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生的醒悟:性不能拯救我

一个女生的醒悟:性不能拯救我

我21时还没谈过恋爱,我的防线被无比主动的男生攻破。我曾对“性来拯救我”抱着期望,鼓起勇气接受男生对我发出的性邀请,却在一次次接触时发现,根本拿不到我想要的,只是徒劳在做无意义的事。男人给不了我方向,我不责怪、不愤怒,干脆地离开了每一位男人。

《境界》独立出品【女性成长】

文 | 婷(读者家人)

播音 | Xi

昨晚在思绪纷扰疲乏困顿的边缘,看到了《境界》发送的文章《参透女性美的谎言》,语中我心,令我心生力量,那主内外的性矛盾,我有,那不知所措,我体验过,而那女性的美,我深赞美!

今天又看了《境界》的两篇文章:《80后的挣扎:逃离骄傲与情欲的深坑》和《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说出了许多真相!是,这就是真相!几人体会?人间的善恶伦理、情欲折磨、上帝魔鬼,爱与悔改几人知晓?

我是一个深陷其中体验丰富的人,天堂与地狱共存。有感想要分享,不再和以前一样憋在心里说给自己听,如果不是别人的热心分享,我怎么能看到这么好的文章?我也要克服自己的顾虑,大胆走出这一步。

很感谢《境界》,分享了这么多好文章,这些文章很实在,不是虚浮地讲飘在空中的道理,像一些心灵鸡汤一样对没有信仰的人宣扬极度的美好,只有羡慕却达不到,它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与需求,直逼我们的烦恼和困惑,这些文章给了我恍然大悟的启示,让我在美好和烦恼等多重影响下,重新归向神。

我曾期待“性来拯救我”

关于性,是困惑了我将近一年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教育、环境,让一个纯洁听话的孩子到了大学21岁都从没谈过恋爱,从没看过一个黄片,从没接过一次吻,更别说其他的接触。

身边人开的黄色玩笑,我从来不知道笑点在哪里,有些词语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时觉得肮脏恶心低俗,又有时觉得好奇·····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也难以阳光地接触,只有羞涩与退缩,顶多鼓足一切勇气来一句:“我大概是喜欢你吧!”

直到有无比主动的男生,来到我身边,我无知地坚守着,遇上直逼心门的诱惑、还有愧疚的压力,我的防线攻破了,有了第一次接吻。皮肉相碰,却完全没有舒适感,满眼无知。

接着,又有性爱经验丰富却因穷困落魄没钱去寻找渠道发泄的男生盯上我,他无意伤害我,却有一只无家可归的鸟儿在他面前,他忍不住不吃。他的软弱也体现在这里。我从恐惧、抗拒、害羞到接受,甚至主动,心里又满是内疚自责和羞耻,我对不起纯洁的自己,更不敢向外人提起这份烦恼。

我在纠结徘徊,因他的目的而愤怒排斥,又在软弱时急切需要关爱。我生性胆小,因过度缺爱而对生活恐惧回避,无聊寂寞逼得我无处可逃。

我一方面竭力坚守底线,一方面又被欲望驱使,但因脆弱敏感的性格、加上对性行为后果的担心,还有生理上的疼痛,纠纠葛葛,我的底线始终没有被打破。是否为处女其实倒也没什么,行为上都有了,还在乎那一点生理上的区别吗?

我还是能感受到上帝,感受神在我生活里发光,我依旧迈步前进,但我去团契,团契里我却不能常常感受神,满是稚嫩刻板的学生们在上演着无意义的游戏,我需要满足的太多,团契给不了,我离开了团契,依然在生活中等待神的光临,等待神来救我。

有时候,杂乱的社会已让我忘记了神。

我干脆的离开了每一位男人

性,已经不是令我陌生的话题了,自我没有成长茁壮,生活的困难还在向我逼近,我对“性来拯救我”抱着期望,于是又鼓起勇气接受男生对我发出的性邀请,却在一次次接触时发现,根本拿不到我想要的,反而是徒劳在做无意义的事。

我正视那样的过程,那没有什么肮脏、可耻。我知道我想要的,还要走很多很多的路,男人给不了我方向,自己的路要自己把握。我不责怪、不愤怒,干脆地离开了每一位男人。

我没有沉迷于与别人发生性关系,自己却还陷在泥潭里兜兜转转,找不到出口。

前不久和男友看了《匆匆那年》,当时颇有感触,关于爱情、关于神。我是方茴那种类型的女生——内敛、感性、善良、聪慧,她很幸福地拥有了一段恋情,从青涩遮掩的高中到步入大学可以光明正大,我羡慕她,我没有勇气在高中时和互相有好感的男生多走一步,因为学校、因为家长,我不敢有多余的举动。

年轻人毕竟包容不够,中国社会没有信仰,那些人都很自以为是,方茴没法接受陈寻因为兴趣和一名女生在一起玩得很嗨,她把它理解成移情别恋,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又在期待爱的时候没有满足,便造成了爱情的结束,她自己也为此忍受了颇多痛苦。人啊!走了那么多弯路!最后造成的结果更是悲剧,自己不爱惜自己,还忍受人流的痛苦······看到她的苦痛,我流下了眼泪。

陈寻把方茴的分手当成绝对的拒绝,却无法体会方茴的心情,于是在失望落寞中被别人牵引,被欲望牵引,进入另外一种生活境地。

人,心中没有坚定的信仰,便没有更大的力量支持他们,再纯美的爱情也难以守候。

依然记得,他们四人高考之后玩耍,在一间房间,没有性别隔阂,那么自在,第二天,方茴在阳光下的身影,令陈寻陶醉,也令我陶醉。

人要依靠上帝,上帝的爱是无私的,可以让我们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可以更进一步升华我们的爱情。电影中多处、在不同人身上,我都看到这点——人的爱是多么无力和有限。

后来,他们终于学会了包容和理解,最后的镜头里,方茴的知性美丽就透露了这一点,他在伦敦大桥上,看着风景,仿佛她的心也和水一样,澄明清澈,她依然美丽。我们往往要牺牲很多东西、感受很多苦痛才会明白那些道理。

回到自己身上,经历这些,使我更加坚定,活在上帝的怀抱里,我将会是幸福喜乐的!

是谁掏空了我们的价值观?

文 | 潘蕾蕾

林森浩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随风摇摆都不住的迷茫。”

是谁掏空了林森浩的价值观?林森浩,不是没有价值观,只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罢了,他一直以错误的价值观在生活。

从来没有被教导过正确的价值观,怎会有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就像一个从没被爱过的人,他怎么懂得去爱?即使去爱,可能爱的结果只能带来伤害。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80后一代的悲哀,从药家鑫到林森浩,人们眼里的好学生,博学卓越的人才,走到杀人的这一步。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在无知时被罪辖制的一刹那瞬间凋谢。我为这样的生命感到惋惜,更感到痛惜。

林森浩也是受害者

过去30多年,我们见证了一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无神论的种子,当我们还在充满想像力的年龄就被强制种下了,对道德最具约束力的神律就这样被挤出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与人竞争,要考上好大学。考大学为了什么?为了有份好工作。好工作之后呢?赚钱。赚那么多钱干嘛?买房子,买车子,穿名牌。

我们的教育只是机械式地把人变成买房、买车、买名牌、权利、地位、荣誉、面子的工具,人被所有外在的物质异化了,人不再像人,起初人被造时的神的形象消失殆尽了。这份形象是温暖的,是有爱的,是会爱人如己的。

世界告诉我们是没有信仰的;教育告诉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社会告诉我们,除非我们像狼一样工作,否则我们就会被淘汰。这时代用一整套错误的价值观绑架了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到老,我们都无法逃脱。

我们不认识自己,我们迷失自己,因为我们满眼都是自己的利益,赤裸裸的自我中心。林森浩从没有在这个时代获得任何有关永恒价值的东西,他身边甚至连一个活出另一套正确价值体系的人都没有。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是林森浩的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受害者。他被害地深,伤人也深,最终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律法下,尝到濒临死亡的苦果。

林森浩比我小几岁,看他的成长轨迹,就犹如看自己一样,那么鲜活。倘若我不是基督徒,我今天是林森浩,我如果是他,我能不被心中的黑暗所困么?

我想这个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我庆幸的是,蒙上帝垂怜,当我还是小孩子时就把基督信仰种在我心里。信仰给予我一套很好的生活框架,在这里,我避免犯下大是大非的错。

信仰的吊诡之处就在,它一面告诉我是被祝福的,另一面,圣灵却时常提醒我是个不堪的罪人。哪怕我已是家中第四代基督徒,心里仍然暗藏各样罪性:骄傲、自我中心,会嫉妒,自以为义,不节制……所有这些罪性,在黑暗的土壤里成长为罪行,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伤害。

林森浩的罪行是因为暗藏于人心的罪性而引发的,不仅仅是他,在上帝的眼中,我们都是罪人,亏欠了神的荣耀。

活出意义来

弗兰克(Viktor E. Frank)在《活出意义来——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中,写到每天仅靠一片面包和稀汤,再加在冰天雪地里做苦工,是很难存活下来的。

他靠着他与妻子之间的那份爱,哪怕在最艰苦的时刻,都能想像着爱他的妻子在等待他。他活下来了,他认为这份爱就是对他的救赎,否则他在集中营早已死去。

他能够想像爱,是因经历了爱,他爱是因为被爱了。弗兰克从精神官能学及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度剖析了自己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经历,道出了人在集中营中要想活下来,除非有活下去的理由,否则很快会死去。

而活下去,必须找到为之活下去的意义?这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盼望,只有他本人才能实现。这份盼望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林森浩缺乏这份意义,更缺乏爱,没有被爱过,他怎么懂得爱?被世界伤地一塌糊涂,他这样的举动不在我的意料之外。圣经说: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命令的总归也是爱,即一切的律法不再是冰冷的教条式律法,而是围绕爱而展开的福音式律法。

我们都是活在世界这所集中营里的80后,这里布满了竞争,诡诈,利益,自我中心。社会充斥着黑暗,是因为光亮还不够。

《旧约》以赛亚书61:1-2 说:“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治伤心的人,叫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片尾曲:大卫帐幕的荣耀《纯洁的心》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