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厌弃自己,但……

我厌弃自己,但……

导读:职场的冲突和转换往往暴露出自我深层的心理结构。自我厌弃不是舍己,服事不是压低自尊去讨好人,要背起神给我们的十字架,越背越喜乐,自我厌弃带来的却只有亏损,越来越枯竭。彼得的生命经历了顺服、降服、驯服三部曲,如同被小王子驯服的那朵玫瑰花。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 刘阳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彼得的人生与网分不开,可以说是一网情深的老网友。在家庭的社会关系网中他做丈夫、女婿;在职场上作为渔夫,他相当于现在的专业人士,有自己的船,每天补网、晒网、撒网、收网,还雇了几个人跟着一起干;转换跑道服事神之后,举办布道会,一次三千人信主、一次五千人信主,在人海中撒网得人如得鱼。

今天的经文以彼得的职场生涯挑战为主要背景,是现代人很容易引起共鸣的桥段。其中既有耶稣的职业履历与行为之间的张力,也涉及彼得自身的职涯转换,以及决定人如何选择表面似乎是理性考量的结果,背后的心理结构却是更稳定的影响因素。

详情记载在《路加福音》5.1-11: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他,要听神的道。他见有两只船靠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在船上教导众人。他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打鱼。”西门说:“老师,我们整夜劳累,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他们下了网,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就招手叫另一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船甚至要沉下去。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他和一切跟他一起的人对打到了这一网的鱼都很惊讶。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他们把两只船靠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在进入主要情节之前,耶稣先用彼得的船做讲台布道。讲完之后,耶稣做了一件他以前从没做过的事,他像一位职场导师或者企业咨询顾问一样对彼得的捕鱼工作给出明确的建议。出身木匠之子、现任宗教老师的耶稣,只用一句话“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打鱼”,就无缝衔接跨界到捕捞圈。说的人语气丝滑,但听的人却不容易消化,因为熟知加利利海淡水鱼习性的渔夫都知道,捕捞的最佳时段是夜里,此时打鱼就像大白天抓萤火虫,很难完成KPI。

围在岸边的群众还没有散去,大家或许以为这是不是讲道之后的应用环节或者案例示范啊。别走别走,咱们先看看。这时候你让彼得怎么办?此前,彼得在兄弟安德烈的引荐之下与主相遇,然后敞开家门接待主,他不但和群众一样听出耶稣讲话带着权柄,更亲历了耶稣医治岳母的热病,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所以彼得咬咬牙,跨越了职场人的心理障碍,给出了一个很艰难的回应:“老师,我们整夜劳累,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彼得决定拿他的职场声誉赌一把,如果一网下去,空空如也,石头水草一把,他就要成为大家的笑柄了。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做过5年的审计师,从一个审计师的思路,当时的情形相当于:耶稣带领的审计组进驻彼得的渔业公司,给出了颠覆性的整改意见,基本上否定了公司以往的运营经验。彼得觉得有必要先复盘一下:我们素来都是按职业规范、尊重市场规律,夜班上岗,全员考核,员工很努力,只捕鱼不摸鱼,一宿没歇着。但因为业绩是零,绩效一票否决,对于审计组给出的意见我们也很难反驳。

各种因素堆积在一起,促发了彼得的顺服。而人的顺服就是每每撬动神能力的关键触点。没成想,渔业公司的整改效果立竿见影,但却引发了所有高管的集体辞职。据《马可福音》1章记载,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这两家人合伙开的渔业公司,被交给雅各和约翰的父亲西庇太,老头带着几个雇工打理,就算不清算结业也就是个勉强维持。加利利海正值壮年的四大名捕从此退出了捕捞圈。

今天我们对这段经文有一个粗暴却简洁的应用方式:你可以把后半句的关键词挖掉,变成“但依从你的话,我就……”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或工作内容填空。“但依从你的话,我就重新写代码,我就给出新方案的创意……”彼得收获的惊喜甚至到了惊惧的程度。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好消息,原来我们把神看小了,不是说耶稣只负责礼拜天,职场的事情祂说不上话;也不是说祂是神学院的,我是商学院的,大家圈子不同。我们可以问自己,你相信吗,耶稣是最好的管理者、最棒的程序员、最高产的农民、最有灵感的设计师。试一试,看祂能不能、愿不愿跨界帮你。其实不算跨界,360行、三界五行、黑白两道,祂都是王,万王之王,绝对的顶流。

这些都是我们事后总结出来的,当时彼得说出那句“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的确不容易。一个人在自己陌生、不擅长的领域听取别人的建议比较容易,刘备宅心仁厚、三顾茅庐,这有什么难的啊,他除了和汉朝皇帝一样也姓刘,别的啥本事也没有,这种人只有给别人空间才能混下去。但凡我们除了姓什么,还觉得自己有点料的,实在很难放下自己的判断。要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违背自己经验的事更难。

但神是怎么让我们服下来的呢?祂不是和厨师比游泳,和大象比跳舞,祂恰恰在我们最有优势最有积累的领域和我们对话。这是我们最有安全感最自信的部分,甚至是我们确立自我价值的身份所系之处。我们甚至自信到一个程度,好吧,我已经解释给你听了,但既然你非要这么做,我也可以给你个机会试一下。彼得可能觉得:整个局面我还是自信能够把控的,一个木匠就算想吃掉渔夫,也不知道怎么下嘴;给出大白天撒网捕鱼的建议简直荒谬,估计也折腾不出什么动静来,希望你能学会尊重知识、不要“外行领导内行”就好。

网撒下去的时候,彼得的表情可能就带着这种对权柄无奈的顺服,又透出对非专业人士骄傲的怜悯。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十年里被雕琢出来的气质。好在彼得毕竟在很不容易的情况下选择了顺服神,有时旅途上那几个重要时刻和关键路口,就看你顺不顺服,就像跑在高速路上,一股悖逆之气冲上来,方向盘任性一打,人生就此别过难再相逢。顺服就是进入恩典的门,不然一切都是隔着玻璃窗看。几分钟之后,当他们把网拉上来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彼得心里话说:幸亏我顺服了,一点也不亏啊!

“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打上来的鱼险些把网撑裂开,彼得不得不招呼另一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忙。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连船都要压沉了。西门彼得看见,就一下子俯伏在耶稣脚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这时候,经文第一次提到西门彼得,以前一直说西门,耶稣给他起的新名字“彼得”首次被使用。

彼得最在意的专业渔夫的职业身份被动摇被破碎,最自诩的知识和经验不但忙活一晚上颗粒无收,现在连解释为什么耶稣的办法就能打到鱼来也做不到。无法改变世界不是我们的致命失败,无法解释世界才令人沮丧到要崩溃,让人怀疑人生。彼得第一次接近自己的真相,第一次看清自己,这才猛然意识到从神而来的新名字或许意味着人生新的赛道新的可能。

在那个瞬间,彼得站在他与耶稣关系的节点上不由自主、无法自控地喊出一句话:“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这甚至是一种下意识的表达,他未必完全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但彼得的确表现出了他的悟性。之前他跟随安德烈初遇弥赛亚,但他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在找什么,如果找到了对自己、家庭和民族意味着什么。现在刹那间,他忽然洞见了站在自家船头随便一句“把船开到水深的地方下网”的人究竟是谁。以前他叫耶稣夫子,现在他称呼耶稣为主。

约书亚来到神面前要脱下鞋子,因为脚下与神相遇的地是圣的。以赛亚被呼召,惊呼“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没有人见了神还能很稳很矜持端着劲儿。靠近光的人,会被自己的阴影吓到。彼得因为渔获而来的惊喜马上变成惊惧:我是谁啊,唯有降服下拜。

对耶稣的身份认识越多越清晰,彼得就同时更深认识自己。在那个瞬间,世界和自己都变得透明起来,此前人生所有的羞耻都来自没有找到并接纳自己在神里面的身份,所有的原因都是借口,所有的拦阻都是罪的后遗症,所有的后悔和眼泪却成为神手心里的珍珠。

而这正是彼得可以被神所用的起点。一个转向神的罪人,才是神真正可用的人。承认自己的罪和无能,人才肯依靠神,这正是侍奉的首要条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深感不配的彼得,恰恰同时获得了跟随和侍奉的资格。

我第一次读懂这段经文,是在美国读神学院期间。当时我的儿子两岁多点,小的刚出生不久。每天早晨我去上课之前需要先送儿子去幼稚园。看起来明明那么活泼可爱的小人儿,瞬间就会变得超难搞,心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毫不妥协,恨不得撬翻整个世界。这天早晨孩子又闹情绪,焦头烂额的我忍不住吼他。同时我看到自己竟然无法忍受一个孩子,怎么和一个孩子较劲?孩子像谁?我自己的样子在孩子身上得到最坦率的暴露,没有伪装,没有技巧,更不会用知识文化来修饰。

我送完儿子,坐进车里,又是一个失败的早晨。我羞愧难当,开回家门口熄了火,坐在驾驶位上一时间不想出来,不想见任何人。那一刻我觉得父子两个就像仇人一样,好像很多不在场的人也参与了我们较劲斗气的过程,我的父亲母亲,甚至我不认识的祖先,以往遇到的许多人和环境,负面情绪和能量都纠结在这里寻找出口。而我竟然摆脱了原来的生活,成为家族里第一个信主的人,还进入神学院,我连儿子正在进行的童年和我曾经的童年都还没搞明白,就要装做一个成年人的样子,毕业了就要出门去服事神,去断开捆绑去抢救灵魂。开什么玩笑?

我是谁啊,我就是一个病人,我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配,我俯在方向盘上瞬间眼泪朦胧。当时心中清晰浮现的就是这句,“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好像那一刻我所能做的最属灵的事,当然,也是唯一能勉强保留一点自尊的,就是让主离开我,不让自己的污秽沾染了主。与其因为身上脏被人嫌弃,还不如主动自绝于人。

有时候,人很容易陷入自我厌弃。如果一个人在被否定和挑剔的环境下长大,健康的自尊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自卑甚至严重到自我厌弃,进一步发展下去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自残、自杀。这种心理让人觉得自己就是麻烦、累赘、问题的同义词,不值得被爱。自我厌弃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甚至会因此主动“斩断”一段感情,避免被分手被抛弃带来的羞辱。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提到,我们无法赢得所有人的喜欢,被人讨厌是难免会有的情况,太害怕被人讨厌,其实是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无法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是因为害怕不被爱。自卑是一种主观的解释和判断,并非客观事实。作者认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人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但挑战在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已经被扭曲了。很多时候不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没有那么重要,就连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是错的,因此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神如何看我们,我们要牢牢抓住神,学会用神的眼光看自己,我们的自我价值和存在的理由藏在神的里面,我们才能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至于陷入自我厌弃。

而更深的释放发生在我们摆脱对自己过度关注的时候。我们不再从他人身上汲取对自我的认可,不是“这个人可以给我什么”,而是更多考虑“我能带给这个人什么,我能怎么有益于他”,这时候我们才得自由,别人的意见才无法不恰当地影响我们。我们以为天天背起十字架是神给我们的重担,舍己就亏了,但恰恰那是我们得痊愈得拯救的唯一途径。

“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当彼得对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的时候,好像彼得在主动拒绝,很男人,但主耶稣完全清楚,彼得的内心和外在行为完全是相反的意思。耶稣甚至看到彼得此时才真正开始爱上耶稣,他看到彼得心中的胆怯,他用劝退对方、自己主动后退的方式,其实在表达:主耶稣啊,我需要你靠近我、拥抱我、爱我。那是一个受过伤的人,在被爱的怀抱拥抱之前最后的挣扎。

我们不敢走向神,神却主动走向我们,就像在伊甸园里,上帝在园子里走来走去呼唤犯罪后的亚当和夏娃。本来我们也是来寻找神,并且寻找自我,真的找到时又会害怕,会躲起来,会羞耻不敢面对。躲避主,就是躲避真实的自己。我们在人群中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人那里我们的本相会被嘲讽、嫌弃、羞辱,但耶稣并未这样待我们,祂从未向我们怀着挑剔和拒绝的心,祂完全接纳我们,更将祂的义袍披在我们身上。

祂温柔而坚定地对彼得说,“不要怕!”一个寻求爱的人,在遇到真爱的时候反而会惧怕爱。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耶稣都知道,祂向我们伸出扶持的手、接纳的手,就像祂伸手触摸麻风病人,耶稣肯、耶稣愿意触摸我、医治我、恢复我、更新我、建立我,让我知道,自我厌弃不是舍己,服事不是压低自尊去讨好人,要背起神给我们的十字架,而不是自己的扭曲带来的十字架。主的十字架越背越喜乐,自我厌弃带来的却只有亏损,越来越枯竭,没有任何喜乐。

神给彼得的新身份替代了他原来的自我形象,荣耀替代了羞耻,然后他才听到主的呼召。“主啊,我在这里,求你差遣我,我愿为你而去,在你的荣耀里,我这被厌弃的自我发出光来,那是神造我的时候,蕴藏在我生命里的光,被尘封被水浸,被罪污被羞辱,被践踏被漠视,现在,这个在神里面的真我要发出光来,融入神的心意。”

彼得的生命经历了顺服、降服、驯服的三部曲。在神的智慧面前,彼得顺服的撒出手中的网,放下自己的判断,“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在神的能力与圣洁面前,彼得降服,带罪之人别无其他可以献上,唯有敬拜主,“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在神的爱与全然接纳面前,彼得甘愿被主驯服,一生听命,委身跟随,“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驯服”在中文里,有时带有负面味道,好像是马戏团里的驯兽师做的事。法国名著《小王子》里有一段话,小王子问狐狸,驯服是什么意思,狐狸回答,驯服就是建立关系,让对方成为你世界上的唯一。小王子驯服了一朵玫瑰花,而他遇到的狐狸宁可承受分手时落泪的心痛也愿意被他驯服。求主耶稣也来驯服我们,就像彼得一样,视主耶稣为我们生命的唯一,“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自我厌弃的人,唯有把自己全然交托给那位从不厌弃我们的主。经过顺服、降服、驯服的过程,这是蒙福的三个必要条件,也是门徒生命的DNA。这才是病人、罪人的人生出路,不但幸存,还可幸福。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