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现场回应】你是否在逼孩子逃离信仰?

【主编现场回应】你是否在逼孩子逃离信仰?

孩子不祷告也可以是一个选项。当你用掌控的方式让孩子做属灵的事,Ta感受不到你的爱,到了青春期先要自由,再也不去教会。父母错误的模式让孩子对信仰产生了“耐药性”。要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完美主义者什么都想抓,凡事高标准,最后所得的还不及一般水平。

境界》独立出品【现场问答

回应人沈颖

文字整理冬姊妹

后期丨Starry

【编者按】本篇摘录自《境界》播音组同工会。《境界》将陆续整理一组内部团队牧养中,主编针对同工的现场提问所作的即时回应。问题大多真实而坦白,为保护提问者,我们会隐去一些信息,希望这些在主里的互动可以给读者家人带去亮光。

别让孩子对信仰形成“耐药性”

提问:我的孩子和老公都在国外,我和他们两个是分开的,所以每天为他们祷告。那么前一段时间一个主内姊妹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关于为孩子祷告的。每一章后面有一段根据章节主题写的祷告词,我觉得特别好。最近这一两个月我就在用祷告词为孩子祷告,其实就是把它复制下来,然后到要祷告的时候就照着读。我不知道这种祷告的方式有没有问题?

沈颖:我觉得是可以的,这个没什么问题。祷告是可以学的,这个是好事。我另外再讲一点深的,关于跟孩子祷告的问题。每晚我都跟孩子祷告完才睡觉,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律法。比如今晚我女儿跟我讲,妈妈我今天累了,不想祷告。如果父母比较律法的,你听到这样的话,就容易受影响,觉得怎么你就不喜欢祷告,然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你不想祷告,我就一定要让你祷告”。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听到女儿说这话,我马上说“那挺好的,妈妈也正想睡觉呢”。有好几次基本上都是她主动想要我为她祷告,我再为她祷告。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她这时候说她很累了,不想祷告,你要接受孩子可能会拒绝你,很自然地接受,不要让她感受到父母的怒气,这个很重要。不要又像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这样子,如果不这样做我就很生气。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非常清楚地能感受到,即使你不表露出来,但是你里面的那种不开心,他都知道的。

你要从心里操练,真正觉得这没什么。这只是孩子的一个选择,你可以接受他不祷告的,就像ABCD一样是一个选项。你不要把祷告,把跟他进行的属灵活动,当成必须如此。当你用一种控制性的方式,来跟他做一件你觉得很属灵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只感觉到父母权威很大,却没有感觉到你里面的爱。他感觉到你里面的控制。

我之前讲到过一点,许多人觉得在家教育很好,可以让孩子读很多圣经,但是我发现很可惜的就是很多人走向控制性的状态,这可能是很大的危险。当你用控制性的方式去带领孩子祷告,或者做其他属灵活动,将来你知道会面临什么吗?你要知道这个后果可能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可以自己选择的时候,基本上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你和你带给他的圣经和属灵活动。甚至连教会都可能被你连累到,孩子不愿意再去教会,“我终于可以逃离这些东西”。这个就是很多第一代的基督徒在“信二代”身上犯的罪,很普遍。我们这些人信了主之后,跟孩子相处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

我看到太多的人掉进这个洞里面。你不做这些事情,不控制他还好,即使出现喝酒啊浪荡啊,做错很多事情啊,但有一天有人给他传福音,信仰还可以成为治病的药,他还可以吃这个药的。但是因为你信主了,然后用律法的方式很控制性地对待孩子,让你的孩子感觉不到神的释放,感觉不到在神里面的自由和基督里的身份,有一天会造成“耐药性”的问题。他比那些没有听过福音的家庭的孩子更可怜,信仰对他不起作用了,福音对他没有效果了,因为他见多了信仰在父母身上的表现,他耐药了。父母的属灵带领方式导致孩子在错误地理解福音和圣经之后,拒绝信仰对他的医治作用。这可能是很多人将来要吃的苦果。

把孩子的需要创造性地带到神面前

提问:我该如何让孩子不觉得祷告内容很枯燥无聊呢?

沈颖:在跟孩子祷告的过程当中,要将生活化的内容结合进来。我刚听到你讲,你先生和孩子在国外,平时的生活不能经常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你的祷告内容和实际的生活有所连接,而不是照本宣科也很重要。

明白我的意思吗?首先你要去了解他们的具体生活,祷告要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你要去观察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在哪些地方害怕,他有什么样的忧虑?其实很小的孩子已经开始忧虑了,你知道吗?他有很多担心的东西,所以你要清楚,即使远隔有距离,但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需要什么,这个很重要。

举个例子,我跟我女儿交流的时候,发现她怕被蚊子咬,晚上怕黑。我跟她在祷告中就特别为这方面祷告,告诉她除了地上有爸爸妈妈以外,天上还有天父,在你睡着的时候,天父是不睡觉的,祂会保护你。你晚上觉得害怕,在梦中或者迷迷糊糊意识不清楚的时候,都可以跟神祷告,让神来帮助你。上帝比一切怪物或者其他让你害怕的东西都大,你可以向祂祷告呼求祂。

这样祷告,比你去和她祷告那些她不怎么关心或者不是她的问题的事情,效果好很多。再比如关于罪,罪是一个大问题,但我发现很小的孩子其实就有这个意识。我女儿喜欢让爸爸妈妈给她掏耳朵,我就从这件生活的事情入手,跟她讲,你知道什么是罪吗?罪就像人的耳屎一样,它在里面堵住你的耳朵,让你听不见上帝的声音。所以我和她在祷告中就会提到,我们身上的罪就像耳屎一样,让上帝把它拿走好不好?她一下子明白了罪是什么,就很愿意。

夏天,身上会脏,我就说为什么我们要祷告呢?就像你在夏天身体脏了要洗澡一样,洗澡是为了把脏东西除掉,罪就是你心灵上的脏东西,我们祷告就像在给我们的心灵洗澡一样。然后我女儿就自己祷告,她说求上帝帮我把心里黑蒙蒙的这些东西都拿走。

小孩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要。再大一点十几岁,除了学习还有很重要的比如说朋友,他要交往不同的朋友。你跟他聊天,可以发现他在交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会过多地跟人比较,或者同侪压力,这些都会有,都可以放在祷告中,跟他一起去面对。爱是最有创造力的,当父母创造性地把孩子的需要跟上帝的话语连接在一起,孩子就不容易对属灵活动反感,他反而感受到你的爱,你对他的关心。这些事情在远距离的状态下,即使不在一起也是可以做的。

那些看心理医生的人,可能更勇敢

提问:为什么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那么敏感呢?

沈颖:最近我在看一个美国心理医生写的书叫《心灵地图》,这本书挺有名。他是精神科专业的,职业就是以看人为生,而且是看有各种问题的人。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还不是基督徒,写完之后成了基督徒。

之后他又写了《心灵地图II》。在第二本书里他介绍自己为什么成为基督徒,他说他接触各种宗教,觉得基督教对罪的认识最能说服他,他就信了,而且信得很快很深入。因为他看了人太多的问题,然后发现居然这个信仰可以解释他所看到的这些人的问题,他觉得圣经把它讲清楚了,所以他就信了。

在第二本书里,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传福音的人”,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他提到一个观点,他说那些来找他、看心理医生的人,其实是更勇敢的人。我们一般会认为你心里有病嘛,所以你去看心理医生!但他认为其实来看心理医生的那些人还是比较勇敢的人,他们还想找到一个答案,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还有改善的愿望。但是那些不来看心理医生的人,不代表着说他们没问题,很可能是他们已经漠然了,或者不敢面对自己的真相,所以那些病人反而更勇敢。

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也可能是你所处的状态。如果你还在对你的生活和环境不满,然后你想做选择,很有可能意味着你还有勇气在里面。很多人在这种状态下已经投降了,他们不会去问为什么,也不会去为环境的改变做出努力,他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你已经接触到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的,但是你有多少勇气愿意进入更丰盛的生命状态,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提问:我发现自己很难做到交托,怎么解决交托的问题呢?

沈颖:你先要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的特点就是想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不能够舍下其中一个,但实际上生活的真相不是这样的。我记得一个姐妹讲过,把你的职业和家庭平衡得非常好,做得都很棒,这是一个最大的谎言,这是不可能的,到时候你必须做出选择。但完美主义者的特点,就是他希望什么都要,所以他就在交托和放下的问题上有比较大的挣扎。

但我们可以在基督里得力量。耶稣的话里有很多看似矛盾的悖论,祂特别讲到舍己,失丧生命的人反得着生命。这些价值观和矛盾之处,可能是完美主义者很难理解的。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就必须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和状态,但最后实际上得到的可能还不如普通、一般的状况,这就是什么都想要的人最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一开始就有所选择,根据现实看清楚自己的状态,然后做出取舍的人,最后反而可能获得比较好的结局。

所以我建议你要检视自己里面的状态,是不是习惯性地想要最完美的状态。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基督信仰、你信主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意味着我们接受了生命是残破的,我们承认了这个现状,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最完美的——就是耶稣,只有祂能够做到,祂是神。如果你希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都保持很高的标准,是不是把自己放在了上帝的位置上呢?那样的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失去,所以要小心,我们先选择失去反而会得着,如果我们什么都想要,反而可能会失去。

片尾曲:生命河灵粮堂《只愿得着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