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从未正视过心中的贪婪?

你是否从未正视过心中的贪婪?

导读:你觉得一生从未有过贪心,心里很想帮助别人却无法付出,因为你要为自己和家人负责,要未雨绸缪,你害怕拥有的还不够。人们可以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到同情,但同时又像守财奴一样贪得无厌、拒绝付出。贪婪的狡猾就在于此,它总是躲在一些美好的事物背后,例如节俭、储蓄。

《境界》出品 推荐阅读 【与罪争胜】

文|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

播音 | 张心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当你看到文章题目里“贪婪”二字的时候,心里可能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我可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仔细回想起来,尽管我在美国十大教会之一的北角社区教会担任主任牧师多年,每周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近七万信徒,但我从未遇过一个贪婪的人。我的意思是,我过去所碰到的人当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无论男女,来到我面前看着我的眼睛承认:牧师,我饱受贪婪的困扰。他们可能会说:对于金钱或者其他物质方面,我一向很谨慎稳重。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发现贪婪的存在。不像愤怒或嫉妒等问题,贪婪隐藏在一些美德的背后,贪婪的人善于储蓄,而储蓄是件好事。贪婪的人往往做事很有计划,做事有计划是件好事。贪婪的人希望确保自己在财务方面有一个安稳的未来,那也是件好事,对吗?

尽管我们很难通过反省在自己身上发现贪婪的踪迹,但要在周围的人身上看见贪婪的存在却一点都不难。事实上,我们几乎总能脱口而出一两个名字——是我们觉得贪婪又小气的人。

贪婪的人认为他所得到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他应得的,他们常常觉得“我亏欠了我自己”,因此要拿很多东西弥补自己。不止于此,他还认为他未来可能得到的每一样好东西也都是他应得的。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些东西本来就该是我的,它们是我努力才得到的,所以我以后还要努力得到更多东西。结果就是,你很难叫一个贪婪的人放弃金钱或物质,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东西”,而且他们内心对于缺乏或失去有着深刻的恐惧。贪婪的人往往也有个故事要说。这个故事解释了他们的贪婪习性从哪里来。比方说,他在一个经济毫无保障的家庭中成长,所以会紧紧抓住手里的钱。

但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地位,都会有贪婪的人,我遇到过贪婪的穷人,也遇到过贪婪的有钱人。金钱得失不会改变什么,赚钱更多并不会让贪婪的人变得比较不贪婪,因为贪婪出自内心。贪婪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心灵的病。

原来牧师也贪婪?

让我们来提几个问题,帮助你更了解自己。你是否很难把钱给出去?你是否很快就会找到不付出或少付出的借口?你是否会问一些问题,想要让你看起来像是一个谨慎的管家,但事实上你只是在找借口不把钱给出去而已?当你真的给钱时,你会觉得拿到钱的人欠了你什么吗?换句话说,你的礼物是否总带有附加条件?

如果这是你心灵上的一个问题,那我跟你保证,你的家人会觉得他们跟你所拥有的财产和物品之间是竞争关系。有时他们会觉得你看重你所拥有的胜于看重他们。他们可能也会觉得,要从你身上得到一些金钱的支持,不论多少,都得求你才能得到。他们看得见,也感觉得到你给他们的财物支持是有附加条件的,他们讨厌和你提起钱的事情。

想想耶稣发出的警告:“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为什么要谨慎自守?因为贪婪是最狡猾的。特别留意这句话“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对贪婪的人而言,财富就是生命。他们相信这个谎言:“我的东西就是我的生命”。所以损害、索取或是破坏他们的东西,就等同于人身威胁了。他们的东西就是他们这个人的延伸,所有权就等于生命的延伸。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面对我的贪婪时的情景。那时我二十七岁,在我父亲的教会担任青少年牧师。我赚的钱不多,但如果有人指责我贪婪,我可是会大笑的。那件事发生在夏令营期间,我负责带领那个星期的敬拜活动,因此必须带着吉他。我不想那群青少年乱碰我那把珍贵的吉他,所以我带了两把,一把放在舞台上,另一把就锁在旁边的琴盒里。我承认,这把吉他就如同我这个人的延伸,我很喜欢它。

每当有学生问我能不能弹一下我的吉他时,我会说:“当然啰!”然后我会指一指我留在舞台上的那把吉他。这真是再好不过的安排。我认为是很有智慧的管理方式,我自认是在保护上帝让我管理的资产。

这时有个孩子走过来问我,他能不能弹一下琴盒里那把吉他。我吓了一大跳。脸上挤出一抹微笑,只好说:“当然啰。”我小心地从琴盒里将我珍贵的吉他拿出来,小心翼翼地交给那个长得廋瘦长长的中学生。他坐下来开始弹奏时,我就站在他旁边。过了几分钟,我意识到我看起来一定很蠢,于是我走到了房间的另一个角落,假装在忙,但其实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那位“吉他大师”和我的那把好吉他。

此时,也许是命运或上帝捉弄,有人忽然冲进房间,大喊所有人必须快点出去做某件事情。正在弹奏的孩子跳了起来,将我的吉他靠在一根栏杆上,匆匆忙忙向门口奔去。我既惊恐又无助地看着我的好吉他缓缓地向旁边倒下,最后砸在舞台地板上。当我拿起吉他时,木头上已经有一道凹痕和一个约一英寸长的刮痕。

我气得想要掐死那孩子。此时,一个想法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这把吉他的关切远远超过了我对那孩子灵魂的关切。我的心态暴露了,我深感羞愧。我不只是“小心”而已,我是犯了贪婪的毛病。我看重我的所有物胜于看重一个人。这就是贪婪的本质。

这个故事的真正讽刺之处,就是那个让我的吉他摔到地上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敬拜领袖之一,不只如此,他还写了几首当今最流行的敬拜歌曲。他的名字是陶德·菲尔兹(Todd Fields)。

恐惧是贪婪背后的驱动力量,恐惧为贪婪提供了动力。为什么我不想要任何人玩我的好吉他?因为我担心之后会发生在它身上的事。贪婪是由无尽的假设后果所支撑的:如果它被刮破了怎么办?如果它被弄丢了怎么办?如果还不够怎么办?如果我得不到公平的报酬怎么办?如果他得到更多怎么办?如果经济崩溃怎么办?

内心贪婪的人担忧上帝无法照顾他们,也担心上帝不会照顾他们。更适当的说法是,他们害怕上帝不会照着他们想要的方式来照顾他们。他们猜测上帝乐意做的事和他们希望上帝做的事不一样,这两者间的差距成了他们主要的焦虑来源。因此贪婪者的肩上背负着重担,他们渴望着安全感,而保有安全感所需要的一切,他们必须自己取得、自己维持、自己提供。但问题在于:永远都不够。

贪婪的人拥有的东西永远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无法让他们在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况下感到安全。总是有另一种令人担心的假设,驱使他们去获取更多的东西,他们的胃口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他们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够多了,而这正是他们所恐惧的。因此,贪婪的人很少能够与他人和平相处,也从来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贪婪最终会在各个层面上使人际关系窒息,因为一些使用寿命不过几年的东西而损害了长期的人际关系。

贪婪的人认为他已经靠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他所得到的好东西,所以他可以用他认为合适的方式来控制他的财产。贪婪的人拥有巨大的所有权意识。但是大部分贪婪者不知道的是,贪婪是由恐惧所喂养。一旦剥去所有借口以及无止境“万一……不够的话怎么办?”的想像,你会发现一颗充满恐惧的心。

“要钱还是要命?”

《箴言》里夸奖蚂蚁“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收集粮食”,这不是鼓励我们要为生命中可能发生的不测做好准备吗?这样说起来,去努力获取东西似乎也称不上有什么错。然而,这其中的挑战是要去分辨出贪婪这个特殊的心灵敌人。正如我们说过的,这个坏蛋有能力把自己伪装成一种美德。贪婪的人往往是储蓄者,而储蓄是件聪明的好事,贪婪者不希望在他们年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要承担照顾他们的经济负担,所以先存好足够多的金钱,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也许,或多或少而言,贪婪是件好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耶稣之所以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没有谨慎防备的心,十分容易染上这种令人衰弱的心灵疾病,诊断很难,尤其是自我诊断。贪婪可以在心里落脚并居住多年,我们却不知不觉。

耶稣接着讲了一个财主的寓言。这个财主的土地收成远超出他的预期,好运让他陷入了两难:他没有地方来储藏这么多粮食。怎么办呢?换言之,我要如何处理我努力工作获得的这一切呢?这个财主没有地方来“收藏”他的粮食——这就是古代农业人口的“储蓄”。他需要一个“积存”他的储备物的地方。

在看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一个人的收成与辛勤工作显然关系不大。但是贪婪者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努力赢得的。这个财主认为是他赢得了这次丰收,所以他从未想过上帝可能与这件事有任何关系。即便他客气地把丰收归功于上帝的祝福,他的脑海中也不曾浮现过以下念头:他所得到的额外赏赐,是为了分享给他自己以外的人。

很清楚的,上帝给了这家伙额外的赏赐。他应该要问的问题是:“主啊,你希望我拿这些多出来的东西做什么呢?”我希望你可以把这句话大声说出来,准备好了吗?“主啊,你希望我拿这些多出来的东西来做什么呢?”再试一次。但是贪婪的人不这么想。老实说,我有时也不这么想,你呢?当我手头有一点余钱的时候,我总是想,我真幸运啊!就像寓言中的财主,我总能想出一个计划来处理多出来的钱。我通常认为这些都是为我预备的。毕竟这是我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应得的,我要把它储藏起来。

这正是这个财主决定要做的事。我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路12:18-19)更大的谷仓!真是个好主意!这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这个寓言中的财主罹患了“大仓症”——大谷仓症候群。大仓症是那些心灵受到贪婪污染的人经常罹患的一种病。

在宣布了要建造更大谷仓的想法之后,这位财主解释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记住,贪婪总能找寻一个“好的”东西,然后躲在它的后面。例如,这个人决定建造更大的谷仓,理由是为了保障他的未来。现在他将拥有他未来“多年”所要用到的所有东西,这并没有什么错。多亏了有纪律的规划并把握储蓄的机会,他的孩子才不用在他年老时照顾他。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位财主是个榜样。但正如他在评估自己的丰收时忘了把上帝考虑进去一样,他在数算自己剩下的年岁时,也忽略了上帝的因素。他以为充裕的物质生活可以确保他拥有充裕的时间,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就在财主决定留下他所赚一切的那一天,他却失去了一切。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他的一切失去了他。

就在财主和谷仓翻修专家讲完电话后,他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今天晚上他就要死了。他即将学到一个令他难以承受的教训:他所拥有的财产数量并不等于他的生命长短。在他用完他的东西之前,他会先用完他的时间。

当上帝告知这个坏消息时,祂也问了这位财主一个对每个人都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你这个糊涂人,就在今夜你得交出你的生命,那么,你为自己所积存的一切财物要归给谁呢?耶稣以一个严峻的警告结束了祂的预言:“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路12:21)

这就是耶稣对“贪婪之人”的定义:一个为自己积存财物,在神面前却不富有的人。在耶稣的话中,“在神面前富足”就是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慷概大方。贪婪的人就是小心翼翼地储蓄、吝啬地付出的人。

但是耶稣想要藉着这个警告传达什么呢?如果我们只对储蓄大方,对于付出却吝啬,他说我们会发生什么事?死亡吗?我不这么认为,不论是吝啬或大方的人,死亡都是必定会发生的事。意外死亡吗?我也不认为。我认识一些慷慨的人,也在意外中去世。相反地,有一些非常贪婪的人却活得很长——令他们贪婪的亲戚们懊恼的是,他们就是死不了。

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是:那些对储存财富的热衷远胜于付出意愿的人,当他们的生命到尽头时将会遭到完全的失去,那位财主的命运在死亡时遭到了完全的翻转:他失去了今生的一切,而在下一世中也没有什么可拿来炫耀的。他不仅失去了生命,还失去了他认为是“生命”的一切。他在世上富足,在神面前却贫穷,因为他将所得的一切仅用于自己的私人消费。用耶稣的话来说,他是个无知的人,他可能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羡慕的人,但他是个无知的糊涂人。

“要钱还是要命?”当一个贼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时,我们都如道该怎么办,但是当上帝这样要求时,我们却不知道。这个糊涂财主的寓言告诉我们两件重要的事:首先,它从上帝的角度定义了什么是贪婪,其次,它提供了简单的补救措施。对我们而言,问题在于上帝对贪婪的定义比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要宽泛一点。

要不断付出到心痛为止吗?

贪婪的解决方式是非常实际的那一种,简单说,就是养成习惯。这种习惯具有一种力量,可以将我们的心从贪婪的辖制中解放出来。

糊涂财主的寓言清楚说明了“神为什么要让我们拥有比我们需要的还要更多的东西”。也许,你拥有的比需要的更多,是为了确保你的孩子拥有他们所需的一切?这就是上帝供给你那么多东西的原因吗?可能不是。事实上,留给孩子或是赠予孩子大笔金钱,通常不会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成功。在我的辅导生涯中,我从未听过任何人说:“我的问题是来自父母没有留给我足够的钱。”但世界上却充斥着一种人,他们的问题正是来自于他们得到了自己不应得到的钱。

也许上帝给了你富裕的生活,是为了让你不必忧心?也许祂希望你倚靠积累的资产来得到心灵的平安。但是我猜那也不是真正的理由。一般来说,一个人累积的越多,他就越担心他的财富。此外,心灵的平安是圣灵的果实,而不是积累财富所带来的副产品。拥有的财富越多,想到它的时间就越多,对它感到的忧虑也越多。

想想看:不管一个人能够赚到多少钱,如果他没有留给自己任何余地,他的心灵就不会有平静。更糟的是,如果你在把薪水存进银行之前,所有的钱就已经用光,贪婪就会毫无困难地侵入你的心。因为你得到的每一笔收入都已经派定了用途,你早就计划好要怎样用掉那些钱。在财务毫无余裕的情况下,想要更多的贪婪心态是无法避免的。当压力出现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先想到自己。

这就是贪婪的本质。你不需要真的拥有更多才会变得贪婪,只要你打算将所有得到的财物都花在自己身上,你就入围了。如果你让自己的生活型态与收入紧密同步,甚至让它超过你的收入,你会发现,你几乎不可能阻止贪婪在你的内心生根成长。

还有另一个选项可以考虑:也许上帝给了你更多的收入,是为了让你提早退休。这就是那个寓言中的财主心里所想的事。但就像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地、慷慨地使用他的钱一样,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地、慷概地使用他的时间,他反而是对自己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

如果上帝比你预期地更快装满你的谷仓,原因也许是因为这样祂才能比你计划得更早将你从职场带开。现在是开始问“为什么我拥有的时间和资源比我实际需要的更多?”的时候了。等时候到来,答案自然就会清楚了——当你用尽了你的时间,你在永世里将有可以向人夸耀的东西。在神面前,你将是富足的。

慷慨付出会让你的生命不再受到贪婪的支配。所以无论你是否认为自己拥有的已经够多了,都要慷慨地付出。你要付出到你可能会被迫调整自己生活形态的程度。如果你不愿意做到那样的程度,那么根据耶稣的说法,你就是个贪婪的人。如果你消费到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给人的程度,你就是贪婪的。我知道,这实在是个非常强烈的说法。实际上,这很严苛。

但这是真实的。也许你很难接受这个说法,因为你觉得你一生中从未有过贪婪的念头,在你心里,你也是真的想要帮助别人。你想要付出,却无法付出。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害怕你拥有的不够,但是你的心又真诚地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话,说你贪婪公平吗?公平。因为贪婪不是一种感觉——贪婪是拒绝去行动。你可以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到同情,但同时又像守财奴一样地贪得无厌、拒绝付出。人心的诡诈就在于此。

贪婪不是从你的感觉,而是从你的行为看出的。慷慨的感觉、良善的意图都无法抵消一颗贪婪的心。事实上,善意与贪婪可以无止境地共存于你的心中。这就是这个隐蔽的敌人对心灵构成如此巨大威胁的原因。你也许从未像你感觉到愤怒、罪恶感甚至嫉妒那样地感觉到贪婪,但是贪婪就在你的心中。它十分危险,可能会让你失去一切。

就像你不能等到健康状态良好了才开始锻炼一样,你也不能等到你不再害怕付出的时候才开始付出。不是要等到上帝改变你的心时,你才开始付出。“给予”就是上帝改变我们心灵的方式。随着你的心改变了,你的态度和感觉也会随之转变。上帝喜爱快乐的给予者,但是无论你是否快乐,祂都会善用你的钱,我的建议很简单:不断付出,直到你快乐起来为止!

有一天,当你得到一笔意外之财,而你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可以帮助谁?我可以支持哪一项事工?那一刻你会知道,透过慷慨给予的习惯,你已经破坏了贪婪在你生命中的力量。

(本文摘编自《告别受委屈的自己》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启示出版2019年4月,内容有删改,大小标题为《境界》所加)

片尾曲:《赐我自由》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