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藉影片悼念青春和大学的辉煌,或许你也曾“无问西东”,回首时拥有“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却不容易。无悔的人心里揣着一个秘密,否则“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难免沦为跟着感觉走的放纵、我行我素的自私、撞南墙不回头的愚顽。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影评】
文 | 橡溪、一禾 播音 | 妆恩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这两段台词,正是导演李芳芳借着《无问西东》的四段故事所要表达的。
原本作为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电影,《无问西东》2012年年底就已杀青,没想到之后就真的“无问西东,就此失踪”。直到6年后,于2018年1月12日公映,第三天票房已破1.4亿,网络上好评如潮,影院内一片唏嘘。
屏幕上轰轰烈烈的青春与抉择,让许多中年人悄悄抹泪,似乎唯有动荡年代,青春才如焰火般炫目,正如影片的英文名《Forever Young》。甚至连苛刻的影评人也宁愿放下冷峻的智力分析,宁愿被煽情桥段带着飙泪,毕竟,谁的青春没有火星儿,而今,仍未湮没?
不但凭吊青春,同样缅怀大学。片中最具华彩的篇章其实并非清华独占,而是发生在1938-1946年的西南联大。时逢日寇南侵,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辗转昆明,合建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撤校。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3882名学生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1980年代,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那么艰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战前的北大、清华、南开30年培养的人才总和,沈回答:“自由。”
今年恰逢西南联大成立80周年,失联的电影今年浮出水面正合适,向烽火乱世中的大学的背影致敬。
“你对自己是否真实?”
电影中,吴岭澜(陈楚生饰)作为学生,他发奋读书,虽然文科成绩遥遥领先,而实科成绩却相差悬殊。但他坚信理工科才是实业,实业才有价值,才是最优秀的。他从没问过自己的内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他疑惑,找到清华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在麻木的忙碌和充实之间,导致忽略了真实。梅贻琦问他,“你对自己是否真实?”他回答说:“我不关心是否对自己真实,每天我把自己交给书本,我心里就踏实。”梅贻琦说:“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吴岭澜又问:“老师,什么是真实?”梅贻琦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带着这份答案,他踏上了寻找“真实”之旅。十几年后,吴岭澜成为西南联大的老师。在日军飞机无休止的轰炸中,他带着学生躲在云南红土高原的山谷沟壑之间,饱含深情地朗诵着关于真实的诗歌,从容淡定。
在吴岭澜的学生中,有一位叫沈光耀(王力宏饰)。出生南方富庶之家的他,北上求学。父母期望他能够享受生活,而不是投身军旅。可当时国将不国,他犹豫不决,茫然无措。但沈光耀始终无法忘记吴岭澜对他说过的:“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在招募空军飞行员时,美国空军教官对着现场的众人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个人,而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下定决心,顺从内心的真实,选择投笔从戎,并最终战死沙场。
沈光耀曾无数次开着战机为孤儿、难民投下食物,为他们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在这些孤儿之中,有一个少年叫陈鹏(黄晓明饰)。正是因为沈光耀投下的食物,他得以幸存,长大后成为清华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学生,在1960年代与王敏佳(章子怡饰)陷入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在宏大高亢的民族叙事中,陈鹏的爱情无果而终,他投身原子弹事业,为国家献出青春。而同样爱慕王敏佳的李想,带着懦弱的罪疚,牺牲自己救了张果果的父母。
而现代时空中,张果果(张震饰)从清华毕业后成为广告总监,面对现代社会和职场的尔虞我诈,他陷入焦虑之中,对人情冷漠、心怀诡诈产生怀疑。最终,当他选择面对自己的真实、用心去爱的时候,才发现对方也会用爱来回报。
几个人物的故事,构成了与清华有关的四段记忆。代际的传承在片中通过人物的关系具体呈现出来,藏在背后的一条线则是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所谓风骨所谓薪火,最终相传下来、能够公之于众的只有两个字“真实”: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都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出了对自己的真实。
梅贻琦心中,真实究竟是什么?
然而,这样的真实从何而来,又根据什么判断呢?校长梅贻琦是整部电影中唯一没有虚构色彩的角色,虽然他并非故事的主角,却是整个电影中的灵魂人物,他的存在让几代人的命运沉浮有了线索和参照。正是他的回答:“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句话为整部影片提供了能够立住的精神内核,为观众检索历史、凭吊青春提供了价值坐标。
影片结尾如此介绍梅贻琦:梅贻琦担任了17年清华大学的校长,人称“寡言君子”。他说:“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他主持下的西南联大,教师名士如云,共开出1600门课程。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1889年生于天津。考取清政府游美学务处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生,于1909年11月赴美,次年进入马萨诸塞州吴斯特工业学院(Worcestor Polytechnic Institute)电机系学习,求学期间成为基督徒。
曾经与梅贻琦在学校同住一室多年的同学杨锡仁回忆,梅贻琦成绩优良,性情温良,笃信基督教:“梅很少错过周日的礼拜。……1913年春天,梅、张和我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会北美联合会组织。”基督教青年会的立会宗旨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取自《圣经》马太福音二十章28节:“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简而言之,就是强调服务社会、服务人群。
1914年,梅贻琦获工学士学位。因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到中国。同年10月,他被聘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直到1915年9月回清华任教。
这一时期的清华有着颇为浓厚的基督教色彩。美籍教师自不待言,中国教师也多为基督徒,学生中虔诚信仰者亦不乏人。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许多课外查经班,每班不超过十人,每周一两次,读英文版《圣经》。社会学家吴泽霖和潘光旦教授回忆说,他们都曾参加过梅贻琦指导的查经班。
梅贻琦从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直到1948年底离开大陆,“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贯穿于他一生服务清华的努力之中。梅贻琦自执掌清华之始,在每一笔物资的使用上,都几乎达到“严苛”的程度,决不随便乱耗费一分钱,决不为己谋一丝私利。任清华留美监督期间,梅贻琦为简化监督处的费用开支,不仅辞去司机,自己学开车,还让夫人韩咏华兼作厨师,无需另付报酬。
梅贻琦出任校长后,按规定住进了清华园里条件最好的甲所住宅。可是,他放弃校长的特权,家里工人的工资和电话费由自己付,甚至连学校供应的冬季取暖的两吨煤也不要。遇有他认为应当花钱的地方,梅贻琦又异常“奢侈”,“清华有点儿钱,要用在图书、仪器、请教授上。”
梅贻琦晚年病痛卧床,面对死亡时说:“耶稣爱我,耶稣关切我,耶稣保佑我,所以耶稣救我。”“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原来神的同在是更真实的一件事,是内心平和喜悦的根源。梅贻琦在生命的终点说出了他心中真正的真实,一代代清华学子、影片的主创和走进影院的我们都受益于此,尽管这样的真实像一个秘密,不被影片呈现,被一个时代隐藏消声。
“我们企图躲避自己,就开始变得邪恶”
影片中,张果果的人生经历更贴近当下的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刷下,连他母亲常去的肉店老板也开始趁着顾客不注意以次充好;在同样尔虞我诈的职场中,张果果被上司设计被迫离职,他爱心资助的四胞胎家人疑似也赖上了他。他愤怒且迷惑。
在这个时代,看似繁忙的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不真实,人们甚至假装忙碌,不敢停下脚步。影片中梅贻琦所说的,“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放在80年后的今天依然贴切而睿智。人们太善于随波逐流,而不愿意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甚至就是在用忙碌来回避“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因为这样的真实和思索,会带给人痛苦。中产阶级们需要焦虑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别再让我们掀开盖子,窥见人生真相了。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史考特·派克博士(Scott Peck)在他的《说谎之徒》(People of the Lie)一书中,描述人如何无所不用其极地逃避自我反思和省察。父母可能故意忽略孩子被欺凌的事实,因为这样就可避免向学校告状或转学的麻烦;员工看到生产线上有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却因怕丢工作而不愿向上级汇报;一间教会聚会人数锐减,是因为领袖拒绝承认他们把教会带向了错误的方向。一个妻子天天把钱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负债累累,却忽视账单的存在,直到被丈夫发现,她才不得不正视自己购物成瘾的问题。派克称这样逃避真实的人是“说谎之徒”,“我们企图躲避自己的时候,就开始变得邪恶”。
真实的人生就是完全献给真理和真相的人生,过真实的人生当务之急就是持续密切地自我反省。当然,面对真实需要勇气,无论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是如此,因为将要被揭示的是关于“全部的、没有修饰的、丑陋的真相”。派克的建议是,即使发现自己的真面目令人感到痛苦,甚至羞耻,我们仍然必须面对。因为神改变人的方法就是先让其看到破碎不堪的一面,再重新塑造。
影片中王敏佳与陈鹏令人动容的爱情,就像一块帕子,遮在整整一段破碎的十年上面。神确知人性一切的不堪,祂的爱接纳我们,等待我自己取下粉饰的头巾,而祂最终的公义为一切真实提供力量。
对张果果而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意味着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珍贵且被爱的人。张果果说:“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这段台词令许多观众回味不已。但如此不堪的人性有何理由自认为珍贵,难道因为一切丑陋只在别人身上?即便影片中知识分子清雅不群的道德形象,也早在韦君宜、巫宁坤父女、章诒和等人的回忆录中碎成一地,张果果信手拈来的乐观与自信,倒显得少年不识愁滋味。只有一个视角才能说得通,才不是自欺欺人,那就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秘密”:只有从神的视角、从创造与堕落的视角看,神所造的人本有祂自己的美好样式,人却滥用自由,犯罪而堕落。我们忘记的,是我们在神眼中的美好与珍贵。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当人不确信自己是被神所爱的,就会陷入不停做事、追逐外在的成功,往往善于伪装自己,带着面具生活。我们好像永远都要这样忙碌,尝试着互相证明,我们是值得爱的。
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的著名作家卢云,不但著作等身,还有非凡的演讲才能。然而好几次,这位天资聪颖的讲员独自回到酒店房间后,立刻化身为悲伤的小丑。他写信给一个朋友说:“只要‘当一个被爱的人’,依旧不过是个美丽的想法、高挂的理念,目的只是要帮助我不陷入忧郁的话,一切根本不会真正改变。我需要的是在每日平凡的生活中成为被爱的人,才能一点一点地,合拢那个横隔在我所认识的自己和日常生活无数现实细节之间的巨大鸿沟。”
我们多么容易让灵魂迷失在世界里,让人和世界决定我们是谁,忘记了上帝所造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独特的,我们是祂眼中被爱的那一个。只有毫无保留地相信我们是被爱的,我们才能放下一切获取爱的错误方法,摆脱“忙盲茫”的生活,因为真理可以让我们得自由。
在时代洪流下,渺小的个人该何去何从?影片中,张果果说:“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其实,《无问西东》取自清华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的解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纷繁的选择,受到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每个人的青春,也许都曾“无问西东”。然而“无问西东”却能不忘初心、不被裹挟利用,多年后回望自己的一生,仍能拥有“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却不容易。其实,那些真正“无问西东”的人,心里都揣着一个秘密。抽空了这个秘密,“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分分钟可能沦为“跟着感觉走”的放纵,我行我素的自私,以及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愚顽悖逆。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一位宣教士和孩子们一起唱着《奇异恩典》,他用来自上帝的爱,安抚着这一群被遗忘的生命。《奇异恩典》的旋律,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终。许多时候,音乐比话语更适合传递心灵的秘密。
无问西东,但总要向上仰望。80年后的今天,一批北大、清华的学子们终于举头注目日光之上,通过新媒体公开见证他们亲身经历到的——耶稣基督的真理与爱。这份“奇异恩典”,就是回荡在梅贻琦心中的旋律,在时代的响鼓重锤之下,不绝如缕,萦绕人心。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