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月4日是美国的罗莎·帕克斯节,纪念罗莎1955年在蒙哥马利的公车上拒绝给白人乘客让座,促发了美国的平权运动。她被称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时代》周刊称她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说:“上帝是我力量的来源……只有祂能帮我完成下一步。”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文丨橡溪
播音丨莎莎 后期丨星星
2月4日是非裔美国女士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和罗莎1955年因在公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乘客而被捕的12月1日都成为罗莎·帕克斯节,在加州和俄亥俄州被定期紀念。正是她看似简单的一个行动,引发了长达一年的蒙哥马利公车抵制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马丁·路德·金成为领袖,有效开启了民权运动。因此美国国会称她为黑人追求平等权力的“运动之母”,《时代》杂志称她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人物之一。她创造历史的那辆公车被亨利·福特博物馆收藏。
2005年10月24日,92岁的罗莎·帕克斯去世,灵柩被葬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她是美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约有五万人出席了她的国葬仪式,前国务卿赖斯在葬礼上致辞表示感谢,如果不是帕克斯,她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国务卿一职。
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罗莎·帕克斯说:“我把上帝视为我力量的来源。很久以前,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自由的人,不屈服于恐惧。我总觉得,如果可以的话,我有权保护自己。多年来我了解到,当一个人下定决心,恐惧就会减少,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消除恐惧。……是上帝给我力量去忍受我必须面对的一切,上帝消除了我所有的恐惧。”
2020年“黑命贵运动”(Black Lives Matter)席卷美国多城之际,有美国读者在网站上罗莎的自传《安静的力量》(Quiet Strength: The Faith, the Hope, and the Heart of a Woman Who Changed a Nation)下面留言:“我想知道帕克斯夫人对今天的问题有什么要说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看到每个人和平有爱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恐惧之中。今天的世界每向前两步,就后退四步。”
另一位年轻读者感慨:“罗莎力量的源泉是她对耶稣基督的信心。但现在很多时候,作为学校里的学生,我们已经听不到我们英雄的信仰故事了。”
三K党骑着马穿过黑人社区
1913年2月4日,罗莎·帕克斯出生于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对当时的许多黑人来说,教会是一个受欢迎的避难所。她回忆说:“在我的童年时代,每天崇拜都很重要。每天晚饭前以及礼拜天做礼拜前,外婆会给我读《圣经》,外公则会祷告。我在《圣经》里得到了安慰与平安。《圣经》的教导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帮助我处理日常问题。”罗莎母亲的叔叔则在教会里讲道。
当时美国南方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罗莎一家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父亲不愿照顾家庭,母亲不得不把罗莎带到外公家生活。从那以后,她和母亲开始去锡安山非裔卫理公会(AME Church)聚会。这个习惯她保持了一辈子。 外公爱德华出生在奴隶制时期,他把家族的历史讲给罗莎。1919年,当她6岁时,三K党重新活跃起来。那些人“骑着马穿过黑人社区,焚烧教堂,殴打人,甚至杀人。……我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并不是自由的。”外公教她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怀有敌意的白人的伤害,还让孩子们穿上衣服睡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逃跑,外公的双管猎枪也从未远离他的手。”罗莎清楚地记得外公说过:“如果他们闯进来,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但我要抓住第一个进门的人。”幸运的是,没有人袭击过这家人。
种族主义一直存在于罗莎的生活中。她记得自己在上学路上忍受白人孩子的侮辱,他们朝她扔石头,叫她“黑鬼”。但信仰支撑着她,早年她会背诵特定的经文,帮助自己拥有平和与勇气面对辱骂她的人。《诗篇》27篇是她最喜欢的经节之一,里面写道:“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
11岁时,罗莎进入蒙哥马利女子工业学校,这所学校也被称为怀特小姐学校(Miss White’s School)。学校的老师都是白人,300名学生都是黑人。学生们学习烹饪、缝纫、家务以及如何在家照顾病人。除此之外,他们每天还要读经和祷告。罗莎说自己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是一个有尊严和自尊的人,我不应该因为我是黑人而把眼光放低。我们被教导要有刚强壮胆,要相信我们可以做自己能够做的事。”
外婆去世后,16岁的罗莎进入一家纺织厂工作。后来她的母亲生病了,她不得不回家照顾母亲,但她毫无怨言。
1931年,罗莎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雷蒙德·帕克斯(Raymond Parks),一个28岁的理发师兼教会司事。他也是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蒙哥马利分会的特许会员。在雷蒙德的帮助下,罗莎开始关注黑人平等问题。婚后,雷蒙德鼓励妻子回学校拿到高中文凭。20岁时,罗莎顺利毕业,成为蒙哥马利市为数不多的获得高中文凭的黑人。
但在当时的风气下,高中文凭也无法打动南方的白人雇主,她只能继续靠缝纫和在医院工作维生。后来,她在麦克斯韦陆军空军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往返基地都要经历羞辱。在基地的电车上,罗莎可以坐在任何她想坐的地方,因为罗斯福总统禁止在军事基地实行种族隔离,理由是如果黑人能够穿上军装为国家冒生命危险,那么他们当然和做同样事情的白人是平等的。但当踏上一辆城市的公车时,规则就不一样了:她必须坐在车厢后面,前排是留给白人乘客的位置。
“我厌倦了屈服”
1940年代,美国的公车司机携带枪支,可以随意调整车上的座位。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罗莎在1955年在公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的历史性场面发生的十二年前,她就曾在公车上与司机因种族隔离问题发生过争执。当时黑人乘客被要求:先在前门付车费,然后下车,再走到后门上车。罗莎上了前门,付费后穿过车厢走到后面。司机布莱克(James F.Blake)要求她必须下车。罗莎说:“我已经上了车,现在人们都挤在后面,我觉得没必要再上下车,我怎么挤得上去呢?”司机警告她:“如果你不能从后门上,就必须下车。”罗莎站在原地,看到司机一副想要动手打人的架势,平静地说:“你最好别打我,否则你会遇到麻烦。”最终司机没有动手,罗莎下了车,冒雨走回家。她决定不再乘坐这个司机驾驶的公车。
由于丈夫的影响,罗莎越来越积极。1955年12月1日一个寒冷的晚上,罗莎傍晚5点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出了蒙哥马利百货商店。她走到一个街区外的公车站,因为等车的人很多,她先到商店里买了些圣诞用品。回到车站登车的时候,因为想着当晚要开争取黑人权益的会议,她没有留意司机的样子。等到上了车,当司机转过身来盯着罗莎时,她震惊而沮丧地发现,原来司机正是布莱克——十二年前让她下车的那位。
罗莎在车厢中间找了个空座,在“有色人种”的牌子后面坐了下来。另外三个黑人和她坐在了同一排。在罗莎前面有几个“仅限白人”的座位。车子到了第三站帝国剧院的时候,最后几个白人专座也坐满了,剩下一个白人男子站在车厢里。根据当时的法律,黑人不能和白人坐在同一排,这意味着包括罗莎在内那一排的四个黑人必须起身离开座位。
司机布莱克转过身来盯着罗莎,命令他们四个人把座位让给白人坐。大家安静下来,但没有人站起来。布莱克很生气,再次警告说:“你们最好小心点,把座位让出来!”于是坐在罗莎过道对面同一排的两个女人和坐在她旁边的男人站起来,走到了后面。但是罗莎不想动,相反,她只是挪到靠窗的座位上。当司机发现有一个人无视他的要求,便离开驾驶座位,沿着过道朝罗莎走去。
罗莎在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传记《罗莎·帕克斯:我的一生》(Rosa Parks:A Life)中回忆道:“我回想起我曾经整夜不睡,而我的祖父总是把他的枪放在壁炉旁,或者如果他要他的马车去任何地方,他总是把他的枪放在马车后面。人们总是说我没有放弃我的座位,因为我累了,但那不是真的。我的身体并不累,或者说并不比我通常在一个工作日结束时更累。不,我唯一感觉累的是,我厌倦了屈服。”
司机布莱克走到罗莎身边问:“你要站起来吗?”罗莎直视着他的眼睛,庄重地回答:“不。”布莱克气冲冲地说:“好吧,我得把你抓起来!”罗莎回答:“你可以这么做。”在等待警察到来期间,许多紧张的乘客下了车,他们不愿被卷进去。两名蒙哥马利的警察赶到现场,司机讲完事情的经过后,警察上了车。其中一名警察戴(F.B.Day)问她:“为什么你拒绝站起来?”
罗莎静静盯着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欺负我们?”戴回答:“我不知道,但法律就是法律。你被逮捕了。”随后,罗莎填写完所需的表格后就被带到警车上。她被送去市监狱,关在二楼的牢房里。过了一段时间,罗莎被允许给家里打电话。丈夫雷蒙德大惊失色,告诉她几分钟后他就赶去监狱。
“你们说的已经足够了”
与此同时,罗莎被捕的消息在黑人社区迅速传开。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罗莎当天晚上得到了保释。丈夫开着借来的车接她回家,当晚,罗莎决定再也不坐实行种族隔离的公车了。四天后,罗莎收到了开庭日期。突然间,所有人第一次意识到一件事,在种族隔离法的判例中,罗莎本人可能是一个完美的原告:她不单是最好的黑人市民,也是蒙哥马利最好的市民之一,她经常去教会做礼拜,端庄得体;除了她出生在黑人家庭之外,谁也不能说她做了什么事而该受到如此恶劣的待遇。
与此同时,黑人领袖们意识到这是发起更大规模抵制运动的时候了。在罗莎的允许下,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教授、妇女政治委员会主席乔·安·罗宾逊(JoAnn Robinson)秘密地使用学校的油印机印制了35,000张传单,呼吁抵制蒙哥马利公车系统。
当礼拜一到来的时候,大量的蒙哥马利黑人市民都选择拒绝公车。他们打车、步行、拼车。有些人甚至骑骡子和马车。公车整天几乎空着,抵制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天,罗莎穿着一件整洁的黑色连衣裙来到法院,她被前来支持她的一大群人簇拥着。公车司机布莱克作证说,罗莎拒绝离开座位。罗莎的两位律师为她做无罪抗辩,但他们对打赢这场官司不感兴趣,“他们不打算在指控中为我辩护。把我的案子作为一个判例,是为了让我被判有罪,然后向更高一级法院上诉。只有高等法院才能真正改变种族隔离法。”
不出所料,罗莎被判有罪,最终被判罚款10美元,外加4美元的诉讼费。
进行了一天的抵制公车之后,当晚,牧者们在霍尔特街浸信会(Holt Street Baptist Church)举行了一次会议。罗莎应邀出席,大家起立为她鼓掌。当主持人问她是否要对大家发言,她回答:“你们说的已经足够了。”与会者同意成立蒙哥马利进步协会(Montgomer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协会选出了25岁的牧师马丁·路德·金担任首任主席。
支持罗莎勇敢行为的人越来越多,教堂里逐渐挤满了听到消息赶来的黑人市民。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应该继续抵制吗?如果会,要持续多久?六个月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马丁·路德·金站了起来,做了一个即兴演讲:“人们厌倦了被隔离和羞辱,厌倦了被残酷压迫的脚踢来踢去。今晚我们来到这里,是要被从那种使我们屈服的压迫中拯救出来。如果你们勇敢地、带着尊严和基督的爱来抗议,当未来几代人书写历史的时候,历史学家会停下来说,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族群——一群黑人,他们为文明的血脉注入了新的意义和尊严。”
艾伯纳西牧师(Ralph Abernathy)要求大会就是否继续抵制进行投票。此时,教堂内外发出了拒绝让步的强烈呼声。抵制将继续下去,直到公共交通做出必要的改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哥马利公车抵制运动。马丁·路德·金在《迈向自由》一书中写道:“除非他们看到忍耐力终于耗尽,才会明白帕克斯的行为,听到人民叫喊着‘我受不了啦’。”
当时有34辆私人汽车和教会拥有的车辆在蒙哥马利各处穿梭,每天送大约3万名黑人去工作。有趣的是,许多白人妇女开始开车接送她们的黑人女佣,因为没有她们,生活就大受影响。尽管受到匿名的威胁和市长的呼吁,白人女性还是继续这样做。
罗莎不断被邀请到处公开讲述自己被捕的经历。她甚至被邀请到纽约和旧金山演讲。
“只有祂能帮我完成下一步”
1956年11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在城市公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是违反宪法的。蒙哥马利市的黑人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到了12月20日,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乘坐公车了。
这是一次英勇坚持了381天的努力,并开启了一场将要改变美国的运动。由于抵制运动影响巨大,白人针对罗莎的死亡威胁变得更加频繁和恐怖。罗莎和丈夫雷蒙德不得不在1957年搬到了底特律,罗莎的哥哥住在那里。无论在哪个城市居住,她都过着丰富而积极的教会生活,她还在教会担任执事。为维持生计,她在底特律又开始做起了裁缝。当时马丁·路德·金已经成立了著名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友谊。每当南方城市发生游行时,罗莎都会露面支持。
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投票权法案》,这是和平抗议的另一个成果。1965年,51岁的罗莎帮助非裔律师约翰·科尼尔斯(John Conyers)成功竞选国会议员,并在科尼尔斯位于底特律的办公室担任接待员和秘书,直到1988年退休。1970年代是罗莎人生最艰难痛苦的时期。她的哥哥、丈夫和母亲相继患癌,有时她一天要跑三家医院。
虽然她声名远扬,却并不富裕。她把大多数讲演报酬都捐给了民权运动,只靠工资和丈夫的津贴生活。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使她不得不接受教会和支持者的资助。
1977年,她深爱的丈夫离世。为了纪念丈夫,帮助年轻人,罗莎于1987年成立了罗莎与雷蒙德·帕克斯自我发展研究所,激励年轻人“追求教育,为自己创造光明的未来”,并为学生们设立奖学金。罗莎在与年轻人的对话中说道:“有一件事我希望永远不会改变:年轻人应当继续寻求他们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告诉年轻人我们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情况。必须提醒他们,为了拥有现在的一切,许多人已经死去。”
“我的一生几乎都在反抗因肤色而受到的虐待。”1995年,罗莎在回忆录《安静的力量》中写道,“我们的向导是爱,而不是恐惧。”罗莎在书中讲述了信仰在她漫长一生和为争取黑人权利斗争中的重要性。书名取自圣经《以赛亚书》三十章15节:“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这样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
罗莎一生支持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坚持以非暴力的方式维护正义。她说自己通过读经和顺服耶稣而获得了平静、安慰和力量。在日趋撕裂与激进的社会环境里,这种“安静的力量”越来越宝贵。在回忆当年自己在公车上拒绝让座而面临逮捕时,她想到自己可能会像很多同胞一样被残忍地殴打,但罗莎接着写道:“我知道上帝与我同在,只有祂能帮我完成下一步。”
(本文参考了《Rosa Parks:A Life》《Seven Women: And the Secret of Their Greatness》《Quiet Strength》及Journey With Jesus、Goodreads、维基百科等资源,一并致谢)
片尾曲:《主,你是我的盼望》生命河灵粮堂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