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上“知识焦虑症”了吗?

你患上“知识焦虑症”了吗?

导读:“知识焦虑症”已经在都市中蔓延,尤其金融、IT、高新技术、媒体、广告等都属高发行业。付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知识焦虑,但钱却摆不平对成功的焦虑、对变化以及自身身份认同的焦虑。患上属灵知识焦虑症的基督徒,企图通过各种外在方式制造自己灵命的假象。

《境界》独立出品【潮流围观】

| 刘超

9月20日,号称“一分钟拥有自己的知识店铺”的内容付费技术服务商小鹅通获得了3000万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亿元。这只是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的一个最新例证。

随着知乎、得到、分答、虎嗅、钛媒体、在行等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类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知识付费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发展趋势,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罗振宇、吴晓波、万维钢、李笑来、樊登等意见领袖们经过几年耕耘,终于在“知识变现”这条康庄大道上披荆斩棘,被奉为偶像与大神。

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5000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100-150亿左右,2017年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300-500亿元。

推动这一轮知识付费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遍存在于现代人心中的“知识焦虑”。有人形象地描述了当下都市白领的典型生活:早晨醒来伴着罗胖的六十秒教导刷牙洗脸;坐在马桶上刷新各类新闻和专业相关公众号,关心国家大事,洞悉行业潮流;站在拥挤的地铁里,塞着耳机学习“喜马拉雅”的时间管理、财富管理等课程;临睡前,聆听高晓松、梁文道、陈丹青谈文艺,带着满满的充实感,无比欣慰地进入梦乡……

从“读书无用”到“知识焦虑”

从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到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中国人一代代前赴后继,是一个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民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兴起,“下海”经商成为热潮,社会上开始流传“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

再加上199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数量暴增,就业形式日渐严峻。“北大学生卖猪肉”等类似新闻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毕业即失业”成为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即使顺利就业,毕业生们也发现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常与学校学到的知识严重脱节。于是乎,“读书无用论”一时之间甚嚣尘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些原本认为“读书无用”的人又再次愿意投入知识的海洋,并甘愿为网络上的分享知识付费呢?那是因为竞争的残酷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读书毕竟是多数人唯一能为自己未来所做的投资,而且,市场对真正会读书的人给予的回报率依然可观。所谓“会读书”,是指通过阅读和学习激发大脑的思考,思考后做出决策,决策后付出行动,在不断演练中,人对新知识的敏感提高,并且认知方式产生变化。据说,知识与心智才是阶级分层的最终标准。

因此转眼之间,“知识焦虑症”已经开始如病毒般在都市中蔓延。根据心理医生的门诊病历显示,25-45岁拥有高学历、置身高新技术行业的白领人士,尤其是那些常与高流量信息打交道的正常成年人容易感染此症,其中记者、广告、金融、IT从业人员等都可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

人把自己培养成了碎片

百度百科上对“知识焦虑症”给出了如下定义: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指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大量信息,人类无法有效接收而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很显然,这个定义仅仅揭示了知识焦虑症的一个方面,远未涉及到这一病症产生和流行的实质。知识焦虑是一个壳,下面藏着的实则是更加复杂的问题。

首先,知识焦虑症的本质其实不在于人们为了获取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更多的却是为谋求成功而有的焦虑。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渴望的也并非获取知识本身,而是背后的“黄金屋”与“颜如玉”。由此观之,古今并无不同:现代的知识阶层同样是将知识看作一种权利的象征,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正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给予了他们如今所拥有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于是,更多更高级的知识也就暗含着更加成功的期许。

其次,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加剧了人们对于知识接收的焦虑。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曾给出一组数据: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万年间,一共创造了5艾字节的信息,相当于50亿部1G电影。到了2010年,人类每两天创造5艾字节;到了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创造5艾字节;再到今天,人类每1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随着海量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当下及未来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便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许多人而言,一边在无比向往木心那首《从前慢》中的生活图景:“……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一边又不得不跟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处理应接不暇的关系及事务。

第三,现代越来越多碎片化知识充塞网络,令人稍不留意便会产生“一无所知”的压迫感。哲学家席勒说现代社会中: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和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就把自己培养成了碎片。

今天不仅生活成为了碎片,知识也成为了碎片。脱离系统化的语境,只是一些生造的概念或流行用语,但却环绕包裹着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带来了人际的分化。

如若不懂B站、胖次、黑化、里番等与二次元有关的词汇,便很难与二次元群体沟通。当一个人走进一间屋子,发现屋子里的人,说的虽然是汉语,却充满自己不知道含义的词汇,最终只能落荒而逃。当他发现周围所有的人,不是属于这个圈子,就是属于那个圈子,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焦虑就产生了。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就必须去学习新知识了。尽管这些知识无法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却与人际交往中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

要么真有用,要么真拉风

知识付费产品火爆的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付费者的知识焦虑。付费知识故意营造出一种神秘感,通常的套路是:以某位“成功人士”为楷模,冠之以各种头衔,然后告诉大众,必须更新思维方式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快人一步,拔得头筹。

如果要靠苦哈哈地学习传统知识或者埋头苦干,必然会落后于时代。而且思维方式这东西,会者不难,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来吧,报我们的课程,让我们的专家帮你捅破这层窗户纸。最后抛出几个抽象理论与奇技淫巧,达到醍醐灌顶之效。

乍看之下,付费知识仿佛是治疗知识焦虑症的灵丹妙药,且药到病除。殊不知,充斥于互联网的各类付费知识其实大多是碎片化、追求新潮的概念性知识。它不仅无法真正治愈现代人的知识焦虑,反而是知识焦虑这种病毒的传播者与加速剂。这类付费知识倾向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带领你似乎可以找到捷径,达到简单速成的目标。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最终变成一个全身携带武林秘籍,却手无缚鸡之力的江湖人士。

有人说了句大实话:真正有“知识”的人,基本不在各类付费平台上,至少目前还是在书里。正像有网友所说:“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这也同样意味着商机,要么真有用,要么真拉风,知识付费产品这时候可以为你提供炫耀资本。

“真知识”照亮我们的内心

既然知识焦虑其本质是源于对成功的焦虑、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焦虑以及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焦虑,那么其实无论是接受碎片化的付费知识,还是努力学习学校中系统化、学科化的知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焦虑是因为迷失了方向,需要具有终极指向性的知识,帮助我们这一渺小个体找到生命意义。这一类知识不同于前述的理性知识,而是具有价值指向,涉及价值判断。“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这类知识关乎生命的真正需要,指向人生的终极超越。

有关上帝的知识也不同于心灵鸡汤式的知识,它是上帝亲自启示的真知识。心灵鸡汤式的知识虽具有价值指向,但这种指向却充满偏见与幻想。个体是这种知识的创造者,个体的有限使它失掉了客观性与普遍性。相比之下,上帝的创造主身份与全知全能属性,则使祂所启示的知识可以跨越历史与地域,具有普世的适切性。借助上帝的启示知识,现代人可以走出知识焦虑症的陷阱。

当我们还在执着于取得成功的过程、工具和途径,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和终点时,耶稣告诉我们:“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当世界日新月异高速变化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当我们被排斥在圈外,感觉孤独的时候,耶稣说:“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然而遗憾的是,人们进入教会却发现,里面的基督徒们似乎并未能对知识焦虑症产生免疫。当人们终于找到关乎生命和敬虔的“真知识”,怀着饥渴慕义的心进入教会时,往往容易将对圣经知识、神学概念的了解与熟悉作为衡量属灵生命成熟与否的标准,跌落进新的坑里。

许多基督徒试图通过不断参加神学课程、阅读有关信仰的畅销书籍、参加一个又一个名牧的培灵特会来掩盖自己的焦虑,并制造出一种自己在生命上正在不断长进、属灵品格日趋完美的幻觉与假象。可一旦面对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试探与挑战时,老我里面的嫉妒、纷争、贪婪、骄傲等等顽梗的罪又会立马暴露无遗,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分别。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难道是因为我们找到的知识不对吗?并非如此!我们必须知道,有关信仰的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学习而获取,它们更需要融入到个体生命的真实操练中,只有在一个个具体抉择上的行动才是检验是否掌握有关上帝知识的标尺。“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凭果子就能认出树来。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真知识是用来照亮我们的内心,而非只是填满我们的头脑;上帝宝贵的话语是不断引领们谦卑悔改,而非使我们膨胀和骄傲。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