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爱是一件很上头的事,年轻时我们把任性当浪漫,把自我的外溢当作爱的付出;长大成熟后,我们知道爱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却不得不承认,即使当我们决定去爱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不会爱也不懂爱的。我们以为自己信的是基督教,原来信的是最大的邪教——“比较”!
《境界》独立出品【主编连线】
文 | 刘阳

扫码奉献,同作主工
看华人的名人传记,包括信仰人物,结尾通常收得都很漂亮。换作我们来写彼得,大概率也不会停在《约翰福音》21章20节这里。耶稣三问彼得“你爱不爱我”,然后将牧养羊群的责任托付彼得,写到这就够真实的了,但偏不,于是我们又看到,生命被复兴的彼得目光漂移,离开耶稣,转头去看身边的约翰:这家伙命运如何,会不会得到像我一样的托付,将来头顶的光环和我一样大吗?
经文是这样说的——约21.18-23: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轻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彼得会怎样死来荣耀神。说了这话,耶稣对他说:“你跟从我吧!”彼得转过身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餐时靠着耶稣胸膛说“主啊,出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耶稣对他说:“假如我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还在,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跟从我吧!”于是这话在弟兄中间流传,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而是对彼得说:“假如我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还在,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从前,彼得否认神让他陷入愧疚;被复活的主重新建立、激发热情后,又忍不住越界去和别人比较。其实病人最该学会的就是定睛医生,而不是其他病人。沈颖生病住院的经历让我学会盯紧医生,不看环境,因为看环境和看恐怖片差不多。左边的病人中风,手术后就没醒过来;右边的阿姨,走路说话都不灵光了。人生如同走钢丝,带着感恩的心好好活在神面前最重要,左顾右盼,操心别人走得稳不稳快不快,搞不好自己就危险了。
最大的邪教是“比较”
我们刚刚决定对神付出我们的爱,只是决定而已,还没有真付出,立马就开始担心神对别人会不会比对我更好。好像我们下单网购,决定点击付款之前就开始担心:货不对版怎么办?随机发货、颜色不喜欢怎么办?我爱神服事神,约翰也爱神服事神,神给我们俩的待遇完全一样吗?好像神这时候已经成为欠我们债的人,要对我们负责,要向我们汇报祂会如何对待其他人。
爱真是一件麻烦事。不爱嘛,就冷漠自私;爱了嘛,又会争竞嫉妒。人啊,要么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样子,其实是躺平;要么积极进取、容易上头,汗毛经常立起来。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即使当我们决定去爱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不会爱也不懂爱的。

耶稣这才敲打彼得一下:神不欠你,就算神要约翰一直活着,戴小红花、住海景房、天天点外卖收快递,那也是神的事儿,神没有克扣你该得的,就像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里耶稣说的一样,难道我的东西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眼红吗?
这就是人需要福音的原因。我们失去了自洁的能力,即使是人所做出的最伟大的爱的决定,也无法救自己。被罪污染的人,即使预备付出最宝贵的爱,这爱也是参杂的,带着并发症和副作用,需要提纯,需要被耶和华的火焰炼净。
《境界》曾发表过一篇读者来稿,一位美国女博士讲述了自己求职的经历。毕业前一年,姊妹就开始投简历,但一份面试通知也没收到。男友和她一样都是文科博士,也面临毕业找工作。男友的专业职位更少,竞争更激烈,但他居然得到了几个面试机会。姊妹对此极为不解,每次男友一有面试机会她就闹情绪,甚至大哭。姊妹说:“就在男友去参加关键的最后一轮面试之前,我居然和他大吵一架,甚至在他去面试的路上发邮件挑他的各种毛病,告诉他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那我就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关系了。”
人生伴侣忽然变成了猪队友,而且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威胁你。好在弟兄最后顺利被录用。事情过后,姊妹也被自己的这套神奇操作震惊了,该不会是我嫉妒我男友吧?最后,姊妹终于接受求职失败的事实,大病一场,来到神的面前反省。
所以彼得嫉妒约翰有什么奇怪,同学、同事之间嫉妒有什么奇怪,连情侣、夫妻都会嫉妒,神不公平,如果我找不到工作,他为什么能找到?另一半找到工作了谁受益?我也受益啊,婚后我也可以以受养人的身份留下来。但罪的力量甚至压过了理性的考量。管不住自己,因为我的价值、尊严好像被贬低了,受伤了,我的骄傲要饿死了。我们里面骄傲的灵不惜代价要自救,甚至想毁了另一半的机会。人性就这么真实。
丈夫嫉妒妻子也不少见,甚至传道人也是如此。我见过不只一对牧者夫妇,师母几乎不在先生在场的情况下公开发言,当师母单独在一些场合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属灵见识明显高于他们夫妇一起出场的时候。师母的恩赐能且只能被允许发挥在冠以先生之名的事工里。师母显然被丈夫的嫉妒所压制,丈夫在外面讲十字架,师母在家里背十字架。
当然,这种情形往往会被堂而皇之的属灵理由包装起来。华人文化流行一个说法:女性好嫉妒,其实男人嫉妒起来一点不差,要不然女博士就不愁嫁了,因为弟兄受不了姊妹的学历比他高。嫉妒的背后藏着骄傲,去评估别人成功的分量,在天平上称来称去。世界上最大的邪教是“比较”。
有人群的地方就难免有争竞嫉妒,中国的知识分子很早就琢磨如何自保,发挥无用之用、抱残守缺、以柔克刚等等,但真正能够保护我们的是十字架。以肉体的方式发挥恩赐,迟早带来亏损和伤害,以舍己成全别人的十字架之道反而可以保护我们。
年轻时我们把任性当浪漫
人的爱容易带来的另一个并发症是任性。这个往往表现在年轻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我爱你就对你好,带你去做那些我觉得好的事,一起看电影、旅行,好像在一种浪漫与自由的氛围里。这些情形的确美好,但年轻时的我们常常忘记问,我喜欢做的事情,你也喜欢吗?对方可能只是出于对我的爱接受了而已,其实没那么喜欢。我的爱不过是一种自我的外溢,热情洋溢溢出圈,把你也感染了,本来这个圈里只有我自己,现在你也成了我的自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做这个做那个。

当我们把这种爱的方式带到与神的关系里,我们今天想听感性的赞美诗,就跑去诗班练唱,明天对理性的知识好奇就去查经班,我们以为自己这样就很爱神。做这些的确很好,也能让自己的生命受益,但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美好的爱,神要我们献上的爱,是我们对祂的顺服。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彼得年老的时候才活出这份成熟的爱,“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这并不是悲惨的命运,而是荣耀的见证。因为这是对耶稣完全的顺服,这种爱是舍己的爱。当我们的生命与耶稣的性情靠近,就是我们献给神的最大的荣耀。
如果我们以神的爱来爱人,就不只是我们一起很尽兴地去做一件两个人都很快乐很享受的事,虽然这也很棒,而是我愿意在必要的时候放弃自己的快乐、放下自己的念头,即使我不舒服,但为了你的益处我愿意去做,成就神在你身上的计划,而不是带领你进入我的计划。
年轻时,即便我们跟随神,也带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心,这个自我价值在我们心里是优于别人的自我价值的。带着希望自己被肯定被认可的心,我们期望主对我的肯定要多过给别人的肯定。
四福音里彼得和约翰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当耶稣复活,他和约翰一起去坟墓,约翰跑得比他快,先到了坟墓正低头往里看,彼得却直接跑了进去。约翰虽然后进去,但一看见就信了。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海边,也是约翰先认出主来,却是彼得第一个行动,跳进水里赶往岸边。我们从这些细节之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微妙的竞争和比较,彼得的热情永远带领他最先赶到现场,而约翰的洞察力常常更具穿透性。
两个人的恩赐明显不同。彼得有领袖气质,领袖关键要有行动力,遇到情况不能光顾着深度思考,不能什么也不做,群众就怕这个,哪怕是无用功也得先做出反应、有所动作。你带着他们犯错都可以。约翰直觉更强,善于思考,能深刻理解耶稣言行的含义,会因为思考而停下脚步。大体上,彼得是牧者,约翰是先知;彼得讲道,约翰写作。
后来在使徒行传中,彼得和约翰在属灵争战的战场上共同进退,一起去圣殿祈祷,一同被囚,同伴的任何一点得胜都是福音的扩展,都提高他们各自的服事果效和喜乐指数,再没有做学生时彼此争竞的味道。彼得在书信中写道“你们要除掉一切的恶毒、一切的诡诈、虚伪、嫉妒,以及一切的毁谤”,“你们既因顺服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能够真诚与弟兄相亲相爱,就应当从纯洁的心里彼此相爱。”
爱主,就是顺服主,包括顺服祂对我们生命长短的安排,不必在意我们现在就死了还是服事直到主来,因为“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主在我们身上照常显大,主自己成为对服事者最美的奖赏。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