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组谁掌控:真我被吓跑、圣灵被抵挡

你的小组谁掌控:真我被吓跑、圣灵被抵挡

导读:尽可能多给予鼓励,偶然提出建议,只在绝对必要时才给予谴责,永远不要做出论断。任何权柄的滥用、同侪的压力、道德的训诫、心理的技巧、关于经文的正确知识所带来的强迫,都会把人的真我吓得缩回去,重新钻进面具里,按照环境期待的模式说话做事、继续表演。

《境界》独立出品【门徒之道】
文|帕克&贝内尔
播音|宣信

我在过去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小组团契的成员,我对教会的盼望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已经在世界各地产生重大影响的小组。数以百万的基督徒定期在小组中与其他信徒见面,获得属灵旅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小组可能是现存途径中,最能提供属灵陪伴的一种。要实现发挥这样的功能,无论小组的活动和运作是怎样的,至少需要有以下四个共通点。

不要用答案拦阻人寻找

一,问题比答案重要。当有人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不应该给他们标准答案或教义问答,而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探讨那个问题。明智的人都知道,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提供答案就意味着停止寻找。

有些人过分重视回答问题,视问题为信仰路上的敌人,必须被消灭。他们对任何不确定或含糊的态度和回答都感到不安。他们可能忘记了,耶稣在福音书里常常以问题回答问题、以比喻回答问题,启发提问的人细心思想才找到意义;他们用自己的宣讲方式代替了耶稣常用的方式,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安全稳妥,更应该被接受。耶稣知道好问题的价值。

我们在属灵路上必定会遇到那些需要活出而不是简单答案的问题。没有人需要勉强自己去回答例如“我的孩子去世时神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遭遇发生在我身上?”“我该从我的经历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提问者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聆听的同在,继续接纳他们,鼓励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和神保持开放即可。

如果人们的问题得到的只是答案而不是尊重,往往他们就不会再提问了,至少不会再问那些用这种态度丢给他们答案的人。他们担心因为自己总是问东问西而被标上不顺服、不属灵、爱怀疑、爱抬杠的记号。他们不再提问,也可能他们对那些答案感到厌倦。有些人转而把问题带到其他信仰群体之外的地方。

教会和小组应该是欢迎问题的地方,小心地尊重问题,永远都不简单回答问题。许多时候,人们寻找的是一个地方,愿意接纳会提问的我,其实他们并没有期待每个问题都能获得完美的回答。还记得保罗提醒我们吗,爱是最大的恩赐,我们常常给出了太多的知识点,却吝啬付出爱。教会应该是属灵追寻者的家,而不单是已经找到答案因此不再提问者的家。提供属灵陪伴的小组应该特别欢迎那些在灵性上充满渴望和躁动的人。有时回答者已经站在原地太久了,是提问者新鲜的问题刺激我们再次出发。

不要急于给人建议

二,怀着祷告的心聆听。在小组里,培养人们带着祷告的心彼此聆听和聆听神的气氛。小组成员彼此的交流很宝贵,但同时为安静和专注留出空间。怀着祷告的心专注于别人的过程,就是持续在那人和神之间来回察看。有时人们以为场面热闹、用不同项目的活动填满每个时间段,就是有爱、就是聚会成功,却忽略了在安静中留意神的同在、体会神的灵在自己里面也在小组其他人里面。

例如,1)让人读一小段圣经,不必马上开始分析、讲解,让大家开放自己,带着期待安静聆听,允许想象力带自己进入经文的场景,留意自己心中被吸引被触动的部分;2)带领者询问大家是否愿意分享他们聆听时触动他们的字词或经文,之后并不安排进一步的讨论;3)然后再次读出经文;4)这次邀请大家简短分享经文怎样触及他们的生命,他们是否有感动想要尝试有所改变的部分;做一个简单的祷告,为我们从经文中的得着向神感恩。

三,分享属灵经验。人们在小组里有谈论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包括最近遇到的各种烦恼和令人兴奋的消息。读经环节结束后,带领者就可以邀请大家简略分享,但在分享这些外在事件时,应该引导大家把焦点放在人在这些处境里对神的经验。为此带领者在小组聚会前,可以把以下问题发给大家,帮助大家预备自己的分享——最近神不断尝试提醒我什么?在这段经历中我感受到神的同在了吗?还是感觉神缺席了?你想从神那里寻求什么?分享后留出时间为彼此的需要祷告。

四,在小组里“尽可能多给予鼓励,偶然提出建议,只在绝对必要时才给予谴责,永远不要做出论断”。属灵陪伴就是在爱中陪伴。有时人们太急于给别人建议,其实多数人通常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真的实行出来才是挑战。不要给人一定要做出某种承诺的压力,不要逼人一定要同意什么事情或达成某种共识。神拥有一切权力,神就是真理,却从不强迫力让我们做祂希望的事。这是建立属灵友谊了不起的榜样。当人们以爱相待、互相支持,有安全感敞开自己而不只是热衷于报告新的属灵胜利,委身于小组的动力就产生了。

不要互相“拯救”

我们对怎样创造空间,邀请心灵彼此对话并聆听圣灵的声音所知甚少。小组应该特别注意建立信任的文化。许多时候,教会和信徒宣称救恩唯独来自神的恩典,但现实相处中却缺乏实践,往往想要互相“拯救”,人们的关系经常具有侵略性。

带领者的角色很容易界定,就是在互相平等的人之间营造和保护一个空间,让每个人的心都感到安全,不至因为敞开自己而被伤害。每个参加者都是自愿参与、自愿分享。群体压力常常很隐蔽,又会波及每个人,甚至当我们说“请大家自由分享,敞开自己”的时候,都可能是在用一种模式强迫人。人要掌控的地方,圣灵就不再工作。任何权柄的滥用、同侪的压力、道德的训诫、心理学的技巧所带来的强迫,都会把人的真我吓得缩回去,重新钻进面具里,按照环境期待我们的模式说话做事。而只有当真我与圣灵相遇,生命的医治、改变和更新才会发生。

有时在小组里,带领者需要在一开始时向各人保证:这不是非分享不可的事情,我会发出邀请而不是命令。例如很简单的自我介绍环节,你可以这样开场:我邀请大家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多说几句,关于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充满活力。

你不必说“我先介绍自己,然后从我左边开始,大家顺时间方向轮流”,这会制造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压力,剥夺别人的自由。你可以说“有人预备好就可以开始自我介绍,然后其他人继续,直到所有想说话的人都说完为止”。临近尾声,你注意到仍然有人没有出声,你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说话,你直接问或注视对方,都会违反不强迫的原则。你可以将目光投向圆圈中心,不看任何人地问“是否想说话的人都已经说了?然后我们会进入下一步”。

读经时带领者要提醒自己,避免自己或别人使用圣经的原文、经文的原意、历史的背景、学者的研究等等措辞,吓退其他人分享经文与自己的生命交汇时产生的感动。有时我们急于修正别人,因为我们不想投入地聆听,不想真正看见别人,不想进入他人的生命,我们通过建议、帮助、劝告和纠正,与对方保持距离,保证自己不至于离开安全区和舒适区。

在小组阅读时,耶稣的生平故事和旧约的故事性经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帮助每个成员装作是在讨论别人的故事,从而间接地反省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的限制和软弱,面对真实的恐惧和焦虑。

有些情节是我们竭力想要回避的,但藉着故事性经文,我们得以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与这些话题保持我们喜欢的距离,同时又聚焦在有意义的话题范围里。我们不容易冒犯别人,也不容易被冒犯。信任和安全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害羞的灵魂不再躲藏;我们开始探索并寻回失去的真我。

(本文摘编自《隐藏的整全:朝向不再分割的生命》帕克·帕尔默Parker J.Palmer,2012年出版;《灵旅同行:属灵友谊和导引的践行》贝内尔David G.Benner,2008年出版,内容有删改)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