还是失去了信。当我一次次回避,一次次否决我与你密切的关系,当我一次次违背,一次次压抑信仰的良知,当我矢口否认,并起誓说明我不认你时,我心里也彻底明白了,我仅是个人,我仅是个自私、懦弱、虚伪的小人。哪怕你无数次的冼净、赦免我灵魂的罪,我也永远无法逃脱地狱的牢笼,永远无法挣脱那出生起便桎梏着我的大枷锁——丑恶的人性。

我原本是不解的,犹大那个叛徒要出卖你,你一早便知,但为何只是纵容?我也是要不认你的,你一早便知,但为何从未减少疼爱?你前来解救的世人,如今要治你的”罪“,你一早便知,但为何不曾离开?

现在我懂了。你一早便知,世上最难改变的即是人性。你是前来为世人献身的,因为你一早知,信在人性面前总是不堪一击的,而我们这些信徒只是借你的荣光,为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为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为这副累累罪行之躯,祈得一个救赎。

主啊,我是你的爱徒彼得,我也仅是一个凡人。在危难面前,失去勇气,在大流面前,失去底线;在自己渺小的生命面前,失去信仰。你要原谅我,因为我是一个凡人。现在我于我巨大的负罪感下失声痛哭,一个刚刚背叛你的门徒又来讨要你的救赎。你要原谅我,因为我只是一个凡人。

主,请赦免我的罪,我会承担所有罚,尽管我不知道哪一天还会再犯。但我知道,那一天,你依旧会赦免我的罪。因为你是那样爱人。

主啊,我永远信靠你,敬爱你,赞美你。这是你的爱徒彼得,奉主耶稣的圣名求,阿们!”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