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囚犯都渴望出狱,他却渴望进去!

每个囚犯都渴望出狱,他却渴望进去!

导读:如果监狱的墙壁能发声,那么墙壁一定会发出尖叫。一个日本人选择50年和美国囚犯在一起,“自愿终身监禁”。当囚犯朝他吐口水、骂脏话,他说:“他们就是这样对待耶稣的。”无论被咒诅或威胁,他都坚持关心所有人,每周探访死刑犯,服侍艾滋病犯人,让这些“不可饶恕的人”有机会接受主的饶恕。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 浩青

播音 | 宣信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美国尼克儿童剧院 (The Nickelodeon Theatre)于12月11日晚上7点至9点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放映活动,放映一部名为《被拣选的囚犯》(Prisoner by Choice)的纪录片。该片在2023年基督教家庭电影节(Christian family Film festival)上荣获了最佳纪录片奖。导演丹尼尔 ·费舍(Daniel Fisher)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向观众们展示这部备受赞誉的纪录片,并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纪录片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在自杀失败的早晨醒来

纪录片的主人公叫宫石久三(Kyuzo Miyaishi) ,1929年出生于东京一个信奉佛教和天皇崇拜的家庭。同年,美国遭遇了大萧条,而日本的经济增长也陷入困境。不久之后,二战爆发了。

年少的宫石久三对于战争的原因感到困惑。然而,当时的社会氛围充满了狂热的爱国情绪。他的兄弟们纷纷加入海军,成为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1944年,年仅15岁的宫石在完成八年级的学业后,也加入了帝国海军,准备为天皇效命。然而,仅仅15个月后,两颗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裕仁天皇宣布日本必须停止战斗,承认自己并不是神。

日本人曾矢志为天皇而死,许多人难以接受天皇只是人的事实,惨败的现实带来弥漫社会的羞愧和无助。当宫石回到已成废墟的东京,他的生活也支离破碎。为了努力撑起一个家,他在美国军人家中做男仆,负责打扫房屋、洗碗及照料孩子等琐事。

(纪录片《被拣选的囚犯》)

23岁时,宫石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沮丧情绪逐渐演变为绝望。某天晚上,他从药店买来安眠药,一次吞下了十粒药丸。他以为自己的痛苦会就此终结,然而次日却醒了过来,身心俱疲,无人理解。

四年后,仍处于挣扎中的宫石有机会去日本法政大学(Hosei University)学习。尽管他是家中首位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然而对于未来仍感迷茫。

大三的一个晚上,他看到一个人站在街角分发圣经。宫石接过一本,无聊中开始读起来。后来,一位美国传教士邀请他去上圣经课,宫石第一次听到了福音。

随着学习的深入,圣经的话让宫石感到安慰。因为这位神愿意为祂的子民而死,不像日本天皇让人们为他去死。他看到了希望,回应主说:“耶稣基督,我把我的一切交给你,无论你领我到哪里,我都会跟随你。”

毕业后,宫石受到邀请前往美国学习神学。他知道没有回头路,凭信心只带了两个手提箱,在横滨港与家人告别。1961年7月,抵达旧金山后,他乘坐灰狗巴士一路去往位于南卡罗莱纳的南方路德宗神学院(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口袋里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张一百美元的支票。

邀请流浪汉来神学院吃饭

神学院的院长雷纳兹对宫石照顾有加,不但成了他的监护人,还特别安排一位室友彼得关照这位来自东方的学生。

尽管的英文水平有待提高,还有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文化障碍需要适应,但宫石却比其他学生更愿意跑来跑去,寻找机会向人展示上帝的爱。有一次,宫石一夜未归,直到早上八点才返回自己的房间,面露倦态,浑身散发出烟和酒的气味。彼得询问他去了哪里,他说:“我在市中心一处收容被遗弃者的地方,那里提供食物和住宿给无家可归的人。我去探望他们,告诉他们上帝没有遗忘他们。”

就是在那个夜晚,宫石胜过了他对社会边缘人士的恐惧,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经犯罪入狱。他还做出了一个将持续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就是要为这些人做些什么。他和同学讨论,提议邀请这些人来神学院共享晚餐。

众人哗然,纷纷阐述此举为何不可行,例如这些身无分文的流浪者连就餐的基本着装都没有等等。但对宫石来说,他渴望向这些社会边缘人士传递来自神的爱。面对分歧,院长雷纳兹表示,可以开放学校的食堂举办感恩节晚宴,以此支持宫石。宫石决定自己付账,将餐桌摆满美味的牛排和虾,而非传统的火鸡,并请院长布道。

晚宴那天,客人们都洗了澡,梳了头发,尽量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有的还打上领带。有些客人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疤痕,或者一伸手露出大面积的文身。大部分学生最初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他们开始一个学生负责服侍一位客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流浪汉们听完了院长的布道,许多人心被触动。餐厅的氛围显得温暖而庄重。

同学们毕业很久之后讲起耶稣筵席的比喻时,还会兴奋地说起宫石邀请流浪汉来参加晚宴的那个感恩节。

向囚犯鞠躬

当时那些从越战战场上回来的年轻士兵,身心破碎。人们对政府感到失望,年轻人游行,毁坏建筑物,他们静坐,用毒品麻醉心中的痛苦。社会犯罪率不断攀升,监狱人口猛增。宫石在日本经历过了类似的情形,很想做点什么。

他在距神学院两个街区的快餐店打工时,留意到每天固定的时间,有三辆类似校车的汽车会经过那里。同事告诉他,那是接送犯人往返于监狱和工地的囚车。附近这所监狱建于19世纪60年代,因其关押的罪犯情形而被称为美国最暴力的监狱之一。宫石心中的怜悯却被激发,开始每天在囚车经过时站在快餐厅旁边向囚犯深鞠一躬,挥手致意。下午囚车回程时,他会重复同样的动作。

这些表情呆滞或愤怒、肌肉发达的犯人对他的举动非常惊讶。几天后,车上的囚犯开始向宫石挥手致意,司机也会按喇叭回应。挥手和鞠躬的仪式就这样每天上演,囚犯们甚至会为占到临窗可以看到他的座位而争吵。一天下午,宫石手持一块牌子站在快餐店旁,上面写着:“本人将前往华盛顿,九月才能回来。”囚犯们失落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秋天鞠躬挥手的仪式重新恢复。原来,宫石此行是前往华盛顿申请监狱探访计划。

尽管有人不理解,但院长鼓励他:“学习重要,参观监狱也很有必要。做你所信的事,跟随基督,祂会引领你。”在院长协助下,宫石终于获得了探访囚犯的许可。当他踏进这所监狱时,许多囚犯认出了他,纷纷高喊:“那不是街角那个有趣的家伙吗?”他们还向他喊道:“你会给我写信吗?你会来看我吗?”

他开始每周与犯人通信,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和抱怨,为每个人的困境深感痛心。对许多囚犯来说,耶稣藉着那些信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不再是虚幻的存在。

当神学院的同学大多在研究保罗的时候,宫石却忙着效法保罗,把耶稣的话付诸实践。在定期探访的时候,他常站在牢房前,与另一边的囚犯握手,对他们说:“耶稣爱你,我爱你。不管你犯了什么罪,如果你愿意,耶稣会赦免你的。”他倾听并分享,他在监狱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那些罪犯平日里用拳头和咆哮掩饰自己的脆弱,却被这个来自街角的日本人的爱心悄然软化。

宫石遇到了一个名叫鲍勃的囚犯。鲍勃谁也不信,包括上帝。虽然他对宫石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忍不住琢磨,这家伙到底哪来的爱心?慢慢地,鲍勃看清楚了宫石为囚犯做的事情,也意识到这是因为宫石的信仰。宫石身上的喜乐也吸引着鲍勃,他意识到耶稣的爱比人的爱更伟大。当他看到另外两名囚犯因为信仰而发生的转变时,鲍勃也对信仰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最终,鲍勃痛哭流涕,感谢上帝让他在监狱中获得新生。

毕业后,宫石申请进入监狱服侍,“自愿终身监禁”。每个囚犯都渴望出狱,宫石却渴望进去!监狱主管非常不解:“你为什么不回日本?你一定是疯了!”宫石对此毫不介意,他回答:“我此生已无更多追求。因上帝的恩典,我甘愿被视为傻瓜。我能够在基督里与人分享我的喜乐,这种喜乐无人能夺走。”

以监狱为家50

1966年,宫石正式进入监狱,负责囚犯们的继续教育。犯人完成了日常工作后,可以到“监狱学校”来学习,内容包括圣经课和数学课。宫石不满足于教完书就下课,晚上他会留下来与人交谈。无论学生人数多少,只要他们想学,他就随时开课,帮助犯人出狱后获得工作。

很快,戴礼帽穿礼服的毕业典礼就成了监狱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在宫石眼里,“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有潜力,不管他们以前做了什么,他们仍然是人。我会尽我所能,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而不是罪犯。我会给他们一个机会。”宫石还在监狱建立了一所图书馆,囚犯们在里面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仿佛置身于宫石的私人客厅里。这种亲切的氛围使犯人们暂时摆脱了封闭环境带来的心理压抑,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

正如一名囚犯所言,如果监狱的墙壁能够发声,那么墙壁一定会发出尖叫。犯人们并不是一群乖小孩。当志愿者看到有的囚犯朝宫石吐口水、大声骂脏话时,问他怎么能忍受这些虐待。宫石回答:“他们就是这样对待耶稣的。他们吐唾沫在祂身上羞辱祂,最后把祂钉在十字架上。神拣选我做这项重要的工作,我必须跟随祂,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无论被诅咒还是被威胁,他都坚持继续关心所有犯人,让囚犯们意识到他是监狱中最善意的存在。

55号牢房是在这所监狱中戒备最森严的牢房之一,通常关押着最凶残的犯人。宫石在狱中开办的通讯刊物就叫《55号牢房》。正是在这间牢房里,一个重刑犯骄傲地戴了20年的罪的锁链,因着认罪悔改而被上帝断开。

宫石每周至少会探访死囚一次。他坐在水泥地上和他们聊天,一起哭泣,以至于最终可以把基督分享给他们。当被问到为什么花时间和那些没有未来的人在一起时,他说:“如果我们不服侍他们,这些‘不可饶恕的人’如何接受主和祂的饶恕呢?”一个死囚信主后告诉宫石:“通过上帝,我学会了把电椅看作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我的生命不会在死亡之屋里结束,而是将从那里开始。”

1993年,当这所监狱即将永久关闭时,宫石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走,他安静等候神的带领。恰好一名感染艾滋病的犯人向他求助。面对这一闻之色变的疾病,宫石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一番长谈后,宫石意识到,他需要启动新的工作。虽然监狱方面为囚犯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却缺乏针对艾滋病人的情感与精神支持。于是已过退休年龄的宫石再次走进监狱,来到柯克兰惩教所专门服侍艾滋病犯人。

(宫石久三)

第一年非常艰难,他在床前握着他们的手,眼睁睁看着病入膏肓的犯人接连死去。有一次,一名艾滋病囚犯让宫石带给他一些葡萄,于是宫石喂他吃了一点葡萄。这个小小的善举给病人带来了快乐和感激。24小时后,这名囚犯便去世了。然而,这次经历却让宫石深刻认识到照顾病人的重要性。他开始积极学习如何为病人更换尿布、洗澡、刷牙,还读书给他们听。经常有艾滋病犯人感激地告诉他:“你是唯一关心我的人。” 

宫石还和教会的临终关怀小组合作。一位名叫约翰的牧师,也是一位注册护士,他和宫石一起训练了80多名囚犯成为志愿者,帮助医务人员照顾临终病人,为垂死的犯人提供生理和灵性上的支持。

2001年,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宫石久三被迫退休。2007年,他因一生从事的志愿服务而获得了政府颁发的银新月勋章。回顾过往,为了保证服侍的质量,宫石一次只服侍一名犯人,只有上帝知道他在过去的50多年中为多少人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今年早些时候,94岁高龄、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宫石最后一次前往监狱,受到了35名死刑犯的热情迎接。一些男人泪流满面,一些人向他鞠躬致谢。回到熟悉的环境,宫石的精神症状暂时缓解,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众人围绕着他,为他祷告,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在记录片《被拣选的囚犯》中,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自愿被判终身监禁”时,宫石久三回答:“在监狱里,我在社会的弃儿中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上帝将我放在这里,囚犯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当我服侍囚犯时,我就是在服侍主。”

“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本文参考《Frankie San:A Burning and Shining Light for Christ》一书,以及Prisoner by Choice、Fisher Films 、Palmet to Family等网络资源,一并致谢)

片尾曲:《赐自由的灵》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