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用命拼”:当时代给你洗脑,什么对你最重要?

拼多多“用命拼”:当时代给你洗脑,什么对你最重要?

导读:“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最新消息,拼多多因此已退出今年的春晚冠名。一方面是社会对消费的空前鼓励,广告影视里充满对财务自由、享受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打工人的工作状况已经恶化到了消解人的存在价值的地步。大家都说自己难,又都活得兴致盎然。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

丨鹿鸣 一禾

播音丨小凡

1月4日,拼多多22岁女员工凌晨下班路上猝死,引来又一波对996、007的声讨。上一次声讨996,让996毫无悬念地成为2019年的年度热词。去年世界的热词是新冠,中国的年度热词是“内卷”。996和内卷,放在一起信息量确实很大。新的一年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越来越内卷的企业文化使打工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这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当中。

内卷的结果就是下班时间由原来的晚上九点,慢慢变成了凌晨一点半——拼多多员工猝死的时间。拼多多知乎官方账号随即发布声明:“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言论一出,舆论哗然。拼多多赶紧辟谣称该言论是由于知乎账号管控不严,属于员工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公司。

随着死者家属发文感谢公司,猝死风波归于沉寂。没想到1月7日,拼多多一位员工上班时间因肠痉挛被送上救护车。该公司员工王某拍照后以“第二位拼多多勇士倒下”为题,发到脉脉上,立刻冲上脉脉热搜。1月8日,拼多多员工谭某在家中跳楼自杀。1月10日,在脉脉发帖的王某在各大社交网站发布视频,称自己因为前述事件在半小时内被公司辞退,拼多多的危机处理方式再次引起争议。

据最新消息,原定以“春晚互动红包独家合作伙伴”身分冠名今年央视春晚的拼多多,15日下午宣布退出此次活动。 

你接受“用命拼的时代”吗?

“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乍一听,这句话好像余华的《活着》在2021年的翻版,带着几分悲情。其实,996以及拼多多的事件主角并不是当年那些在血汗工厂、三农困境里挣扎,用赤贫的压力和谋生的残酷直接冲击你的肉体感官的社会最底层群体,他们没有得尘肺病,没有被车床卷进手臂,没有被迫卖血又感染艾滋病……他们通常是读过大学、刷卡消费的所谓城市“社畜”。

对比中国媒体短暂的黄金年代里曾经被报道出来的那些新闻,拼多多的消息读起来并不显得更悲惨,但从某个角度来看,却的确道出了事情更本质更可怕的部分——那就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贫困。一代人在搏命赚钱的生存逻辑面前几乎丧失了任何反驳与争辩的资源和能力,甚至人们都没有抗辩的冲动,就全然接受了这个现实。

美国神学家沃弗观察到工作的非人性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在许多地方,“若不是缺乏工作法规,就是无法切实执行,造成管理阶层为所欲为,仿佛暴君。他们终日思索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多的产出。工人往往亟须工作养家,因此无法抗衡利用和恶待他们的专横架构。这样的工作贬低人的灵魂,剥夺了工人的自由。和否定人的尊严与创意一样,夺去自由是工作使人失去人性最重要的层面之一。” 更令人难以抵挡的是,在一些地方,权力往往与资本结盟,用“稳定、和谐”等话语取消了工人组织起来与资方谈判议价的可能。

对此显然有法律层面、制度层面上各种解决的方法。然而为什么要做出种种改善的努力?为什么不可以为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潮流而用命去拼?为什么不可以为了下一代而让自己甘心成为被推进ICU的社畜?最简单最根本的回答是,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祂的形象和样式,上帝爱每个人,并且要每一个人最终都直接向祂负责。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所有人和组织在中间企图利用人、扭曲人和剥削人的行为。基督信仰提供了关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规范性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保护我们不被“用命拼”的价值观所洗脑,成为走出低尊严时代最坚实的起步点。

从这个起步点出发,重新找回对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共识。“用命拼”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堂而皇之地对人类本质进行着攻击,而离开比“时代”更大的上帝的角度,人的本质和尊严就失去了锚点,永远无法跳出被“时代”决定“用命拼”的现实,工作中的异化也就只能被掩盖,却不能被克服。

这种说法,用“时代”为某些利益群体的做法背书,好像一提“时代”,就有了如同科学规律一般要求人强制遵守奉行的必然性。这种做法人们并不陌生,做法和口气都没换,换的是时代和掌握解读时代精神话语权的人。

打工人能为自己负责吗?

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赚取维持生存的资源,我们不仅靠工作维生,更重要的我们也靠所做之事定义和理解自己的身份。

沃弗认为从根本而言,真正的异化指的是工作不符合上帝对人类本质的心意,“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人的工作,而是因为上帝与人的个人关系”。无论以时代精神、GDP,还是绩效为借口,当它们需要以戕害一个具体的生命、剥夺生存的尊严为代价时,它都僭越了上帝的创造,否定了上帝以自己的形象赋予其价值的人本身的价值。简单而直白地说,这就是罪。

诚实地说,当打工人陷入“用命拼”的光景,就不只是老板的罪、监管方的罪,也是打工人自己的罪。我们轻易用宝贵的生命尊严,去换取物质和金钱,甚至用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名义,任自己被金钱和事业驱使,尽管家人无数次表达宁愿要团圆的温馨也不要银行卡上的数字。这一幕幕几乎就是古代以色列人将孩子献祭给偶像的当代重演。

一方面是社会对消费的空前鼓励,广告和影视里充满对获得财务自由、享受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今天打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已经恶化到了破坏人的生命价值、消解人的存在意义的地步。大家都说自己难,又都活得兴致盎然。只要欲望没有破灭,就总能陶醉你的生活。

记录人类最初工作场景的《创世记》里,两个“打工人”该隐和亚伯各自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到上帝面前。“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当上帝喜悦亚伯的祭物时,该隐觉得自己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于是就变了脸色,最终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

然而,他们真的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吗?他们其实是在献祭,该隐忘记了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向度,就是与神建立关系。也就是说,该隐完全误解工作的真实含义,好像今天的个人、企业或组织以为自己用尽手段把竞争对手挤掉,确保自己获胜。这是被罪污染所带来的虚假的想象。人类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行在上帝的面前。最终,不是利润决定企业的价值,而是上帝,“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

当该隐杀死兄弟亚伯以后,上帝与该隐的对话也揭示出我们和他人之间关系的真意。上帝问该隐,“你兄弟亚伯在哪里?”在竞争关系中,该隐眼中的亚伯已经被扭曲和异化,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上帝的提问也暗示人有看守、保护同类的责任。但该隐迅速而强烈地否认了这一点,他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想想拼多多的话,“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你品品,两句话背后的味道是否很相似?当我们的工作脱离了与天父上帝的关系,该隐无需为亚伯负责,亚伯也无需为该隐负责;企业无需为员工负责,国家也没兴趣介入。每个人,原来都是没人理会的孤儿。

改变世界的奇异恩典

拼多多的新消息,其实不过是老故事。18世纪的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大幅跃进,资本成为塑造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整个社会在追求发财的浪潮下陷入精神空虚,人性在工业劳工这个概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一位工厂主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人类大潮流的唯一方向……就是发财……不管某些牧师宣扬什么相反的东西,赚钱便是人生的第一要素。”

这种单一的价值尺度引发了普遍的道德危机。当时不足百万人口的伦敦有 1万名小偷和5万名妓女。赌博、酗酒、偷窃、淫乱席卷社会。过低的工资和过长的劳动时间,使工人的生活状况恶化。

国内最新出版的卫斯理兄弟的中文传记《两个人改变世界》中,描述18世纪英国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要忍受工头的欺压,终日劳苦受累,才能从残忍凶恶的主人那里领到一份微薄薪水。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能苟活到老或拥有一间可勉强栖身的陋室。”

创立了基督教循道会的约翰·卫斯理正是生活在这个“用命拼的时代”。作为牧师的他,坚信每个人都可以从上帝那里平等得到灵魂的拯救,这一信念使他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他走出教堂,在大街上向几千名衣衫褴褛的矿工布道。值得注意的是,当卫斯理传讲福音的时候,英国已经颁布《济贫法》,不过法律被悬在那里,并没有真实地改变现实。

“我们必成为生活中的药,成为这个颠倒混乱时代所有罪恶和悲剧永不失败的疗法。”卫斯理说,“给我一百个人,他们除了神,什么都不爱;除了怕得罪神,什么都不怕。只要有这一百个人,我就可以将英国翻转过来!”他不知疲倦地探访贫困家庭、工厂、工人、医院和监狱,带着强烈的负担为无依无靠的老人建立老人院,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救助,为童工创办学校。

他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沟通的桥梁,将穷人的需要向富人分享,“敬畏上帝的富人们为什么不常常来访问这些穷苦的人呢!难道有别的地方,更值得他们把空闲的时间花上去吗?实在说,没有一件工作会比这更有意义。”除了物质上的救济,卫斯理也强调穷人的尊严,“你若不能减轻穷人的困难,也不要叫他们忧伤;若没有可帮助的,也得以温柔的话安慰他们;绝对不可对他们怀轻视之心,或说粗暴的话。对待每一个穷人都应该有设身处地的态度,正如你希望上帝怎样对待你一样。”

卫斯理一生以福音为志业,他自己并没有投身政治,去做制度的改革家,但却鼓励基督徒积极投身社会改良的各个层面。最著名的两个例子,是他对威伯福斯和霍华德的牧养和支持。1787年,他与霍华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鼓励霍华德调查欧洲大陆和英国的监狱里各种惨无人道的情况,勇敢披露出来。最终在1779年议会通过《狱政法》。站在霍华德这位英国“监狱改革之父”背后的人,就是卫斯理。

约翰·卫斯理

1791年2月24日,离世前六天,卫斯理写了自己人生最后一封信给议员威伯福斯,鼓励他继续将英国的废奴运动进行到底。曾经是贩奴船长的约翰·牛顿悔改信主成为牧师后,也一直支持威伯福斯。接下来的几年里,在以威伯福斯为首的基督徒组成的克拉朋联盟的努力下,英国议会1807年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并最终于1833年,威伯福斯死前几个小时通过废奴法案,比美国废除奴隶制早了三十多年。

2006年上映的好来坞电影《奇异恩典》的主角就是威伯福斯。正是这群基督徒带到人群中的“奇异恩典”,让因为社会矛盾而仿佛坐在火药桶上的英国维稳成功,避免了和法国一样爆发惨烈的”大革命”。打卡上班用命拼,幸存指数总还是高过舞枪弄炮带来的血腥。即使社会只能提供差的或更差的选择,只要随时仰望恩典,我们就不至于因为价值观的贫困而被洗脑,我们就会被提醒,记得什么对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才是真正重要的。

片尾曲:张湘兰《标杆人生》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