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把妈妈和老师的身份刻意分开。孩子最喜欢看爸妈手牵手走路,她们觉得很幸福很满足。一次管教孩子时,圣灵感动我摸到孩子的心,感受到她咬牙熬过去仍没有真实悔改时,我决定用力打自己。那次后,孩子的心变得特别柔软。
《境界》独立出品【教育前线】
口述| 婉茹 采访| 若舟
播音| Link
每天中午前后,五年级的Joy总是忙着准备网络教学的PPT,一小时后她就要用中文或英文在网络上进行教学直播。“汉字的起源”、“Joy姐姐教英语”是她目前正在直播的课程。从课程的设计,配图的选择,到和妹妹在课程中的角色扮演,甚至配乐,妈妈老师都会鼓励她们俩独立完成,只在必要时向妈妈求助。姐妹俩就像芝麻街里的大鸟和艾蒙一样,配搭得轻松有趣。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同年龄的孩子们可能正准备下午的课程。他们身边有上午布置的作业,回家等待他们的则是集训冲刺的奥数刷题和一次次的考试杯赛。小升初,对不少家长和学生而言,是比高考还要难过的一关。
姐姐Joy和妹妹Grace在家里接受教育已经八年了。姐姐这一年来已经从妈妈手中接过了制定课程的工作,负责为自己和妹妹每日的学习生活制定详细计划。并且,作为超小年龄的自考生,11岁的Joy已经开始参加大专的自考科目考试。
姐妹俩样貌稚嫩,与人交谈却没有丝毫忸怩。姐妹俩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她们将来最大愿望就是成为全职妈妈,在家教育孩子。父母听着女儿对未来的构想,始终面露笑意。对比许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这对夫妇却选择不让孩子站上那条线……
我们的挣扎:孩子在哪上学?
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其实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孩子三岁该上幼儿园,六岁该上小学。作为基督徒父母,我们希望把孩子带到神面前,但心里也很自然地做出了区分,灵性的事父母来管,学习知识的事就教给学校吧。于是,姐姐顺利地进入幼儿园,顺利渡过了适应期。
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姐姐几次的交叉感染,也让妹妹难以幸免,我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眼看着姐姐打了几次点滴后身体越来越差,我们就想着先不送幼儿园了。
另一个影响则是灵性上的。我们从她们很小开始,就在早晨和她们一起读圣经,但随着去学校,这个习惯就荒废了。一天忙碌的上学放学后,我们渐渐发觉自己对孩子真正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并不了解,对孩子的属灵影响也越来越少。权衡之下,我们就中断了姐姐的幼儿园生活,转而开始在家教育。 圣经阅读、音乐启蒙、识字拼读、数字启蒙、体育锻炼,她们很快就适应了在家教育的氛围。
孩子们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灵性也变得强健。不久我们就发现,两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显得比同龄孩子顺服,能够安静和专注。特别是在教会中,孩子有时和成人一起长时间敬拜听道,我带些纸和笔给她们,她们就能安静地坐在那里。这和在家中的训练密不可分。当她们俩被充分地接纳和爱,享受了足够的亲密时,就自然而然地愿意顺服。这也给了我们更多信心。
可是随着孩子到了学龄阶段,我们也有挣扎和反复,也开始忧虑没有学籍怎么办?以后升学怎么办?自己教不了越来越深奥的课程怎么办?耽误了孩子一生怎么办?……那时候,我忧虑最多的是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英语不好,也没有什么过人的特长,更不是什么专家。
我就和丈夫商量是不是送孩子去上ACE(小型的基督教学校),丈夫体恤我的软弱就答应了。孩子们很快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虽然课业压力不重,但因为学校离家远,开车送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我从妈妈老师变成了车夫,每天来回接送,往返要五个小时左右在路上,回到家中已是精疲力尽。丈夫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早晨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圣经。
我想尽方法给孩子们查漏补缺,预备最好的状态。神却提醒我,当孩子的优秀和卓越成了我的偶像时,喜乐就不在了。
爸爸建议我们还是把孩子带回来自己教吧,我当时听了真是如释重负。我原来觉得自己作为全职妈妈最知道孩子的情况,其实不过是自以为了解罢了。如果孩子的优秀成了偶像,我们的愁苦就会加添。我于是向神悔改,神给我一句经文:“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这是耶稣当时对忙碌的马大说的话,“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圣经路加福音10:41-42)我当时心就放下了。虽然我不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一线老师,能力有限,常常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做。
但我认识到,孩子灵魂的得救,心灵的牧养,一家人一起敬畏神、跟随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学了世界上一切的知识,去了最好的大学,却没有真正认识神,远离神,那这一切都是惘然。而不知不觉之间,两个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我的丈夫也在这段经历中被更新。虽然他一直赞成我做在家教育,但口头上参与得多,行动上参与得少。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就是个甩手掌柜,只做决定,参与得少”。在我这段挣扎中,他也更多地体会到我的焦虑和软弱,为自己在属灵牧养上的缺席悔改。
爸爸开始每天坚持带领家庭读圣经,晚上也参与教授课程。社会学、科学、艺术、礼仪等课程都是在爸爸的全情参与下开设的。每逢爸爸上课,孩子们总是笑语连连。花样百出的爸爸校长成了在家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员。
“我生命中第一是神,第二是丈夫,再是孩子”
很多人觉得在家教育就是7X24小时围着孩子转,很难做到不以孩子为中心。但在这八年的摸索中,我们却始终提醒自己神才是我们的中心,孩子即便在家中接受教导,也绝不能成为中心。
姐妹俩每天都有圣经课,有自己的个人读经时间,也有全家人一起朗读圣经的时间。许多教材都被替换或者中断使用,唯有圣经是这八年多一直在用的。在我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教中文、英文时,我决定就先读圣经吧。因它三观很正,内容丰富有趣,文学价值很高,同时也不贵,也不难寻。那些中英文圣经真是太美好和宝贵了。有时候,外出游学,行李太重,其他教材都可以不带,但圣经、笔记本、笔盒是必须的。
她们也乐意把所理解的圣经通过英语、中文教学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孩子们,姐姐说制作课件PPT和开直播课,是她最近最欢喜做的事情了。那份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做老师,教导圣经真理和语言,也成了她将来的梦想。
其次,以神为中心也体现在我们的时间安排上。孩子们的教会生活占有很高的优先,她们不仅和我们一起去教会,也参与其中的服侍,学习委身。姐姐有弹琴的恩赐,她就会参与司琴;妹妹则热心地去做接待,她能敏锐发现别人的需要,也很乐意去帮助。我们没有勉强过她们,她们都做得甘心乐意。有一次祷告会时,姐妹俩自己祷告说,“求神帮助我更加亲近神”,大家听了都很感动。
虽然我也会软弱,不知不觉过于忙碌而忽略神,但因为我是祂的儿女,所以做错事,就会被圣灵提醒或责备,以至愁苦不堪。每一次,我心被扎疼,就赶紧认罪悔改,重新归回安息。在我的生命中第一位是神,第二位是我的丈夫,然后才是我的孩子。虽然两个孩子在家教育需要牵扯很多精力,但我会优先满足丈夫的需要,帮助他做事。我的孩子对这个次序也非常了解。比如有时丈夫有个紧急的事情需要我处理,我就请孩子们先自学或者休息,等我忙完爸爸的事情,再去帮助她们。我的孩子们最喜欢看爸爸妈妈手牵手走路,她们觉得那样很幸福很满足。
不少人听到在家教育就觉得我们是在温室中养孩子,或者把她们关在家这个“牢笼”里,其实姐妹们的成长中有很多社交的机会。当她们还年幼时,我们会特意带她们在小区的孩子们都出来玩的时候去游乐场。我总是特意切好水果,帮助她们和孩子们互动。
因为搬家的缘故,孩子们没有办法像我们从小在一个地方长大,有一群固定的玩伴,但我总是教导她们要学会珍惜现有的关系。现在,她们俩逐渐长大,在周末的合唱培训班里都有些要好的伙伴,也学会用微信建立友谊,和好朋友分享日常生活,教会和儿童主日学中的伙伴更是她们的朋友。
我也学会将她们社交和友谊的需要放在祷告里,神也让我看到人际关系的首要仍是和神的关系。如果目标是为着得人的喜悦,就会患得患失,意见相左时友谊就渐渐淡了。但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友谊中真正的心意是学会爱朋友,孩子和我们的心胸就宽广了。学会了去爱、去宽恕、去接纳不同,就能珍惜神带到你身边的关系。
妈妈老师也有软弱,需要谦卑
生养孩子11年来,我从没有把妈妈和老师的身份刻意分别开来。教导和养育本来就不可分割。我们习惯了学校里老师严厉的面孔,常常刻意和老师保持着距离,但在家教育完全打破老师和妈妈间的藩篱。
孩子们在学习中有时被指正了,心里有些不高兴,过一会儿她们就会来求抱抱,依偎在你身边。当她们在软弱中寻得了安慰、内心有了满足,就能重新回到该有的状态,甘愿被指正。我们在神面前的状态不也这样吗?我和孩子们的亲子关系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知识的教授。
记得有一次妹妹皮得有些过头了,我告诉她要接受管教,请她把杖拿过来。妹妹心里虽然不愿意,还是把杖交在我手里。当我要责罚她时,圣灵感动我看到她内心的刚硬,看到她即便咬着牙熬过了打,仍没有真实的悔改时,我决定不打她。我决定打我自己。我用力地打了自己的手,皮肤发红,略有些肿起,妹妹看后就哭了,心里特别难过。
我在那时真正摸到了孩子的心。我想起自己有时被神管教,也仍在心的刚硬里,但主却愿为我们的刚硬和罪忍受十字架的刑罚,是祂的代替,让我免于神真正的愤怒。妹妹在那次后,心就变得特别柔软、细腻,向人显露出真挚的爱。而我也同样会有急躁的时候,有时语气不好,惹她们的气,孩子们会趁空提醒我,我就会放下教学向她们道歉。孩子们每次都爱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爱你。
在八年的教学中,接电话、交各种费用、烧饭等各种家庭琐事都穿插其中。我们也在安排事情的优先次序中向孩子示范。曾经我也非常严格地制定作息表,精确到每一次休息和上厕所的时间,但我想想一个工作状态的人也并非如此严谨地按着时间表生活,在家教育就更需要有智慧地安排。她们会看到我在教完一节课后接朋友的电话,辅导作业的间歇洗衣服,准备午饭材料等等。
服侍接待客人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孩子们的教育中观察父母的服侍就是最好的教育之一。过去我也常想做完美妈妈、完美妻子。特别在有客人到访时,一切都力求完美。但渐渐我学会了放下,当我需要帮助,我就请丈夫或孩子帮忙。来家小住的客人想要帮助我,我也乐意享受。
我记得有位师母说过,“如果我们一直在服侍别人的状况下,又不愿意受人服侍,就是骄傲了。”如果我们已经到了做什么都很疲累的状态,可能就是过了,需要自省。我会主动告诉孩子们,“妈妈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当我承认自己的有限,承认自己不是全能的,告诉她们我也需要帮助,需要恩典的时候,我才是真正地谦卑下来。
姐妹俩学习彼此真实的接纳
在家教育孩子,父母会很容易发现孩子的喜好、性格特点和恩赐。
我们鼓励孩子们尝试授课,将自己所学的内容,以影音文字方式录制下来,然后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出去,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她们的劳动收入所得,成为自己的零花钱,还可以学习金钱奉献。
姐姐有一次做直播课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单词写错了,把“ant”写成了“and”, “arrow”写成了“aarow”。当我把大家的反馈告诉姐姐时,她觉得很亏欠,从此提醒自己要多检查几遍。
她也因此知道出错并不可怕,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们。只要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做得更好。在做得好,自己得意,也得人称赞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又很容易沾沾自喜。因此我们常彼此提醒。
姐姐和妹妹的性格不一样,彼此的棱角也不一样。最近我在朋友圈发出一个短视频:妹妹在姐姐面前耍着自己的娃娃,娃娃的头发刷到了姐姐的脸;姐姐虽有不适,却依然满脸笑意。有姐妹说,看着姐姐的样子,觉得她好宠妹妹啊。这几年,妹妹调皮的时候,姐姐从起初的不耐烦,学会了接纳和恩慈相待;妹妹也学习尊重和爱护姐姐,同时也接纳姐姐与自己的不同。这个功课,需要父母语言的劝导,更需要她们自己去经历才能完成。
暑假期间她们独自去参加合唱团的夏令营,尝试和同宿舍孩子近距离相处。我们很感恩孩子们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总是乐意和我们分享,让我们有机会为她们祷告。遇见麻烦和心事的时候,第一时间寻求我们的帮助。
采访结束的时候,妹妹告诉记者自己最感动的事就是妈妈生了她,她知道妈妈生孩子所经历的痛苦后,就特别为自己的出生感恩。她希望自己以后能生四个孩子,好好在家教导他们。如果神没有让她成为母亲,她则希望能做个蛋糕店老板。姐姐则更想成为一名老师。她们热切地数算着各自好友的名字,模仿“爱唠叨”的妈妈怎样管教她们,演示平时喜爱的课程。这对热爱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姐妹未来所面对的世界充满着未知的谜团,但真理和信心却将带领她们满怀盼望地去探索和经历。
片尾曲:赞美之泉《小小的梦想》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