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恐惧的解药,而降服就是漂在爱之河上

爱是恐惧的解药,而降服就是漂在爱之河上

导读:恐惧的人会缩起来,约束自己,往往还要去控制别人。当人降服于比我们更大的存在,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从自我捆锁中释放出来。允许自己在罪疚与破碎中与上帝相遇,给自己时间,充分停留在神爱的同在里,让我们的羞耻融化,让爱渗入每个伤口,带来医治与更新。

《境界》独立出品【灵性之旅】

文 | 贝内尔(David G.Benner)

播音 | 安安

后期 | Lillian

编者按:贝内尔是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辅导心理学博士,现为著名灵修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属灵导师,心灵健康学院总监,著作等身。

我邀请你拿出一点时间做个简单的练习:试想一下,上帝此刻正在想起你。你这样想的时候,你认为上帝会有什么感觉?

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上帝会感到失望,还有人认为上帝会感觉愤怒。这些人都深信,上帝首先会注意到我们的罪和亏欠。无论你怎样按照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想象上帝,事实是按照圣经的描述,上帝对人的爱是炽烈的,每当上帝想起你,爱便充满祂的心。并不是我没有想到罪的破坏作用,但上帝并非那么善变,祂的爱永不会因为愤怒而消减。对上帝而言,对罪的愤怒不等于没有了爱。正如慈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失望,但绝不会因此淡漠了对他们的爱。爱是上帝的属性。

我认识很多基督徒,他们以为神总是先注意罪,他们以为自己对罪越严厉就越荣耀神,他们也用同样的标准批判其他人。他们对强调神的爱感到不安,生怕放跑了一个错误。问题是如果我们以为上帝带着失望、厌恶或愤怒看着我们,我们要怎样跟随祂呢?我们的服从只是出于恐惧,我们想用自己的言行讨好上帝,我们无法理解恩典,无法理解这样一位上帝怎么会差派祂的儿子耶稣为我们道成肉身、舍命流血。

你的罪并没有令神惊讶,祂知道你是一个罪人,祂义无反顾、淋漓尽致地爱你。人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创造是爱的故事,上帝的爱是所有创造的源头和倚靠。耶稣的生命更将这一切显明。真正体验到神的爱,而不只是在头脑中认同这点,一个全然不同的关系才可能开始。

基督信仰中的上帝,带着令人敬畏的爱来到我们当中,希望除去我们的恐惧,而非使用惧怕来控制我们。唯有祂的爱,才能把这个存在敌意的宇宙变成我们友善的家,把我们从恐惧中释放出来。

你心中的恐惧是什么?

我从不认为自己有所惧怕,直到四十岁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个人失败,我才警觉到自己一直恐惧的事,它的名字叫失败。我花尽精力避免失败和批评,被逼得要更高的成就,要求自己要超过他人对我的期待。当我发现自己多么害怕失败,这让我非常震惊,也如释重负。承认这点,帮助我在最脆弱的地方遇见神。

有恐惧的人生活在严格的范围里。他们很小心和保守,常用逃避及固执缩窄他们生活的领域,防止自己离开他们觉得最舒适的范围。恐惧生束缚,他们尝试约束自己;这种行为往往延伸到要去控制他人。当人把全副心力用在维持自己的安全和舒适上,就会耗尽爱别人的能力。

来自外界的恐惧容易辨识,有时我们惧怕的对象看起来是外在的,但真正恐惧的源头却是内在的。内心捆绑我们的恐惧很难辨认。人往往惧怕自己里面强烈的感情,内在的冲动和欲望可能引发行动。他们害怕失控,就会切断自己所有的感受。有时恐惧来自骄傲,期望自己总是被人喜爱,充满活力,但实际上我们的表现难免差强人意。人里面的羞耻和罪疚感,就会让人以为自己要对一些负面事情的发生负责,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危险人物,理应受罚;于是我们用恐惧来抵挡羞耻,逃避其他人,免得我们的爱伤害了别人。这严重损害了我们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神饶恕我们的罪,以爱拥抱我们。唯有爱才能医治我们的恐惧。但多数人却对神无条件的爱很抗拒,我们不愿白受恩惠,希望能够赚取自己的所得。因为无条件的爱既不可信又吓人,与这样的爱相遇会扰乱我们的框架,威胁我们的控制欲,要求我们放弃自我、降服于神。而这就是上帝在圣经中不断对人说“不要惧怕”的原因,祂温柔地邀请我们让祂来医治我们。上帝藉着道成肉身,跨越罪造成的鸿沟;与耶稣相遇,帮助我们驱散恐惧。

你可以在祷告中来到神面前,求神引导你显明你心中的恐惧是什么:有人怕孤独,有人怕亲密;有人怕被忽略和否定,有人怕被批评和轻视;有人怕失去爱,有人怕爱本身。坦然面对它们,把它们的名字逐一说出来。我们否认自己的恐惧,会造成许多压抑,导致我们逐渐被我们拒绝面对的事物控制。祷告时沐浴在耶稣的爱中,我们才有勇气面对恐惧。

神想要我们有最大的喜乐

降服绝非软弱的象征,惟有当人降服于比我们更大的事情和人物,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把我们从自我捆锁的牢狱中释放出来。降服不是表面行为的顺从,其核心是自愿放弃我们的意愿。只有爱能带来降服,并使它变得容易。

耶稣就是对上帝降服的关键。上帝成为人的样式,没有用权力命令我们降服,而是用温柔与慈爱牵引我们,祂要的是我们的心。祂邀请我们到祂那里,放下对生命的掌控,放弃对自主深切又虚妄的追求,放弃自我中心带来的孤单和刚硬。祂给予我们安息和价值,让我们在基督里发现真实而深切的自我。只有降服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我们的孤立和疏离。

降服就是放弃在上帝的爱之外凭自己的能力去过自己的生活,它带来轻松和释放,是基督徒自由的根本动力,就像在满有上帝之爱的河上漂浮。信任这条河的能力,不需要猛烈拍打,放下努力和恐惧,把整个重量放在水里,信任你会得到支持,你就会浮起来。在上帝爱的河流中,能否漂浮和流动,完全是上帝的责任,我们只需降服。除非在信心中降服于神,否则我们就会像彼得一样沉下去。

归根结底,降服的关键是对上帝爱的认识。罗耀拉认为罪就是人不愿意相信上帝所渴求的,就是要我们有最大的喜乐。除非我确信上帝要我得到快乐,否则我便会尽我所能地控制自己的生命。当我完全沐浴在祂那永不放弃我的爱中,对上帝爱的回应就如泉水涌出来,我们就降服其中。

对爱的降服并非一蹴而就。我降服了,然后可能又倚靠自己,然后我必须再次降服。如果你反反复复听到降服的邀请,也不必觉得内疚,每次只需要按照你当时所能付出的去降服就可以了。你只需要放松,让爱的河水再次承托着你,重新浮在水面上,不必挣扎,也不必努力踩水或者拍水。

在脆弱和破碎中遇见爱

我用了超过三十年研究爱怎样才能带来医治和改变。唯一最重要的就是只有在脆弱中接受的爱,才能带来变化。如果接受爱的人拼命讨神的欢心,尝试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爱,他不但感受不到神无条件的爱,反而会以为一切都使他努力的成果,根本不会去寻求改变。

只有敢于按照本相和脆弱去接受自己并且接受爱,是生命真正改变的前提。如果我里面每一处都渴望表现出一个最佳状态给人和上帝看,这只是一个“假装的我”,这个“我”永不能更新变化,因为它不愿意在脆弱中接受爱,总是想把自己打扮好了才去接受爱。当它接受爱,就会变得更强壮,而真正的我却更加被虚假的生活方式牢牢捆绑,不得释放。

耶稣并没有利用我们对自我进步的信念,从来没有鼓励我们订立自我更新的计划。祂明白我们这样做是想要避免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接受祂的爱,我们想让祂接受那个假装的我、最可取的我。

因为要面对自己的本相和贫穷是多么可怕。我们无法感受到神的爱,症结在于我们不敢无条件地接受神的爱。要经历被神所爱,我必须接受自己可怕的无助和脆弱。祂要我们对祂有足够的信任,好叫我们可以在羞耻、软弱及罪恶中与完美的爱相遇。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把内心世界的很大部分排除在上帝无条件接纳的爱之外,就好像我们去见医生时,只给医生看健康的器官,却否认病痛的存在。耶稣在《路加福音》讲过一个筵席的比喻,神国的筵席邀请了很多人,他们却推辞不来。最后主人就让人领那些贫穷、残废、瞎眼、瘸腿的人来。请你想象耶稣正在你的心里举办这样的筵席,而你只想带那些看起来很属灵的部分去参加,却把其他需要医治和改变的部分藏在漆黑的深处。耶稣邀请你把内心贫穷、残废、瞎眼的部分带到爱筵上,祂张开怀抱准备用爱迎接它们,慢慢把它们编织进你更新的生命里。

我们必须在脆弱和破碎中与神的爱相遇,而不是在我们坚强和平安时。只有这样做,我们恐惧、忿怒、受伤、虚弱的部分才能展露在神的爱面前得到医治。我们需要在罪疚和羞耻中与上帝相遇,而不是退下来,转身再用那套自我完善的计划行事。同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充分停留在神爱的同在里,容许我们的羞耻融化,让爱渗入我们的创伤中。这样,爱就能把我们更新变化。

藉着十架回到爱里

基督信仰的爱,只有透过十字架才显露出来。在基督徒的属灵历程中,没有可以绕过十字架的捷径。但我们常常受到试探去减低十字架的重要性,我们想要灵性的成功和提升,而不想要灵性的失败和倒退。但十字架的道路就是降卑、抛弃和死亡之路。

当水平方向上一个人的生命,受到垂直的动力干预时,也就是为了基督和福音的缘故,十字架便形成了。爱就是为了他人而放下自己的生命。爱不但包括对他人说是,也包括对自己说不。

在我的基督徒属灵经历中,最让我气馁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想变得更慈爱。我刻意努力却毫无改变。默想上帝的爱,比靠自己尝试拥有慈爱和怜悯更加有效。我必须再一次藉着十字架回到爱里,经过罪恶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和自我进步。唯有我在爱的失败中来到祂面前,祂的爱才把我充满并且更新。

学习爱是一趟旅程,让我们回到生命中第一次爱的真实里,就是我们经历任何被拒之前,也是经历所有被拒之后仍然存留的爱。学习爱,就是容让我们完完全全、丰丰富富地被爱。我们学习信任这份爱,在这份爱中我们可以获得人性的满足,并完成我们的使命。

灵命更新是一个过程,是一生塑造、拆毁及重建的历程,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出生、重生以及再重生。接受这个永无完结的任务,与其说是一个坏消息,倒不如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显示了永不止息的生命。

耶稣在这趟旅程中陪伴着我们,直到世界的末了。

(本文摘编自《甘心降服主爱》贝内尔 David G.Benner,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内容有删改,大小标题为《境界》所加)

片尾曲:基恩敬拜《不要怕》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