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兹:走出童年噩梦、青春的监狱,回到受虐者中间

麦兹:走出童年噩梦、青春的监狱,回到受虐者中间

麦兹所在的教会,会众90%都有被性虐待的经历。如何帮助人们在福音中卸下重担,从贫穷、被虐待的阴影下释放出来?城市教会那些衣着体面、谈吐不俗的人看起来似乎从不犯错,但在麦兹眼中,徒有基督徒的外表是最恶心的事。人们不能改变,只是因为他们不够爱耶稣。

《境界》独立出品【人物】

执笔 | Susan 杨杨

翻译 | Walter Archi Michael Carol 方济格 刘霞

播音 | 张心

“叮咚,坏巫婆死了。”一天早晨,当麦兹·麦康奈尔(Mez Meconnell)把自己听到继母死讯时的感受真实写出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天内它的点击率竟然超过了一百万。“我们的妈妈82岁了,死了。地球抹去了一个人性的污点。她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残忍、邪恶与恐怖,别无所有。我们希望她烂在地狱里。”

如此高的点击率引发了麦兹的思考,他的感情受到了矛盾的冲击——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因为吸毒、诈骗、斗殴几次入狱的流浪汉了。作为一名牧师,他教导人悔改、饶恕与和好,但面对继母他不得不承认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这个用折磨与羞辱笼罩他整个童年生活的人,依然站在他与圣经中间,用挑战的眼神看着他。
这条路,麦兹走得很艰难。

“坏巫婆”的故事不再上演

1970年代的爱尔兰动荡不安,彼时,麦兹出生在一个十分混乱的家庭里。父母早婚后又很快离婚,父亲又去了英格兰,母亲和另一个男人走了;爷爷自杀,叔伯们分散世界各处,父亲与奶奶关系很差。记忆里,童年是无家可归的代名词,两岁到七岁之间,麦兹时而和父亲在一起,时而被寄放在儿童之家,或者被留给祖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轮流照顾。

七岁时,麦兹随父亲到了英格兰。此后十几年里麦兹都处在“坏巫婆”的势力范围内,度日艰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麦兹用简单的两句话,回忆自己的那段日子:父亲喜欢赌马、看球赛和喝酒,继母极度虐待和暴力。

12岁时他开始吸毒,因袭击几位老年人而获罪。有一次,他亲眼看到他的一个女友直直地拿着刀插入另一个人的心脏。“一分钟前我们还在抽烟,一分钟后他在去医院的路上因失血过多死在车后座上。”朋友的死亡引发了麦兹对人生的思考:人死后会去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于是他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生命没有意义,他可以继续做他正在做的事。

16岁的麦兹无家可归了。但他仍然渴望探索生活的奥秘,这回他想看看钱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19岁时,他卷入一次欺诈行为,从银行骗了几千英镑后搭飞机逃到西班牙。几个月后他被遣返回国,随后又因为被追捕而逃到英格兰南部。经历了这些动荡之后,麦兹开始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想过上有次序的生活。可惜事与愿违,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汉,只能睡在大街、长椅、公园门口,或任何一个可以把脑袋放下来的地方。他绝望地寻找某种生活的意义,却仍然没有答案。

20岁的时候,麦兹平生第一次遇到了基督徒。他们穿着漂亮的开襟衫,藉着一起踢足球的机会,告诉麦兹因为罪的缘故他与神隔绝了,若不悔改相信并接受基督,他将会永远在地狱里。听了这些话,麦兹直觉自己被论断了。当他经历被殴打、被虐待和被拒绝时这些人在哪?他们究竟是谁?凭什么可以闯入他的生活告诉他,他是个很坏的罪人?麦兹跟他的朋友们咒骂和威胁这些基督徒,朝他们的车扔石头,把他们赶出了城。

之后在一次夜店斗殴中,麦兹拿刀捅伤了好几个人。原本有机会逃跑的他,却呆呆杵在那里。他的生活一团糟,他觉得被抓进监狱似乎是个好主意。

实现这个愿望对他并不难。没想到他入狱后,那群被他赶走的基督徒却从300英里外的地方,带着一些香烟和收音机赶来探望他,这令他十分惊喜。这次探望让麦兹感到他是一个人,而不是某种可再生、可被转换的材料。由于假释需要填写住址,麦兹不得不再次求助那群基督徒。他想他可以在一个基督徒男士家里呆一段时间,找到住处就搬走。但是他求助的那个基督徒却邀请他同住。

“我在这家伙的房子里发现了一本旧书,是马太·亨利写的《圣经》注释。我只打算翻一翻,结果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头读到尾。我读完《罗马书》时转变发生了。那是一本很容易让人改变的书,对吧?我发现我的一生原来都生活在谎言里,那些社会工作者和戒毒顾问告诉我的大部分都是谎言。最大的一个谎言是:他们说我不是一个坏人,我是一个好人,只不过经历了充满辱骂的童年和糟糕的成长期,我现在的样子完全是拜环境和经历所赐。

他们说我是受害者,没有责任。”在《世界》杂志刊登的一篇访问中,麦兹说起他得救重生的时刻,“真相是,你需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人们如何虐待你,你都没有借口犯罪,站在圣洁的神面前你是一个罪人。”

麦兹寝食难安。他整个人完全被神的灵搅动,无时无刻不在思想耶稣。他意识到,只有耶稣基督能把他从无望混乱的生活中救拔出来。从那时起,麦兹定下心志要侍奉主,终其一生。

不久后,他进入英格兰南部的圣经学院开始学习,和别人分享耶稣时他会直截了当地说:“你是一个罪人,和我一样是个混蛋。悔改吧,不然你就会下地狱,你就是失败的。”他成为一名牧师,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当他听到自己的大女儿在十一岁受洗时在众人面前说“我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中长大”,他觉得这是他这辈子听过的最美好的字眼。耶稣基督的福音打破了麦兹家里虐待和破碎的循环,“坏巫婆”的故事从此不再上演。

如何帮助那些贫穷、被虐待的人?

但整个苏格兰,有45%的人住在被称为“贫民区”的地方,发生在那些家庭里的故事与麦兹所经历的大同小异:贫穷、混乱、暴力、虐待,看不到任何希望。教会和福音机构很少关注他们,教会的福音资金里甚至没有一分钱被用在那些地区的植堂或事工上。

此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爱丁堡的尼德利社区教会主任牧师的麦兹,希望能在这些福音极其缺乏的社区里看到耶稣带来的转变。为此他和他的团队启动了针对苏格兰贫困地区的“20计划”,目前已经建立了6间教会。当他在网上分享自己服侍贫困中的受虐群体的一点体会,没想到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反响,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打电话邀请他。他和团队成员18个月里绕了地球三圈,在40个城市训练了3500位同工。

他所在教会的会众90%都有被性虐待的经历。他们进入教会,问的是很现实的问题:那时神在哪里?如果神是真的,你说神爱我,想和我建立关系,为什么当我被叔叔强奸时神不来帮我?城市中产阶级的教会常用约瑟的例子来回答,“哦,他是出于恶意,但是你要知道,神是出于好意。”这对经历严重创伤的人用处不大,因为人们需要时间去处理内心,甚至他们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会很愤怒。

到底该建立什么样的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人们在福音中卸下重担,从贫穷、被虐待的阴影下释放出来?麦兹认为传统教会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绕圈子不正面回答。比如教会同工发生猥亵男童事件,牧者认罪悔改,就被调去其他地方。麦兹认为这是不够的,他必须被逐出教会。当一个虐童者出现在教会,这也不是门徒训练可以解决的问题。

通常人们认为,让教会成为受虐者可以实话实说并感到被爱的安全场所,是最重要的事情;基督徒可以陪伴那些受虐者,教会必须成为救赎的医院等等。道理固然不错,但从自身的经历出发,麦兹却认为漂亮的说辞对人毫无益处。相反,教会生活那些仪式化的程序给人带来一种压力,每个人都自动做好自己的部分,你必须像这样吃,像这样想,像这样做,像这样活……很多人的生命其实根本没有改变。

同样是瘾君子的两个年轻人信了主,一样加入了教会生活,一样有过门训机会,也同样交到了新朋友——却一个在罪中挣扎,另一个灵命不断进步。这是为什么?当试探临到,许多人仍旧一败涂地。问题在哪里?麦兹认为,人心是万恶之根,要解决罪的问题关键在于内心。不管我们多么出色,都无法改变任何人。转变人心全然是圣灵的工作。只有当圣灵施展神迹,人才会活在耶稣的主权之下。我们要紧紧认定耶稣荣耀的爱,必须祷告求祂掌管。

因此麦兹教会开展的门徒训练范围很广,他们甚至每天每夜都住在一起,这样可以就任何事情马上进行讨论和祷告。如果自己和同工被他人的需要压倒、淹没,或是对那些已经晓得真理却似乎铁了心要自我毁灭的人负担过重的话,麦兹就提醒自己和大家回到福音上,福音是人唯一的希望。“不要紧追不舍,不要使他们感到罪疚,也不要给他们施压,只要坚持宣讲好消息就可以了。我们必须把他们交托给那位终极的灵魂爱者。坚持祷告,求神以祂的灵抓住他们的心,唯有让君王耶稣能坐在他们生命的宝座上,求祂自内而外地改变他们。”麦兹说。

即便如此,有些经历过很深虐待的人信主后,还是很长时间不能原谅伤害他们的人。称义在信主那一刻已经实现,但对一些人来说,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进入神的荣耀中。“仅仅通过思辨或心智上的立志,我们很难除去自己的陋习或缺点,光靠理性与意志力是不够的。但无法破除的东西却可以被驱逐……驱逐旧性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借助新性情的驱逐力。”苏格兰牧师托马斯•查尔莫斯(Thomas Chalmers, 1780-1847)曾在他的讲道中说到。

“例如,一个年轻人可以变得不再追求享乐,只是因为他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在他心中占了上风,促使他为取得事业成功而自我约束。但倘若他的心被意识形态与政治世界俘获,连对金钱的嗜爱也不能再掌控他的心,因为他已臣服在对权力的渴慕之下。……人心对于某样东西的渴望可以被征服,但是……信心被接纳为上帝的儿女时,神儿子的灵才会浇灌我们。这时我们的心才会从旧欲望的暴政中解脱出来,被带到崇高、强势的新性情主宰之下,这也是获得解脱唯一可能的方式。所以仅仅举起镜子看到自己灵魂的缺点还不够,仅仅教导你的头脑还不够,你要做的是用尽一切合理的方式使你的心更爱那位比世界更大的。”

托马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不能改变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不够爱耶稣。”麦兹发现在教会里成长最快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甚至也不是牧者觉得“能行”的人,而是那些领悟到耶稣为他们牺牲了什么以后,将耶稣视作唯一真爱的人。他们并不完美,有时莽撞冒失,但看得出耶稣是他们新性情的根基与源头。

财富、教育、学问都可以成为掩盖罪恶的面具 

同时,麦兹和他的团队会要求教会成员清楚明白自己与教会各自的责任和承诺。当有人宣称自己是基督徒却拒不为罪悔改,经提醒和劝诫无效,教会会做出公开声明,将其开除。教会仍然欢迎他来做礼拜,听福音,但会明确告诉他不能再领圣餐。教会像对待不信者一样对待他,这样他还有机会为自己的罪悔改。

这样的做法似乎有失温文尔雅的风度,有人因此批评麦兹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他对此并不同意,他说:“在这趟开往天国的列车上没有乘客,每个人都是上帝使命的参与者。”他需要教会纪律来确保这个新群体的和睦与坚固。

随着服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他经常遇到有人提问:“面对都是吸毒者和失败者的事工一定很难吧?”“不!我告诉他们,在你身边就有许多吸毒者和失败者。他们只是掩饰得更好而已。当你开着一辆不错的奔驰车时,很容易把失败者的身份隐藏起来,不是吗?那些穿着体面的有钱人是这世界上最奸诈的人。财富、教育、学问都可以成为掩盖罪恶的面具。”

当他二十多岁第一次走进教会时,看到的是城市里衣食无忧、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群,他们穿着体面,谈吐有礼,看起来似乎从不犯错,都很完美。但当他走进去的那一刻,他立刻就感受到,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应该出现在那里的。类似的经历让麦兹在成为牧师后依然常常提醒自己,徒有基督徒的外表也许是世界上最恶心的事,根本帮不到像他这样背景的人。

另一类他经常碰到的,是那些喜欢追赶潮流的成功人士和文化人。他们经常对麦兹说:“我正在考虑成立一个怜悯事工。我们将在城市中建立一个流动厨房,向世人展示耶稣的爱。”在麦兹看来,西方世界大多数教会中的怜悯事工需要关闭,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帮到穷人。他们在做相反的事情,他们在帮助中产阶级基督徒,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以为自己所做的那些短暂的、不是以圣经的方式进行的服侍能够彰显耶稣的爱。

“我自己在这样的流动厨房里呆过六年,我知道这个把戏。假如有50个流浪汉出现在你的流动厨房或食品银行——随便你叫它什么,你正在分发食物,也许你与其中几个人聊起了耶稣的事。流浪汉走了之后,同工们就互相击掌庆祝:我们的服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下周,同样的50个人又来了,六个月后,还是同样的50个人。一年、两年……总是同样的一批人,他们没有得到可以使他们前进的真正的帮助。”麦兹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耶稣来是因为存在罪的问题。无论你是住在有警卫的小区还是桥底下,都与圣洁的神分离。展示耶稣的爱必须分享福音:你可以摆脱犯罪的生活方式,将自己的信仰和信任交给主耶稣得到救赎。这就是福音的力量。”

(本文参考了麦兹自传《外面有人吗?》、World杂志、TGC官网等网络资源,一并致谢)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