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习惯扮演角色,并把角色当成自己的身份;我们不常说谎,却把整 个人活成了一个谎言。自我接纳先于自我改变,那些我们想靠信仰治死的部分, 必须先被接纳,我们才能寻回被否认和忽视的自我。操练舍己之前,必须先找到真我,没有人能舍弃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
《境界》独立出品
文/贝内尔(David G.Benner)
播音/Lillian
向学习基督自我牺牲的人传讲如何寻找自我的信息,真可说是一大讽刺。但自我就是我们与神相遇之处,在基督里发现我们真正的身份,跟流行心理学所倡导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截然不同。基督徒灵程的目标是生命改变,而不是自我认识。
只要稍作反省,多数人都能察觉自己的面具。人找了很多方法去创造自我, 还有人担心信了主、学像耶稣,就失去自己的独特个性,变得千人一面。真正的身份是神所赐的礼物,神创造了独特的你,并且希望将破碎虚假的你带进在基督里的复原。因此当我们越来越像基督,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命定,越来越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真我。
把自己活成一个谎言
如果我说认识自我和认识神在基督徒的灵程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许多人脑袋里可能会立马响起警报。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的一开头就说,“若不深入认识自我,就不能深入神;若不深入认识神,就不能深入认识自我”。奥古斯丁的祷告是,“我的主,请施恩让我认识自己,好让我认识你”。神学家们向来重视认识自我和认识神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是它已被近代教会所遗忘。
默顿(Thomas Merton)说:“我的存在、我的平安和我的喜乐,只依赖一个大前提,就是在发现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若我寻到祂,我就寻到自己;若我寻到真正的自我,我就寻到祂。”
当我们忘记深入了解自己,就会与现实脱离,可能产生徒具外表的虔诚和表里不一。一位属灵领袖,没人怀疑他对神的认识,他四处服侍,事工影响很大, 讲道里也经常包含自我剖析的内容。直到他婚外情和挪用资金的丑闻被曝光,人们才明白这位领袖在众人面前展现的只是他悉心打造的虚假的自我形象,在缺乏自我认知的土壤上结出的谎话,连他自己都没有觉察。
其实他并不缺乏关于神和自己的知识。只是这些知识无法转化生命,反而令他像鼓涨的气球,随时可能面临被戳破的危险。他的故事实在太熟悉了。耶稣说: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些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位领袖令数千个小子跌倒,留下无数难以弥补的伤痕。我们却常常对此轻轻忽忽。
这位领袖对自我的认识是肤浅的,在跌倒前常常把一些听起来比较安全的罪带到神和其他弟兄姊妹面前,例如他喜欢认自己懒惰的罪,求神赦免他没有更殷勤地服侍。承认这种罪不但可以显得自己很属灵,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逃避面对真实的内心那些极度混乱的部分。
事实上,他从未袒露过自己未经设防的脆弱状态,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如此。他跌倒后的表现证明他对神的爱和赦免只有理性上的知识,而没有从自己的经验中认识这个真理。他倒是不常说谎,只是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谎言,因为他所奉献给神的、展现在人前的,只是一个虚假的自我。
不幸的是,上述情形多少也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实情。
看看神,再看看自我
真正具有转化能力的知识往往是个人化的,基于主观经验而不只是客观资料。认识神的爱,就是要亲身经历神的爱,而不单是接受一个理论和信念。那些害怕深入观察自己的人,也一样害怕深入观察神,他们会引用别人对神的看法代替自己的直接经验。我们花多少时间观察自己,就要花多少时间瞩目神。
认识神和认识自我是互为影响的。最能让我们认识神的方式并不是单单看着神,而是观看神再观看自我,然后再观看神,之后再观看自我,这也是让我们认识自我的方法。只有在彼此的关系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神和自我。
想想彼得的成长。当兄弟安德烈告诉彼得他已经找到弥赛亚,彼得立即舍弃渔网跟随耶稣。这时他对耶稣是弥赛亚的认识很可能只是一个信念,来自他兄弟的确信和自己初步接触耶稣后的感觉。这时候彼得对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呢?他极有可能并不认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骄傲。
到了彼得在水面行走的时候,他已经听过耶稣许多讲道,看过不少神迹,对耶稣就是弥赛亚的信念应该比之前更坚固。可是在那个风急浪高的夜晚,彼得和门徒们只顾自己的安全,看到耶稣踏浪而来,惊慌万分。耶稣安慰他们“不要怕”, 邀请彼得下船走到祂那里,彼得就照样做了。
如果这时候我们问彼得,这段经历对你认识耶稣有什么帮助?他可能会说, 他更确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上帝给以色列民派来了拯救者。如果问他对自己有什么认识,或许彼得会承认自己的恐惧,并总结说:注视风浪多于耶稣就会沉下去, 要全心信靠耶稣。
接下来我们跳到耶稣为门徒洗脚,然后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的部分。现在的彼得满有信心地谈论对耶稣的爱,他无法理解主的预言:耶稣不知道他的英雄气概和胆识吗?耶稣不了解他的爱有多深吗?他怎么会否认耶稣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彼得觉得,怀疑耶稣比怀疑自己容易多了,他其实从未跟自己的骄傲和恐惧面对面过。当彼得真的三次不认主之后,面对自己的懦弱和不忠,他沉浸在懊悔和痛苦中,他看到了最脆弱和丑陋的自我,心中可能充满了对自己的厌恶。
最后,当彼得与复活的主相遇,耶稣同样给彼得三次机会宣称他的爱,然后重复邀请彼得来跟随祂,如同祂最开始呼召彼得与祂建立关系一样。这时彼得对神和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或许他会承认以前对耶稣和对自己的认识都太少了,赞叹耶稣的恩典何其广大。此刻他对耶稣有了深刻的个人经验,不只是头脑上的认知,而是发自心底的认识。
我们从彼得身上看到认识神和自我的交互关系,他的经验展现了如何对神和自我有真正的认识。彼得其实并不认识自己,直到耶稣向他展示他是谁。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他也逐步真正认识耶稣,从而带来自我真正的改变。
找到自我,才能交出自我
我们当中许多人跟随耶稣已经超过彼得的三年时间,虽然经常滔滔不绝谈论信仰,和神的关系却停留在泛泛之交、流于表面化的状况。神正邀请你与祂有一个深刻且个人化的相遇。
自我接纳先于自我改变。要真正认识一些关于自己的事,你就必须先接纳它。即使那些是你很想摆脱和改变的部分,也必须先得到接纳甚至拥抱。如果缺乏友善和欢迎,没有人会被你认识,即使是你自己。
有些基督徒质疑,为什么要去接纳那些不光彩的、不荣耀神的部分?这些不是应该被钉死的吗,怎么还要拥抱它们?!圣经清楚说明了治死罪性的重要,但是想消除这些却不先接纳这些是我们的一部分,其实只是在否认,而不是治死。治死必须指向我们的罪恶本性,而且必须先接纳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
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和接纳在自我中发现的一切后,我们才能晓得去分辨什么是必须治死的,什么是必须包容为自我重要一部分的。那些属于我们又不被我们接纳和觉察的东西,将成为躲在暗处最钳制我们的部分,接纳反而会减弱它们的威力。在我们交出自己、操练舍己之前,必须先成为我们自己;因为没有人能放下那些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
两种祷告帮你遇见神
花时间与神在一起,就是祷告的精义。上帝把自己在耶稣里启示给我们,因此去认识耶稣就是认识神。靠圣灵引导默想福音书的内容,运用想象力进入耶稣生命的一些特定时刻,可以帮助我们把对神的认识落实在具体的生活环节里,从而分享祂的经历。
首先安静自己,读一段经文,求圣灵引导你运用想象力,把你带进经文描述的场景里,你直接与耶稣相遇;或者你身在耶稣活动的现场,旁观整件事情的经过。这个过程不是研读圣经,不必期待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不必担心浪费时间, 这就是建立关系。
操练一段时间后,当耶稣对我们来说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人性和真实的时候, 祂所反映的那位看不见的神也就变得越来越可接近。神给我们耶稣作为神的形象,好使我们可以注视耶稣,容让圣灵将祂的生命化成我们的生命。
我们可以在祷告中回顾一天,让当天发生的事情回放在眼前,接纳任何冒出来成为焦点的事物,不是做自我分析,而是单单去察觉神在我们生命各种情形里的同在,体会我们的心思言行并不会令神惊讶,祂了解、祂在场,我们可以经历祂,无需逃避。
真正的自我认识是由仰望神,并留意祂如何注视我们开始的。将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植根于神对我们的认识,让我们在现实里安稳,也在神里安稳。
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我们的存活植根于神的爱。所谓将身份植根于神,意思是当我们想到自己是谁,就会首先想到我们是一个被神深爱的人。离开神的爱, 我们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当我们在我心深处,复杂处、罪性里都看到自己如何被神深爱,我们就敢于让神完全接近心底那些黑暗的、需要被转化的部分。
两种祷告帮你认清自己
人在自我欺骗上拥有无限创意。认出别人的自我欺骗容易,认出自己身上同样的事情,需要对真理无悔的委身,和从害怕被拒绝中得释放的自由。人一切的伪装,都是出于我们相信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神的方式,会得到更大快乐。我们心底怀疑神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保障我们的快乐。
我们从童年起就学会投父母所好,用虚假的方式获得肯定和鼓励。我们的基本风格通常是在小时候得到肯定的事情中建立起来的,就是我们如何看自己,以及希望别人怎样看我们。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特征是幽默、开朗、谨慎、聪明等等,这些宝贵的特征原本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但当我们把它变成我们这个人的全部时,我们就陷入了虚假。
我们过度依赖一种我们认为会让自己显得独特、有价值、受欢迎或者更安全的自我形象,就此建立虚假的自我。我们学会即使害怕时也要表现得勇敢,即使心里讨厌也要表面友善,即使充满愤怒也要克制隐忍。总之,我们学会包装自我的艺术,学会如何以最佳状态表现自我。我们将这些本来是一种角色的东西,渐渐变成了一种身份,我们的面具变成了自我的真相,我们整个人已经变成了我们编造的谎言。
这个虚假的自我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它把自己的存在过度依恋在其他事物上来证明自己,比如自己的能力、成就和别人的认可,比如某种时尚、品味和爱好。这种依恋形同于拜偶像,我们牢牢抓住这些以为是祝福,其实却是咒诅。
没有什么假象比藏在虚假自我深处的假象更难辨认,只有真理的灵才能驱散谎言。基督徒视自己是一个罪人,这只有一半是对的,事实是我们不单是一个罪人,而且是一个深深被神爱的罪人。一个深深喜欢犯罪的人,深深被神爱着。我们需要依靠神的帮助,按神对我们的了解来真正认识自己。只要你真渴望认识自己,愿意用祷告的心反省,有勇气在安静中与神相遇,你就能做到。
你可以尝试:一,求神让你看到什么令你感到最脆弱、最容易被刺痛、最容易发怒、最想躲藏起来?可能是被人忽视、与人冲突、丢脸,别人身上最让你难受的部分,可能就是你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要回避自己的痛苦,神邀请你走出躲藏的树林,让神按你的本相拥抱你。
二,在祷告中反省你最依恋的自我形象,想想你喜欢怎样的自己,你对自己哪方面最自豪?求神帮助你看到你如何利用这些部分来掩盖自己的脆弱,求神帮助你预备足够的信心放开自我保护的无花果树叶,勇敢接受在你理想的自我形象之外的自己。
百分百原创的真我
我们不会在寻求真我中找到真我,反而会在寻求神中找到最真切和深刻的自我。离开了与神的关系而存在的身份,都是假象。
成圣就是去寻找在基督里隐藏的真实的自我,并活出因这个自我降服于天父的同在和爱的旨意而涌流出来的生命。藉此,基督引领很多儿女到天父面前,享受成为真我的自由,让我们从如何看待自己和如何表现的焦虑中得到释放。它完全是原创,百分百合身,是在永恒里神已定意呼召我们成为的自我,不是通过心理分析和自我完善所能获得的。
基督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满足的方式与世界不同。快乐和满足是我们降服于神爱的旨意而来的祝福,如果我们直接追求这两样,两者都可以变成偶像,让我们偏离真正的命定。在我们满足自己的计划死去后,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在神里面舍弃自我,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
想想彼得的经历,如果神爱你和接纳你是个罪人,你又怎能不完全接纳自己?我们必须先按自己的本相接纳自己,才能成为整全的自己,然后才谈得上自我降服和自我改变。在你的心坎里,神怀着能改变生命的爱正等待与你相见。
(本文摘编自《天父给我的礼物》贝内尔 David G.Benner,2005 年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内容有删改,大小标题为《境界》所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