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藉着熟悉的场景,被强大外力压垮的生命碎片重新被连结、梳理,提醒彼得在苦难与打击中是否可能找到某种意义?而耶稣的身影映现在每一片闪亮的碎片里。真我遇到真爱才会真正成长。失败过后我们终于明白,爱主不是人生的诸多选项之一,而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文|刘阳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今天这段经文,可以视为耶稣为彼得提供的一次心理咨询,让处于灵命低潮的彼得通过辅导被重新建立的过程。
经文在约21章15-17: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这次辅导安排在“吃完了早饭”之后。这提醒我们留意,耶稣为保证这次谈话的疗愈效果提前做足了预备——
真相是神对我们最大的爱
被耶稣的死亡事件打击的门徒诸事不顺,捕了一晚上鱼却一无所获。耶稣知道他们还空着肚子,就让他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结果鱼多得拉不上来。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彼得蒙召的时候也是大家白忙活一晚上,顺服耶稣之后“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
抓完鱼,耶稣就地摆摊开始烧烤,在炭火上为门徒预备早餐。“炭火”这个字整本新约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彼得站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和仆人一起烤炭火取暖,然后发生了他宁愿自己能忘记的鸡叫以先三次不认主的事情。
这两处细节的巧合,全部针彼得。显然是别有用心,为要唤醒被辅导对象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协谈做铺垫。藉着熟悉的场景,被强大外力压垮的生命碎片重新被连结、梳理,提醒当事人在苦难与打击之下是否可能找到某种意义。而耶稣的身影映现在每一片被打磨光亮的碎片里:这就是和我一起站在船头的主,这就是指点我“下网”的主,这就是让我“不要怕”的主,这就是目光穿过人群默默投影在我心田的主。
人接受自己的真相很难。除非有十足的安全感,不然即使接受心理辅导的时候仍然在扮演角色。复活的耶稣对自我真相完全暴露的彼得没有一句责备,而是把烤好的饼和鱼递给他,“我本就知道你真实的样子,在你还活在对自己美好想象里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你要背叛我,我接纳的就是面具后面的你,我就是为这个你走上十字架的。”

经过早餐的预热,现在这个知道自己真相、也知道耶稣知道他真相的人,坐在耶稣面前。耶稣现在可以着手直接处理彼得心底最痛苦最羞耻的部分了。
你要真心话,还是大冒险?如果有人问你“你爱耶稣吗”你怎么回答?爱呀!当然爱。我心里真的对耶稣有爱,绝对的真心话,只不过,只不过,我很博爱,我们都很博爱的,很多东西我都爱。我爱刷手机我爱自助餐我爱海景房。所以只说出一半的真话不叫真话,而是更有欺骗性的谎言。所以你看耶稣怎么问的,耶稣先问“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无论这些指什么,可能指刚捕到的153条鱼,可能指曾经作为渔夫的职业理想,可能是跟随主之后在信仰群体与宗教体系中的位置…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除了选择爱主,还有自由选择喜爱其他东西。如果除了神之外,没有选择的自由,那个不叫爱,叫别无选择,叫无可奈何。如果神把人造成只能爱神、没有其他选项,那个也不叫爱,而叫编程。神没有禁止我们爱其他事物,却可以在比较与选择中进一步让自我的真相显露。
那些年我们所爱过的
创造宇宙万有的神把自己与众多受造物放在一起,就像摆在超市货架上一件件商品,任由人类比较,“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或者好像一位父亲或母亲,当他带着一箱玩具出现在他的孩子面前时,他要面对一个可能的风险,就是孩子对那些玩具爱不释手,却没空理他。
没有选择和比较,爱的誓言可能混杂太多的杂质。只有被试验过,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生命的真相。神的爱必须浇灌在真实的自我上,我们的生命才会成长。面具是死的,永远不可能成长,只能禁锢生命,必须砸碎。
《申命记》7章提到“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这是神对我们的态度。祂要我们以“尽心、尽性、尽力”回应祂的爱。无论对当年的犹太人还是今天的基督徒,最顽固的罪不是我们不信有神,或者不敬拜神,而是我们不止信一个神,不止拜一个神,我们在信仰上自以为博爱又聪明,心里偶像林立,谁的便宜都想占,这就是先知不断警告的属灵的淫乱,想在混合信仰里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以西结书》8章,神的灵带着先知来到圣殿,你猜看到什么?在一切冠冕堂皇的献祭、敬拜、仪文背后,就在神的祭坛旁边,在圣殿的暗室里,四面墙上画着各样爬物和可憎的走兽,以色列的七十个长老们手拿香炉,竟然在拜各种偶像!以前看聊斋,觉得《画皮》很恐怖,可是在每天的生活和服事中,我们有多少时候都在演画皮。我们毕生都在打造这张脸,这张脸就是我们许多人最爱的东西。

当年神就是用这段经文呼召我全职侍奉。那时我在美国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去参加一个差传大会。作为主内小白,我那会儿对各种门道一无所知,我以为大家去就是为了举手的,不然你去干嘛。所以呼召奉献的时候,我并没有波涛汹涌,而是顺其自然就举了手。可接下来怎么办,要去读神学院吗,一概不清楚。我和沈颖决定花两周时间拜访一些属灵长辈和机构,寻求验证和建议。我们先到芝加哥,然后飞到洛杉矶。路上有两个主日,当地的朋友带我们进了两家教会,坐下来一听,两间教会两位牧师竟然给出了同样题目的信息,“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讲道的内容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在心里悄悄回答“主啊,是的,我爱你”。我很奇怪,我爱主啊,我应该给出了标准答案了,可是为什么眼泪一直往下掉呢?好像自己答错了很委屈的样子。后来圣灵光照我,我才明白我的回答其实是“主啊,我愿意爱你”,我其实根本不敢坚定地回答,“主啊,我爱你”。爱不是这么轻易说出口的。我知道我应该爱主,我经历了那么多主的恩典,可是我能给出的回应只是,“主啊,我愿意爱你”。
今天,如果你听到耶稣问你,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或许你的心里也浮现出和我类似的回答,“主啊,我愿意爱你,我愿意爱你比这些更深”。在这个撒旦掌权的末世,我们被罪沾染如此深,以至于主那样多的爱和恩典也只能在我们墨黑墨黑的心底砸出一个“愿意”的气泡,我们的爱几乎无法表现出任何具体的行动,只能承认:主啊我愿意爱你,尽管我爱不出来。
就是这样,当我回答主说“主啊我爱你”时,愧疚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主呼召的就是这样的我。
有爱才有服事的资格
耶稣问一次还不够,必须问三次。就像当初彼得三次否认耶稣一样,耶稣同样给彼得三次机会,宣告自己的决定。耶稣不是不信他,三次质疑他,而是帮他胜过撒旦胜过怀疑。仇敌的每个试探攻击,神都预备了够用的恩典让我们依靠并得胜。爱是一个决定,彼得每一个肯定的回答,都在翻转、医治过去罪污的记忆,破除罪疚感对他的辖制。
我们每次顺服肉体、体贴人的意思而不是神的意思,表面上自己舒服了,来自人的压力缓解了,但在灵里魔鬼却立刻给我们戴上一副新的枷锁,所以每次认罪后得赦免的宣告,都是在斩断一条锁链。罪的捆绑要用爱去释放。我们没有带到主脚前认的罪,就成为灵里的暗伤和魔鬼再次攻击我们的暗道。我们的自由意志要配合神堵住这条通道,不能任由邪灵随意进出。
此时的彼得敢于回答主耶稣“你知道我爱你”,是因为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经历神的爱:对罪人的接纳之爱和赦免之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炭火代表我的心。在炭火面前我曾三次不认我的主,此时在炭火面前我知道我已被祂完全饶恕,我的罪已随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爱正积聚在我的心头。

对主的爱像残存的火星一样,藏在人的自信、逞强的灰烬下面。耶稣三个问题就像吹进三口气,吹燃彼得心里的火星,让它燃成爱主的火。这星星之火要燎原,要传遍地极。彼得尽管背叛,仍然希望能忠诚,尽管软弱,仍然充满爱的愿望。彼得的确忧愁了,但不至于失望。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我有多软弱,尽管如此,我仍爱你。在我的内心深处比我的懦弱更深的地方藏着我对你的爱,我要依靠这份爱活下去。
耶稣为什么把教会的磐石建立在彼得身上,他这么一个三次背叛主的人。因为彼得有最深的悔改,他明白什么是对罪人的爱,而教会里面全是罪人,没有案底的人才一个都没有。说到底,教会就是从一群叛徒的聚会开始的,一群罪人彼此鼓励不要再犯罪了:我们曾经在主被羞辱的时候转头跑掉,不敢站出来;当金钱、权势、成就、美色走过来,我们只顾着和它们打招呼,眼睛里压根就没有耶稣了。1次2次3次,这个时候,主仍然给我们机会悔改。摆在罪人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一条犹大的路,一条彼得的路。区别就在于彼得悔改了。
当耶稣听到彼得的回答后,就让彼得喂养主的羊。不是恩赐、学历,而是对主的爱,才让我们有了服事的资格,这才是我们服事的根基,是主信任我们的理由。耶稣没有问,你爱这些羊吗?因为不可爱的罪人远比可爱的罪人多。我们能够服事人、能够爱不可爱的人,是因为爱神的缘故。就像特蕾莎修女说的,她怎能常年服事那些街头濒死的穷人,就因为她在每个人身上看到的是主耶稣。我们对神的爱,就体现在对眼前这个人的爱上,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爱人、孩子、同事、邻居。
心理咨询结束,低落抑郁、重操旧业、缺乏向前动力的彼得,准备起身迎向新事业的风雨。失败过后,他终于明白,爱主不是人生的诸多选项之一,而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