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赚不到100万不配做人,25岁没车没房,不配生活?为了过上“高配”人生,人们总在追求更多更好,想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收获自己的荣耀,最终却被赝品包围,以徒劳的方式满足内心的欲望。真正的“高配”绝不只是水平方向事物的堆积。欠缺高度,何谈“高配”?
《境界》独立出品【时评】
文 | 文道
播音 | 王安安
“毕业三年,月薪三万,30岁赚不到100万不配做人,25岁没车没房,不配生活……”真的是如此吗?自6月17日上线以来,《圆桌派》第四季以轻松聊“犀利话题”的方式,在众多热播网络节目中脱颖而出。
本季第二期节目围绕“高配”展开讨论,4位嘉宾所探讨的主题,就是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透支消费等话题。该期节目播出后,吸引了大批观众,被网友称为“最扎心”的一集。
不优秀,不配活?
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开始,转述了一篇网文——“一些少年成名赚大钱的例子被无限放大,搞得很多人感觉没有这些你就不配活、不配婚、不配有女人或者男人、不配过得体面、永远无法摆脱失败者的标签。”现在的年轻人将生活的高配变成了标配。
在嘉宾梁文道看来,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年轻人要贷款装配自己,搞到破产,有时候只是想要达到进入某个群体的最低门槛。“我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些日本白领上班族,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之前,都要买漂亮的高尔夫球杆,准备一套拿得出手的装备。很可能你今天是个小职员,还没进过高尔夫球场,但你要准备万一有一天社长叫你去打球、去社交。而且还要和同事比较,你的球杆是哪个厂牌的……最后变成了一个不断提高的门槛。”
其实追求“高配”的根源是想要被人认同,但是高配却能使人上瘾。现在下单的速度比给快递员开门的速度都快,即刻的刷脸消费带来的满足感比商品送到手里更大。梁文道说:“现代人用什么东西来证明和界定我的存在呢?是用我拥有的东西来证明我是谁,‘我购买所以我存在’。”
在嘉宾武志红看来,这种消费心理源自人的自恋。当人失控地去追求自己的财力根本无法支配的东西,其实他是在寻找最原始的“全能自恋”的满足。对于“全能自恋”,武志红在其《巨婴国》一书中解释:全能自恋是婴儿期正常的心理特征,因为婴儿不能分辨自己与世界,他饿了一哭就有人来喂他,他觉得自己一动念头,世界就应该按照他的意愿给予回应,好像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
如果人在婴儿期的基本生存需求没有得到照顾,他心中的全能自恋没有被满足,心理阶段就会一直停留在那里,寻找得以满足的机会。这种人会追求完美,好像有“卓越强迫症”,认为“不优秀,不配活”。遇到事情,他会过度自责:“都是我的错。如果我是完美的,事情就可以彻底被我掌控了。”
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
自恋是对自己过分的自爱和对自己形象和声誉的过度关注。“自恋”其实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自恋者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外貌和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
美国心理学教授简·M.腾格(Jean M.Twenge)在《自恋时代》(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书中,提到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奥斯汀的公司Celeb A Day。该公司的业务就是帮助顾客打造出明星和名人的感觉,包括为客户提供狗仔队整夜跟踪他们的服务,为客户安排约会对象或随行人员拍照。客户在晚会结束时会收到一本假的名人杂志,封面上有他们的照片。情节很像葛优主演的电影《私人订制》。令人惊讶的是,这项服务非常受欢迎,许多人甘愿为这项服务支付三千美元。
我们的社会痴迷于自爱的概念,坦白地说,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自恋的人只有粉丝,没有朋友;只有别人的赞赏,没有真正的亲密。他们想和那些认可他们、肯定他们、向他们保证他们很好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真正的朋友相处。自恋者倾向于利用他人来建立自己,却不会在人际关系中付出。
漂亮的外表和健美的身材是获得文化认同和社会资本的途径,人们在杂志封面和广告牌上随处可见无数经过喷绘和PS的超级模特照片。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虚荣不再是一种罪恶,而成了一种美德。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持自己的身材和外表,整容、隆胸、肉毒杆菌注射和脱毛手术的大幅增加,揭示了这种对外表的痴迷。
基督徒身处这样的文化,随时可能被影响而失去信仰带来的新身份。马克·塞耶斯(Mark Sayers)在他的书《垂直的自我:圣经信仰如何帮助我们在一个自我迷恋的时代发现自我》中,向我们展示了周遭的文化是如何同化基督徒的。正是自恋导致的虚荣心,迫使基督徒通过世俗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建立一个水平的自我,失去了在垂直方向上与神的联系。
在这种文化里,我们的欲望有增无减。“其实我们的需求没那么高,但是一旦涉及到欲望,就很不一样了。我们的欲望就是我要最好的。”
我们喜欢从人而来的荣耀
为了过上“高配”的人生,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多更好,期待新的高度、新的满足感。用作家黛安(Diane Mastromarino)的话说,爱自己意味着知道自己有多伟大,不让任何人、任何地方或任何事情成为你爱自己的绊脚石。我们不断地传播自己的名声,这种冲动归根结底来自于自恋。归根结底,我们本性里的欲望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荣耀。
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饥渴般的欲望,但这种欲望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伴随着人们的关注和掌声,我们想要脱颖而出。当我们从儿时的梦想中长大,我们对荣耀的欲望只会加剧,并进入更成熟的领域:社会地位、学术成就、职业发展、财富、婚姻和家庭。所有这些都成为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实现目标是为了满足我们对荣耀的欲望。
我们向他人寻求哪怕一丝暗示我们被视为重要人物的迹象。我们渴望得到掌声。伴随着这种渴望而来的是对拒绝的恐惧,我们鄙视被忽视、不被欣赏或不被爱的想法。
在《约翰福音》十二章,我们读到一个关于渴望荣耀的人寻求自我荣耀的悲惨故事。许多宗教领袖开始相信耶稣,然而,他们若把信耶稣的事公开出去、承认耶稣的名,就意味着要被赶出会堂。在当时被赶出会堂就意味着失去公众地位和社会资本,不只是丢面子的问题。一旦你失去了你的荣誉,成为一个局外人,你就不可能重新获得。
约翰让我们一瞥他们内心的活动,“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来自神的荣耀”。他们喜爱从水平方向而来的人的荣耀。为了保持主流文化对他们生活的良好评价,为了可以留住自己的“高配”生活,他们“放弃”了耶稣。
爱从人而来的荣耀就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会束缚在赞成或反对的目光之下,就好像我们能感觉到别人的目光在向我们逼近,迫使我们表演,以赢得他们的掌声。当我们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掌声时,我们常会在偶像林立的社会中拒绝承认耶稣,拒绝实践我们的信仰,害怕自己会被打上狭隘偏见的烙印,成为阻碍所谓“文化进步”的绊脚石。
今天的我们愿意做一些事来维护我们在“文化会堂”中的位置。自恋的人总是会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荣耀宝座。我们渴望自己的名被高举。当我们对荣耀的渴望落入失控,就渴望自己成为如神一般的存在。其实因为骄傲而堕落到最深处的撒但,欺骗亚当和夏娃的办法就是诱惑他们成为自己的神,从此罪和死就进入这个世界。
什么是真正的“高配”人生?
《约翰福音》第12章向我们揭露出,那些追求荣耀的人得到了他们所能得到的荣耀,但却只是一个廉价的赝品。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能把足够多的荣誉、成就、财产、美貌、体格、智力串在一起,我们就能过一个“高配”的人生。我们试图以徒劳的方式来满足内心的欲望,为自己创造一个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
就像亚当和夏娃把无花果叶缝在一起以掩盖他们失去的荣耀一样,我们继续缝无花果叶,希望能弥补我们失去的荣耀。我们盼望因无花果树的叶子被人称赞,但无花果树的叶子会有枯干的一刻,我们所以为的“高配”始终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望。
美国作家杨腓力写道:“压抑欲望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为了找到喜乐的途径,我需要把欲望和超自然能力的源头联系起来……神要我们接受欲望作为礼物而不是财产,作为爱的象征而不是爱本身。”我们对享受和喜悦的渴望,只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众多祝福中的一小部分。然而,我们常常变得懒惰,躺在礼物上迷失了自己。甚至崇拜这些礼物,而忘记送礼物的神。
这些欲望像蛛网一样蒙住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在一个被自我满足填满、充斥着个人荣耀的世界里,耶稣向我们展示了通往生命之路。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要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祂的邀请是让我们先舍去对荣耀自我的追逐,放弃我们对自己的过度关注,让上帝的荣耀成为我们新的渴望。
在不同的胡萝卜之间变换追求的目标,并不能带给我们生命的满足和幸福。当我们把生命的焦点集中在自己之外且比我们更大的存在上,当我们把自己与高处的超越性事物相连,丰沛的意义自然浇灌下来,人生的幸福与充实反而充满我们。
神为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让我们发现我们真正是谁。这条路不是把我们的生活建立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是逃避我们的欲望,而是把我们的希望、梦想、破碎、欲望,都带到基督的统治之下。
福音有能力把我们从贪图自我的荣耀里面释放出来。真正的“高配”绝不只是水平方向、同类事物的堆积。扁平化的配置最欠缺的就是高度,何谈“高配”?耶稣已经为我们赢得了最终的荣耀。我们在祂里面,得了神所赐的永恒地位。敢于在这个世界上追求这样的“高配”人生,才能彰显自我真正的意义,才能让自我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我们得以拥有不被其他人的评价所辖制的自由,我们无需再向谁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祂就是我们的价值。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jingjietougao@gmail.com,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Leave A Reply